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介入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14:41: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介入导管溶栓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潮 阳区大峰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 40 例。对照 组患者采用外周抗凝和尿激酶溶栓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抗凝和介入导管溶栓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 7 d 后凝血功能指 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 5 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 7 d 后两组患者血浆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均下降,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每分钟血流量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治疗 5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介入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 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导管溶栓术,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深静脉系统血液凝滞后下肢血液无 法回流至心脏所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也是当前临床 中最为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 肿胀、疼痛等情形,甚至并发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既 往临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外周抗凝和尿激酶溶 栓治疗为主,对于栓子较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普遍能 够取得较好的溶栓效果,但体积较大的栓子因尿激酶无法 进入血栓内部而导致溶解效果欠佳,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 [1] 。介入导管溶栓术的涌现给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通 过导管能够将药物送至栓子内部并使得血药浓度处于较高 水平,溶解效果持续而稳定,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取得了 瞩目的效果 [2] ,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尚处于摸索阶 段。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介入导管溶栓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凝血功能、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 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 40 例。对 照组患者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例;年龄 23~68 岁,平均 (46.54±7.89 )岁;病程 0.5~13.6 d,平均(8.98±1.72 )d; 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左下肢 29 例、右下肢 11 例;致 病原因:手术后所致 22 例、长期卧床所致 13 例、外伤 所致 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5 例,女性 15 例;年龄22~66 岁,平均(46.70±7.96 )岁;病程 0.7~14 d,平均 (9.12±1.89)d ;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左下肢 27 例、右 下肢 13 例;致病原因:手术后所致 25 例、长期卧床所 致 12 例、外伤所致 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纳入标准: ①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第 2 版)》[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 14 d ;③对于 本研究所用治疗药物或者是介入导管溶栓治疗耐受性好。 排除标准:①具有抗凝和 /或尿激酶溶栓禁忌证;②未按 照医嘱擅自使用影响疗效评估的中药方剂、中成药制剂或 者是中医疗法;③此前参与过抗凝和 / 或尿激酶溶栓治疗 的临床研究;④已经伴有出血、过敏反应的下肢深静脉血 栓。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外周抗凝和尿激酶溶栓 治疗,将患者患肢垫高 10 cm。注射用尿激酶(南京南 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20039.规格: 20 万 U ) 30 万 U+0.9% 氯化钠注射液 50 mL 充分混匀后于其足 背处静脉滴注,2 次 /d;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 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0097.规格: 1 mL ∶5 000 IU )100 IU/kg 体质量,2 次 /d。注射用尿激酶、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连续使用 7 d,当国际标准化比值 连续 2 d 均在 2.0 以上时,停止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 并在治疗第 3~4 天叮嘱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芬兰奥立 安大药厂,国药准字 HJ20171095.规格: 3 mg/ 片),前 3 d 给药剂量为 3 mg/d,第 4 天开始予以维持剂量治疗,2.5~5 mg/d,期间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华法林需长期服用 (一般维持用药 3~6 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抗凝和介入导管溶栓术治疗,外 周抗凝方案与对照组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荷 兰皇家飞利浦公司, 型号:EPIQ 7C)及 DSA 机(荷兰皇 家飞利浦公司, 型号:FD20)辅助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彩超引导下局部麻醉下穿刺腘静脉置管, 5F 导管鞘, 借助 单弯导管的辅助将导丝顺利置入下腔静脉, 再将4F 溶栓导 管(美国麦瑞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型号:Unifuse)交换 至患者的患侧髂总静脉。穿刺置管完毕后与导管相连接, 匀速泵入注射用尿激酶, 24 h 的用药量控制在 60~80 万U, 每天测定凝血功能、血常规, 如果纤维蛋白原低于 1 g/L 时 立即停用该药物。每 48 h 进行 1 次深静脉造影, 当血栓全 部溶解或者是大部分溶解, 静脉管径疏通 75% 以上时导管 拔除,治疗 7 d 后拔除导管鞘管。

