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0:42: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制定相关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 年 1月至 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40 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性糖尿病,43例)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97例)。将观察组9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其中Ⅰ~Ⅱ期 32例,Ⅲ~ Ⅳ期 40例,Ⅴ期25例。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尿酸( UA )、尿素氮( BUN)、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水平; 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 CysC、UA、BUN、β2-MG、RBP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随着分期的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而Ⅴ期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Ⅰ~Ⅱ期、Ⅲ~ Ⅳ期;Ⅲ~ Ⅳ期患者血清 Cys C、UA、β2-MG水平高于Ⅰ~Ⅱ期(均 P<0.05);Ⅰ~Ⅱ期、Ⅲ~ Ⅳ期患者 BUN、RBP 水平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均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 CysC、UA、BUN、β2-MG、RBP水平均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而其水平均可随着患者的 病情进展而变化,与疾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可着重监测其上述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来制定相关诊治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临床分期; 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目前暂无根治疗法,以控制血糖为主要措施。但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持续发展可对其各个微小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会对患者各脏器造成一定损伤[1]。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仅以检出微量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导致临床蛋白尿,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2]。因此,早期明确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可为后续早诊断、早治疗等措施奠定基础。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3]。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类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的主要指标,而尿酸(UA)、尿素氮(BUN)均与机体中尿蛋白含量有密切联系,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均可用于反映机体肾小管功能情况,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1 月至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 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糖尿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性糖尿病, 43 例)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 9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 20 例;年龄 41~80岁,平均(61.55±2.20)岁;BMI 21~30kg/m2,平均(23.75±1.16)kg/m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57 例,女性 40 例;年龄 40~80 岁,平均(61.53±2.22)岁;BMI20~31kg/m2,平均(23.77±1.17)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 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4]中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年版)》[5]中糖尿病肾病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②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③无其他类型肾脏疾病或合并肾脏肿瘤;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肾脏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③入组前接受利尿剂、激素等治疗。本研究已经汕头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学指标检测 抽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 6mL,离心处理(2500r/min,10min),取得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应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ysC、UA、BUN、β2-MG、RBP 水平。

  1.2.2 分期方法 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5]中的分期标准将观察组 97 例患者进行分期,其中Ⅰ~Ⅱ期 32例, Ⅲ~Ⅳ期 40例, Ⅴ期25例。Ⅰ期:患者无肾病相关症状,但肾小球滤过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肾脏体积随之增大,可有一过性微量蛋白尿情况出现; Ⅱ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肾小球滤过率处于正常或升高状态,有持续性微量蛋白尿、系膜区增宽等病理改变;Ⅲ期:患者 24h 尿蛋白排泄量≥200mg,血肌酐正常但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出现局部病灶或弥漫性硬化病理变化;Ⅳ期: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可进展至肾病综合征程度;Ⅴ期:患者肾功能持续性衰退且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 CysC、UA、BUN、β2-MG、RBP 水平。②比较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 CysC、UA、BUN、β2-MG、RBP水平。③指标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使用 Pearson 相关系数法分析患者血清 CysC、UA、BUN、β2-MG、RB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本文数据(血清 CysC、UA、BUN、β2-MG、RBP水平) 均属于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 析。使用 Pearson 相关系数法分析各指标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Cys CUABUNβ2-MGRBP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 CysC、UA、BUN、β2-MG、RBP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

  2.2 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比较 随着分期的升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 CysC、UA、BUN、β2-MG、RBP 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 Ⅴ期均高于Ⅰ~Ⅱ期、 Ⅲ~ Ⅳ期;Ⅲ~ Ⅳ期患者的血清 CysC、UA、β2-MG 水平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 BUN、RBP 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 CysC、UA、BUN、β2-MG、RBP水平均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17、0.440、0.354、0.472、0.338,均P<0.05),见表 3。

