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对比微量泵持续给药和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为提升麻醉有效性和安全 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12 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 和观察组(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 ,各 30 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 )、注药后 30 min(T1 )、手 术 60 min(T2 )、术后即刻(T3 )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麻醉期间多巴胺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 前及术后 1 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分。结果 与 T0 时比, T1~T3 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出现逐渐降低趋势; 但相比对照组,T1~T3 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更高,心率更低;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多巴胺用量少于 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 1 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 观察组更高(均 P<0.05 )。结论 与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比, 全髋关节置换 术中应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的麻醉效果更佳,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且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人工制作的髋关节假体置换患 者原有的髋关节,进而改善髋关节功能,可减轻患者髋关 节疼痛,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保持髋关节稳定性,在 临床上获得广泛运用。硬膜外麻醉方式是目前全髋关节置 换术的常用麻醉方式,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后阻滞脊神经 根,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麻痹,但是常规采用的间断性 给药方式对于麻醉药物及深度的可控性不佳,患者可能 因为给药不及时或麻醉剂量不精准而出现肌肉松弛度较 差,同时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全髋关节置换 术患者大多数属于老年人,年龄偏高且身体素质相对其 他患者较差,加之存在基础疾病,会造成术中麻醉风险的 升高。因此探讨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以减轻麻醉对患 者生理功能的干扰,增加麻醉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是经硬膜外通过微量泵持 续给药的麻醉方式,对麻醉控制更为精确,能够减少麻醉 药物的用量,更适用于高龄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1] ,因 此,本研究选取了 60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探讨微量泵持续给药和分次给药 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应用效果,为麻醉师选取更好的麻 醉方式、提升患者术中的麻醉安全性提供依据,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12 月南京市高淳人 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 为 19、11 例;年龄 80~85 岁,平均(82.03±0.21)岁。观 察组(30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2、18 例;年龄 79~86 岁,平均(82.06±0.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纳入标准: 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2] 分级Ⅱ ~ Ⅲ级;②具有全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指征 [3] ;③不存在精神障碍;④依从性 较好。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组织严重病变;②存在麻醉 禁忌证;③有交流障碍。本研究已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 意书。
1.2麻醉方法 手术开展前作好各项检查,控制原发 疾病,进入手术室后实时监测生命体征,面罩给氧。经 右臂静脉通道输注林格氏液,手术前给予 0.2 mg 硫酸 阿托品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3021176.规格: 1 mL ∶ 0.5 mg )+1.5 mg 的咪达 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67040.规格: 2 mL ∶2 mg)。术中,两组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进行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分次注 入 2%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 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11022295.规格: 5 mL ∶0.1 g ) 3~5 mL/ 次,直至麻醉平面至 T10 且固定。对照组患者接 受硬膜外间断给药麻醉,每间隔 45 min 注入 2% 利多卡 因 3~5 mL;观察组接受硬膜外微量泵持续给药,以微量 泵持续泵入 2% 利多卡因 3~5 mL/h。术中依据患者实际情 况持续泵注 0.01~0.02 μg/(kg ·min)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 液 [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83219.规 格: 2 mL ∶0.2 mg(按右美托咪定计)],另外若患者术中 血压降低幅度超过 20 mmHg( 1 mmHg=0.133 kPa),给予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1174.规格: 2 mL ∶20 mg )。
1.3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便携式多参数 监护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PM-8000)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时(T0 )、注药后 30 min (T1 )、手术 60 min(T2 )、术后即刻(T3 )的心率、平均动 脉压、血氧饱和度。②麻醉效果。优:患者手术过程中 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体征正常,无应激性刺激反应出 现;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不会干扰手术操作,缝皮 时有略微躁动,需要借助其他镇静药物进行干预;差:手 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应激反应,生命体征不稳定且需 要其他镇静药物干预 [4] ,统计麻醉优良率 =(优 + 良)例 数 / 总例数 × 100%,并统计麻醉期间多巴胺的用量。