  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观察 5 个月,治疗期间均接受方 案一致的物理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穿戴医用弹力袜(浙 江拓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浙械标准 20152090189.型号: 中筒型), 每天起床后平卧位下穿戴, 穿戴 6~8 h,首先将 袜套将脚包住,一手伸进袜筒捏住袜头内侧后方将其翻折 至袜跟,将脚伸至袜筒内,再用四指将压力袜腿部循序回 翻向上拉,穿好后稍微拉平袜身与腿部贴合。患者及家属 每天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如有 明显不适、疼痛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1.3观察指标 ①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7 d 后采集患者静脉血 3 mL,抗凝处理,以转速 3 000 r/min, 时间 10 min,取血浆,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深圳市帝 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ca520)测定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②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 指标。于治疗前、治疗 7 d 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 统测定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 每分钟血流量。③并发症。治疗 5 个月后统计患者肺栓 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股青肿 / 股白肿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7 d 后两组患者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化因子水 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 比,治疗 7 d 后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 血流速度均加快,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每分钟血流量均 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 5 个月后观察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起病后患者普遍伴有较为严重的下肢 肿胀、疼痛感等,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诱发致命性肺栓 塞的风险随之提高,若渡过急性期后进入慢性期则将会引起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导致患者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 [4]。 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 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急性期保守治疗方法为药物治 疗,能够促使血栓内部的纤维蛋白出现裂解,实现溶解血栓 的目的,但外周抗凝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无法将药物有效 成分输送至栓子内部,包裹在栓子表面时需要较长的时间 才能够彻底溶解,因此对于栓子较小的患者药物溶栓治疗 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栓子较大时溶栓效果随之下降, 如果加大抗凝和溶栓药物用量又会对凝血-纤溶系统带来 不良影响,加大机体出血风险 [5-6]。

  介入治疗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近年来 获得临床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运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中。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将导管植入栓子内部,再通过导管 持续泵入溶栓药物,使药物有效成分与栓子充分接触,由 内至外地溶解栓子,显著提高了溶栓效果[7]。下肢静脉血流 动力学是反映人体下肢静脉血回流的重要参数指标,凝血 指标是衡量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指标,当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病情发作时,预示着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的形成, 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升高,而血液 处于高凝状态血流流动速度也会降低,造成下肢静脉中血 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患者病情加重 [8] 。介入导管溶栓术能 够将溶栓药物直接输送至栓子内部并激活纤溶酶原,使之 转化为具有溶栓活性的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由内向外 地溶解血栓,恢复并提高下肢静脉血回流量和回流速度, 改善凝血功能 [9] 。另外,由于介入导管溶栓术的血药浓度 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即便是体积较大的栓子亦可以在 较短的时间内溶解,恢复深静脉系统的血流,实现彻底治 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 察组患者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低 于对照组,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快于对 照组,每分钟血流量高于对照组,提示介入导管溶栓术治 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患者下肢静脉 血流动力学恢复。

  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期间需要重点关注 的问题,如果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意味着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越差, 越需要考虑患者的风险与获益。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 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 7.50%,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介入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 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介入 导管溶栓所具有以下优势有关:一是有效性,介入导管溶 栓显著提高了溶栓药物的作用效率,从而减少抗凝剂与溶 栓剂的给药剂量,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二是时效 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多疾病起病, 越早疏通深静脉系统的血 液循环越有助于缩短病程、避免或者是减少静脉瓣膜黏连 与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阻断疾病进展至慢性期以及 后遗症期;三是综合性, 介入治疗方案多样, 既可以实施介 入性血栓清除术,又可以联合使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 术、支架植入术,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11]。

  综上,介入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确切, 能够显著改善凝血功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恢复, 且可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优选治疗 方法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宇 , 陈艳 .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 静脉血栓的效果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9. 39(6): 1383-1385.

  [2] 张志祥 .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J]. 血栓与止血学 , 2021. 27(2): 211-213.

  [3]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 委员会 ,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 的专家共识 ( 第 2 版 )[J]. 介入放射学杂志 , 2019. 28(1): 1-10.

  [4] 贾红 , 高登发 , 佟海燕 , 等 . 下肢深静脉血栓 480 例临床分析 [J]. 人民军医 , 2017. 60(1): 60-61.

  [5] 陈颖 , 秦贤 , 王敬东 , 等 . 三级医院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21. 28(2):189-193.

  [6] 韩玉芳 , 李理 , 赵童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 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探讨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1): 162-163.

  [7] 安红山 . 经导管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 效果分析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 2020. 18(7): 43-44.

  [8] 刘强 , 王永利 , 王征宇 , 等 .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时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变化规律 [J].介入放射学杂 志 , 2019. 28(5): 421-425.

  [9] 高锋利 , 苟伟 , 王克华 , 等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与综合介 入治疗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8. 40(5):604-607.

  [10] 刘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早期疗效的对 比研究 [J]. 中国保健营养 , 2021. 31(20): 20.

  [11] 靳腾飞 , 郭子新 . 经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 血栓患者疗效 , 并发症及尿激酶用量的影响 [J]. 辽宁医学杂志 ,2022. 36(1): 63-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7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