\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是因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且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数患者肾功能已出现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为临床后续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血清 CysC 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碱性非糖基化蛋白,其可显著抑制溶酶体及细胞外半胱氨酸蛋白酶,并在不被肾小管分泌、排泄的前提下自由通过肾小球,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程 [6] 。UA是机体中以尿酸盐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嘌呤代谢最终产物,其水平异常升高可导致机体团小动脉增厚,进一步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其水平升高表示机体肾脏重吸收出现障碍 [7]。BUN是存在于机体血液中除蛋白之外的一类含氮化合物,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多由肾小球滤过排出至体外,对其水平进行监测可用于判定患者肾脏疾病发展情况,明确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期 [8]。β2-MG是由淋巴细胞所分泌的一类低分子量血清球蛋白,多可被机体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代谢为氨基酸,临床多将其作为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主要指标 [9]。RBP 是一类由肝脏合成的转运蛋白,可以复合物的形式将机体血液中的视黄醇转运至各个组织细胞中,并自由滤过肾小球,该指标水平异常多可进一步促进系膜细胞的凋亡,进而加快肾小球硬化速度,加重病情的恶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提示了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可能出现肾脏重吸收障碍,肾小管皮质受到损伤,肾小球硬化等肾功能异常情况。分析具体原因,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异常升高多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出现内环境紊乱,导致其血脂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可损伤患者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肾小管基底膜,持续进展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因而发生糖尿病肾病 [10]。

  糖尿病肾病Ⅰ~Ⅱ期患者蛋白尿多在正常范围,这一阶段加强血糖控制可最大程度保护肾脏功能不受进一步损伤;Ⅲ期患者即可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 加强血糖控制能延缓肾脏病情的进展;Ⅳ期患者可出现持续大量蛋白尿,肾脏功能损伤较快;但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糖尿病肾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不多 [11]。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Ⅰ~Ⅱ期、Ⅲ~ Ⅳ期、Ⅴ期患者的血清 CysC、UA、β2-MG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Ⅴ期患者较Ⅰ~Ⅱ期、Ⅲ~ Ⅳ期 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均更高;同时血清 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均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越高,患者的肾脏功能的损害也越严重,且Ⅴ期患者肾功能障碍更严重,也证实了上述指标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的关联性。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上述各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有助于明确其临床分期, 可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Ⅰ~Ⅱ期、Ⅲ~ Ⅳ期患者 BUN、RBP 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可能与本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小有关,后续可将样本量扩大进行多中心的研究。

  综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 C、UA、BUN、β2-MG、RBP 水平均处于高表达状态,而其水平均可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展而变化,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临床可着重监测其上述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来制定相关诊治方案。

  参考文献

  [1] 单鸿 ,吴雁翔 . 肾衰宁胶囊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2,17(1): 67-70.

  [2] 卿山林 ,骆强 ,任波 , 等 . 高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肾功能的影响 [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15(2): 247-250.

  [3] 冯奕习 ,李汉秋 ,傅锦坚 , 等 .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尿脂联素水平变化与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 [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33(13):1897-1899,1917.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 )[J].中华糖尿病杂志 , 2018,10(1): 4-67.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11): 792-801.

  [6] 陈燕 ,钟静 ,董加宝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胱抑素 C水平与早期 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医刊 ,2020, 55(7): 740-743.

  [7] 范修敬 ,古杰超 ,陈新豪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UA、Cys C、尿 RBP水平及其与 mAlb的相关性 [J].海南医学 ,2021,32(13):1645-1647.

  [8] 蒋刚健 ,郭伟杰 ,武文豪 ,等 .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清Hcy、β2-MG和 PTH 水平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39(6):1538-1542.

  [9] 陈娟 ,高鹏霞 , 石敏 , 等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关系 [J].中华肾脏病杂志 , 2019, 35(2):106-112.

  [10] 易丽萍 , 张悦凤 ,李玉明 , 等 .血清 HbA1c、IL-6、CysC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8): 3843-3845.

  [11]车艳苓 ,王海燕 ,李建格 ,等 . 同型半胱氨酸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 床 , 2020, 27(6): 974-9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4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