③生 活质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 周应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SF-36 )[5] 评分评估,包括 5 项,各项总分为 100 分,分 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使用 S-W 法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x ±s) 表 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组内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 T0 时比,T1~T3 时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出现逐渐降低趋 势;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更高,心率更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多巴胺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更高,多巴胺用量更少,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 1 周生 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术式,一 方面其可以加固稳定骨折端,减少术后患者股骨头坏死的 发生,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患者预后效果理 想,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研究指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利用人工制作的髋关节假体置换患者原有的髋关节结构, 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了患者髋关节疼痛,促进髋 关节功能恢复,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 [6]。
受老年患者年龄大、机体素质差、手术耐受度低下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年轻患者,高龄手术患者存在更高的 手术风险,因此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需更加慎重,需保证 麻醉效果与安全性,以使得患者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有 学者发现,利用微量泵可使麻醉药物剂量更精准,且持续 地注入患者体内,有效控制麻醉药物剂量,保障药物最大 有效浓度;微量泵一般附带蓄电池操作更便捷,能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麻醉师工作负担, 提升工作效率 [7]。本研究中, 相比对照组, T1~T3 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 度值更高,心率更低,术后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麻醉优 良率更高,说明使用微量泵持续给药能达到更好的麻醉效 果,可有效减少多巴胺用量,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利 用微量泵能够实现麻醉药物速度及时调整的效果,依据患 者体质量,准确计算用量,充分保证患者麻醉用药安全性 及麻醉药物有效浓度;针对需调控麻醉用药剂量者,麻醉 医生能做到准确计算输入量,该麻醉方式弥补了硬膜外分 次给药麻醉的麻醉深度可控性差,容易发生给药剂量不准 确,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的缺陷 [8]。
研究指出,手术中在注入骨水泥后患者血压均存在降 低现象,但硬膜外分次注入麻药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更加 显著,主要是由于每次给药后脊神经根周围形成了较高的 局麻药浓度,致使较深的神经阻滞和局麻药被短时间内迅 速吸收,进而对心脏造成直接的抑制作用,因此间断分次 注药容易造成麻醉平面控制难度大,药物用量过多,对患 者循环影响大 [9] 。微量注射泵硬膜外持续注药调控精准、 便捷,脊神经根周围局麻药浓度变化较小,麻醉平面较恒 定,适宜应用于老年患者和循环不稳定的患者,有助于保 证麻醉更平稳安全 [10]。本研究中, 相较于术前, 术后 1 周 观察组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微量泵持续给 药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中对于提 升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临床还应注意的 是,麻醉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微量泵性能,正确操作,还要 实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合理地调整给药速度,例 如针对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给药剂量的患者,在计算入 量时,输液量还需加上微泵泵入的液体量,注意微量泵的 保养,保障其处于备用状态。
综上,与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中 应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的麻醉效果更佳,对高龄患者血流动 力学的影响更小,且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患者术后 生活质量更高,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 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盛杰 , 张田 . 硬膜外腔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近远期 认知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2. 32(4):89-94.
[2] 王晓伟 , 孙天胜 , 张建政 , 等 .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对老年 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J]. 中华创伤杂志 , 2020. 36(1):51-57.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 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 . 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 [J]. 中华创 伤骨科杂志 , 2018. 20(11): 921-928.
[4] 蔡宜良 , 陈家趁 , 曹玉云 , 等 . 全麻、硬膜外麻醉对高龄全髋关节 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凝血功能的影响比较 [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3): 389-391.
[5] 张阳 , 武玉欣 , 曲波 , 等 . SF-36 量表在医学生生命质量评价中的 应用 [J]. 中国卫生统计 , 2013. 30(3): 468.
[6] 陈希跃 , 陈继营 , 郝立波 , 等 . 有髋部外伤史患者的第四代陶 瓷- 陶瓷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 [J]. 中华骨科杂志 ,2021. 41(10): 625-632.
[7] 范军 , 薛典福 , 王恒 , 等 . BIS 监测下丙泊酚微量泵输注对胃肠 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 24(4): 334-337.
[8] 王梦 . 微量泵持续给药与间断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股骨 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中国民康医 学 , 2022. 34(1): 135-137.
[9] 裴汉华 , 杨卫兵 . 硬膜外阻滞微量泵持续给药用于高龄患者全 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22. 15(2): 171-173.
[10] 聂菁 . 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在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 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J]. 医疗装备 , 2019. 32(22): 124-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