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0:11: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4 月 该院收治的 94 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 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步行功能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 量表(FAC)] 评分、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幅、步宽)水平和康复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6.60%(36/47), 高于对 照组的 51.06%(24/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治疗后, 研究组 FMA、FA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 研究组步频、步速、步幅、步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 87.23%(41/47), 高于对照组的 68.09%(32/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步行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水平和康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卒中的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且 70%~80% 的 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以偏 瘫足下垂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 临床常以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但效果 不理想 [2-3]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卒中后大脑半球间兴奋性, 具有无痛、无创、简单安全等优势[4-5]。 本文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 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4 月本 院收治的 94 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 研究。纳入标准:有明确卒中病史,符合卒中诊断 标准 [6] ;单侧偏瘫足下垂;首次发病,病程在 3 个 月以内;下肢 Brunnstrom 分期为 IV 期;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有癫痫 病史、癫痫家族史;血压控制不佳;其他原因所致 偏瘫足下垂;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下 肢感染或溃疡;有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既往有脑外伤、颅内病变史。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 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 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2020-01-056)。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7) 和对照 组( n=47)。研究组男 25 例, 女 22 例; 年龄 45~ 72 岁, 平均(54.67±3.86) 岁;患足:左足 18 例, 右足 29 例;卒中类型:脑出血 10 例, 脑梗死 37 例; 合并症:糖尿病 7 例,高血压 11 例。对照组男 27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55.81±4.01) 岁;患足:左足 16 例,右足 31 例;卒中类型:脑 出血 12 例,脑梗死 35 例;合并症:糖尿病 10 例, 高血压 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卒中恢复期常规内科治疗, 包括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抗氧 自由基等,同时针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予以 降糖、控制血压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 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侧卧位、平卧 位及坐位等良肢位摆放;进行患侧肢体关节被动 / 主动训练,包括屈髋屈膝、髋内收内旋、踝关节外 翻及环转等, 逐渐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 并进行洗脸、刷牙、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训练,同时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适当 选择减重支持训练等其他辅助性训练。60 min/ 次, 1 次 /d,5 d/ 周,持续训练 2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 疗。选用经颅磁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 术有限公司, 型号:CCY-IV), 患者取平卧位, 正 确佩戴磁刺激帽,调整线圈位置及方向,与头皮相 切,与人体中线呈 45°,最大强度 3.0 T,刺激频 率 1.0 Hz,持续刺激健侧大脑皮质 M1 区,强度为 110% 静息运动阈值,每个序列刺激 1 s,间歇 3 s, 重复 300 次,20 min/ 次,1 次 /d,5 d/ 周, 持续治 疗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踝 背屈角度进行评估,治疗后,患者踝背屈角度增 大 4°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踝背屈角度增大 2° ~4°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踝背屈角度增大不 足 2°或无增大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 行功能评分。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MA)评估下肢功能,包括 17 个项目,每个项 0~2 分,总分 0~34 分,分值与下肢运动功能呈正 比;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独立步行能 力,分为 0~5 级,计 0~5 分,得分越高,说明独立 步行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态参数 水平。采用步态分析仪 [ 鸿泰盛(北京)健康科技 有限公司, 型号:AFA-50] 检测步频、步速、步幅、 步宽。(4)比较两组康复满意度。采用卒中后偏 瘫足下垂患者对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7], 得分≥ 90 分为十分满意,≥ 80 分但 <90 分为满 意, ≥ 70 分但 <80 分为一般满意,≥ 60 分但 <70 分为不满意,<60 分为非常不满意。满意度 =(十 分满意 + 满意) 例数 / 总例数 ×100%。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6.60%(36/47),高于对照组的 51.06%(24/4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步行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FMA、FAC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FMA、FAC 评分均高 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步态参数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步频、步速、步幅、步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步频、步速、步幅、 步宽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2.4 两组康复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 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 68.09%(32/4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

  3 讨论

  近些年, 随着医学进步, 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 但其致残率仍较高 [8]。卒中后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受 损,其支配的随意运动被抑制,表现为下肢伸肌张 力过高、屈肌收缩无力,引发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以偏瘫足下垂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能力及社会参与度 [9]。

  现代康复医学主张以长期规律功能训练,促进 患者神经生理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但单一康 复训练效果不佳,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10] 。已知 卒中后,大脑双侧半球间平衡被打破,患侧皮质兴 奋性明显低于健侧,导致该区域支配的运动功能处 于过度抑制状态,影响大脑神经网络功能重建 [11]。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功能调节技术, 通过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恢复半球间平衡,促进 脑功能恢复;同时能增强神经元轴突再生能力,促 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调节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 改善脑代谢,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2-13] 。本研究 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康复满 意度和 FMA、 FA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步频、步 速、步幅、步宽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缺血半暗带血液循环,加快受损 神经细胞生长修复, 促进突触生成及皮质功能重建, 联合康复训练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14]。

  综上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应用 于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步 行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水平和康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崔廷鉴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 能的影响 [J]. 系统医学, 2021,6( 12): 86-88.
        [2]  谭操杰,韩雪贞,李亮平 . 自拟化痰通络汤辅助治疗急性脑 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四川生理科学 杂志, 2021,43(8): 1389-1390.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 结合诊治指南(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 (2): 136-144.
        [4]  吴远华,张艺凡 . 急性脑梗死早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贵州大学学报,2022.24(3):97-99.
        [3]马丁莹。昌晓,何结石,等,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37-39.
        [4]王艳雪。曹海杰。孙乐鹏。等,重复经颅磁刺激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3):119-122
        [5]施爱梅,郑琦,柏和风,等,晋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8):712-716.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卒中旱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7]黄春莉。韩冰,孙文,等,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41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3.55(1):36-40.
        [8]田建,姜军,王寒明,等,镜像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皮质运动区μ波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294-2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4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