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火龙罐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寒湿痹阻型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并配合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火龙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角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寒湿痹阻型颈椎病患者中,使用温针灸联合火龙罐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可有效减轻疼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颈椎功能、颈部活动度恢复。
【关键词】颈椎病;温针灸;火龙罐;中医证候;颈椎活动度;疼痛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损伤等因素所致,可导致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僵硬、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继发神经系统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西医在治疗颈椎病中主要采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布洛芬等药物止痛,但仅能维持短期的效果,长期疗效有待提升。中医指出,该病的发生多由于外感风寒湿邪、致筋脉痹阻等所致,应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止痛等原则进行治疗[1]。温针灸、火龙罐均是中医中的特色疗法,其中温针灸具有祛寒、温经通脉、行气活血止痛等功效;火龙罐具有祛风散寒、疏经通络等功效,两种方式均具有温热效应,适用于寒湿痹阻型患者的治疗[2-3]。本研究将温针灸联合火龙罐应用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患者,旨在探讨其疗效与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寒湿痹阻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7.75±8.69)岁;BMI 18.33~26.94 kg/m2,平均(23.15±3.17)kg/m2;病程1~5年,平均(3.42±0.87)年;病变位置C4~5段10例,C5~6段19例,C6~7段1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64岁,平均(46.83±10.51)岁;BMI 17.92~27.17 kg/m2,平均(22.97±3.50)kg/m2;病程1~6年,平均(3.60±0.85)年;病变位置C4~5段9例,C5~6段21例,C6~7段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4]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参照《中医筋伤学(第10版)》[5]中寒湿痹阻证的诊断标准,主症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或麻木,得温则舒,遇寒加重,次症则主要表现为颈部活动不利、肢端麻木疼痛、四肢拘急,或者肌肉萎弱、指趾麻木等,舌质暗,舌苔薄,脉象沉迟或沉弦;③经由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近2周内使用过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②合并颈椎骨质疏松、骨折、脱位、椎管内狭窄;③既往接受过颈椎手术;④外伤性神经根型颈椎病;⑤合并其余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⑥凝血系统功能、免疫功能异常。本研究经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414,规格:0.2 g/粒),0.2 g/次,1次/d,连续口服7 d后停药,并配合牵引治疗,仪器为电动牵引装置(奥绩技研有限公司,型号:OL-2000),方法如下:患者坐位颈前屈10°~15°,牵引重量10~15 kg,牵引70 s后,休息6 s,每次牵引时间20 min,1次/d,5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火龙罐治疗,温针灸选择夹脊穴、肩井穴、肩中俞穴、曲池穴、风池穴、合谷穴、外关穴、阿是穴,常规消毒上述穴位之后,使用3寸(1.0寸=3.33 cm)毫针进行针刺,手法选择提插捻、补泻,得气后进行留针,时间30 min左右,将点燃的艾条置于毫针一端,直至皮肤潮红有温热感为宜,温针灸时在皮肤上垫上纸垫,避免烫伤患者皮肤。暴露患者皮肤,在火龙罐底部插入艾条点燃,燃烧后试温,在患者颈背部涂抹上刮痧油,医师双手带动火龙罐在患者颈背部开始行罐,首先采用润法将患者肌肉放松,然后使用刮法松解肌肉筋膜,再使用拔法令肌肉拉伸,最后以点法刺激穴位,重点治疗穴位包括华佗夹脊穴、肩井穴、肩中俞穴、风池穴、天柱穴等,每次治疗时间30~40 min。患者均先接受温针灸治疗,温针灸结束后30 min左右,患者针灸部位无出血、过敏等情况后,再接受火龙罐治疗;温针灸与火龙罐每2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根据《现代颈椎病学》[6]中的相关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临床控制表示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正常,无疼痛、压痛等体征;显效表示患者颈椎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疼痛、压痛等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表示患者颈椎活动功能、疼痛、压痛等体征部分缓解;无效表示颈椎功能与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7]、视觉模拟量表(VAS)[8]疼痛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9]。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评价患者颈部症状程度,主要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生活及工作能力,分别记9分、8分、3分,总分越低,则代表患者颈部症状越严重;VAS疼痛评分评价患者颈椎疼痛感,分值0~10分,总分越高则表示颈椎疼痛越严重;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症状(颈肩疼痛麻木、颈部僵硬、活动不便、畏寒畏风等)进行量化评分,各症状由无、轻度、中度、重度对应评分0、2、4、6分,总分越高,则代表患者颈部症状越严重。③颈椎活动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角度,均采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上海瑞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aseline)测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更高,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角度均增大;且观察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角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手术、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糖皮质激素、脱水、牵引等治疗为主,但容易复发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强”“颈肩痛”等疾病范畴。以寒湿痹阻型证型居多,多因风寒湿邪入侵,寒主收引,伤及阳气,致气血不畅、经脉痹阻、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造成颈部筋脉拘急,继而发为疼痛、麻木、肢体不利等症状,治疗原则应重点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止痛等为主[10]。温针灸、火龙罐均是中医中的特色疗法。其中温针灸主要是利用艾条的温热效应,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产生调理脏腑功能、通利关节、散寒通络等功效[11];而火龙罐可将拔罐、刮痧、艾灸三种方式结合为一体,具有祛风散寒、疏经通络、扶正祛邪之效[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1个月后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角度均更大,说明温针灸联合火龙罐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促进了颈椎功能恢复。温针灸、火龙罐两者具有温热效应,通过燃烧艾条的方式,随穴而治,可使热量进一步传入到皮肤并渗透至内部经络,加强通络活血、驱寒除湿之功,推动气血运行,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提升对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更高,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更低。主要分析结果发生原因,温针灸的取穴位置中,夹脊穴作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的交会穴,可产生疏经通络之效;肩井穴、肩中俞穴是肩部疼痛的要穴,可产生祛风除湿、疏经通络之效;曲池穴作为手阳明经合穴,可产生通利关节、活血行气、祛风湿湿之功;风池穴属于风邪入侵门户,可散寒解表、除湿祛风;合谷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可调理气血、疏风解表、疏经通络;外关穴属于八脉交会穴,可产生通经活络之功;对不同患者的阿是穴进行针刺,可产生个性化的止痛效果[13]。在火龙罐的取穴之中,也重点包括夹脊穴、肩井穴、肩中俞穴、风池穴,加强对各穴位的刺激效应,并增加天柱穴,加强疏风通窍、通络之痛之功。同时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塞来昔布相关不良反应(过敏、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等)情况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温针灸治疗期间无烫伤、局部出血、过敏等不良事件,火龙罐治疗期间无皮肤过敏、红斑、瘙痒、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体现出中医治疗模式的安全性。
综上,在寒湿痹阻型颈椎病患者中,使用温针灸联合火龙罐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颈椎功能、颈部活动度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大志,欧阳书姗.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12):2452-2456.
[2]范海霞,张宁,王俊.温针灸结合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2):294-296.
[3]陈丽丽,刘牧军,袁菲雪,等.火龙罐应用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0):132-133.
[4]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研究专家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1):812-814.
[5]黄桂成.中医筋伤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50-155.
[6]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1-122.
[7]蔡方杰,林莲.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9):250-251.
[8]李继岳.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5):90-91.
[9]黎建海.电针、推拿联合治疗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16-117.
[10]徐军,黄移生.蜡艾无烟灸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4):54-58.
[11]陈紫恒,伍广锐,黄勇.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84-88.
[12]郑娟霞,郑娟丽,黄碧芳,等.火龙罐在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2,36(20):3755-3757.
[13]刘文健,薛琛.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4):535-5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