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 )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免疫功能及结石 清除效果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武穴市中医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45 例胆囊结 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 [21 例, 接受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联合 LC 治疗 ] 和观察组 (24 例, 接受 LCBDE 联合 LC 治疗) ,术后均随访 1 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 以及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炎症 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较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肛门排气、卧床、住院时间均较短;与术前比, 术后 7 d 两组患者外周血 CD3+ 、CD4+ 、CD8+ 百分比均降低(均 P<0.05 ),但两组间外周血 CD3+ 、CD4+ 、CD8+ 百分比及治疗前后和组 间 CD4+/CD8+ 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术后 1 d 两组患者血清皮质素(Cor )、肾上腺素(E )、白细胞 计数( WBC )、降钙素原(PCT )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胆囊 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 LCBDE 联合 LC 治疗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 且手术损伤轻微, 对患者造成的炎症应激反应、免疫损伤较 轻,同时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免疫功能,炎症反应
胆结石依据结石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肝外或肝内胆管结石等,结石可同时在多个部位存在,以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现阶段,十二指肠镜逆行 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 治疗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标准,相较于 传统开腹手术,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且取石成 功率高,但该术式需分两步进行,且会破坏十二指肠乳头 括约肌,因此术后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1-2]。LC 联合腹腔 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 治疗方案,其主要是在腹腔镜指导下将胆总管探查取石、 胆囊切除操作一次性完成,可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 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3] 。但何种术式为最佳治疗方 案仍不确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两种术式对胆 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武穴市中医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45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1 例)中男性 9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6~66 岁,平均(51.47±7.85 ) 岁;结石最大直径 5~17 mm ,平均(9.69±1.63 )mm;胆总管内径 8~24 mm,平均(13.25±3.54 )mm 。观察 组患者(24 例)中男性 10 例,女性 14 例;年龄 36~65 岁,平均(51.69±7.41 )岁;结石最大直径 5~18 mm, 平均(9.63±1.58 )mm ;胆总管内径 8~25 mm ,平均 ( 13.63±3.47)mm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胆石 症防治指南》 [4] 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 ②伴有腹部疼痛、发热寒颤等症状;③经影像检查、临床 相关检查证实。排除标准: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②合并 有恶性肿瘤;③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④凝血功能异常; ⑤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⑥同时参与其他研究。本研究经 武穴市中医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 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实施 LCBDE 联合 LC:患者取仰 卧位,接受全身麻醉后,在脐上缘作 10 mm切口,建立 二氧化碳气腹(12~14 mmHg,1 mmHg=0.133 kPa),四孔 操作法在剑突下及脐周建立 10~12 mm操作孔,于右侧肋 缘下锁骨中线处再作 5 mm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和腹腔镜 器械,探查病变,而后进行游离胆囊,分离胆囊管,夹闭 胆囊管邻近胆总管处,实施电凝切断胆囊动脉,然后将胆 囊剥离,充分显露胆总管前壁,在其上作 1~2 cm 纵向切口,将胆总管内结石进行清除,随后探查结石是否存在残 留,若存在则行胆道镜取石,若无残留后,则置入 T 管, 而后缝合胆总管,并留置引流管,若患者术后 1 个月内无 异常则可将 T 管拔除。对照组实施 ERCP+LC:患者取仰 卧位,全身麻醉后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经口插入电子 十二指肠镜,注入造影剂,观察胆道解剖结构,明确结石 位置、大小、数量,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10~15 mm, 于内镜下行网篮取石术,若结石较大,则采取机械碎石后 再取出,再次行造影检查,根据残余结石情况判断是否放 置鼻胆管引流。待病情稳定 2~5 d,再行 LC,方法同观察 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密切监测、观察,术后随访 1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情况和结石清除率。统计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 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情况。②免疫功能。分别于 术前及术后 7 d,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 2 mL,使用流式 细胞仪(美国 BD 公司,型号:Facscalibur 型)检测外 周血 CD3+、CD4+、CD8+ 百分比,并计算 CD4+/CD8+ 比 值。③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白细胞计数 (WBC)、降钙素原(PCT)。术前及术后 1 d,取两组外 周静脉血 2 mL,分离血清,静脉抽血后以 3 000 r/min, 离心 10~15 min 后取出上清。完毕后检测血清 Cor、E(酶 联免疫吸附法)、WBC(血细胞分析仪法)、PCT(免疫层 析法)水平。④并发症。随访期间,统计两组感染、急性胰腺炎、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 验;计量资料(手术指标、免疫指标及应激、炎症指标) 经 K-S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 结石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肛门排气、卧 床、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 1.
2.2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7 d 两组 患者外周血 CD3+、CD4+、CD8+ 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外周血 CD3+、CD4+、 CD8+ 百分比及治疗前后和组间 CD4+/CD8+ 比值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应激、炎症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1 d 两组患者血清应激、炎症指标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更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包括饮食 习惯、胆汁淤积、胆功能失调等,且患者常合并有胆总管 结石,导致病情复杂,并易进一步诱发梗阻性黄疸、败血 症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临床及时诊治意义重大 [5]。ERCP 联 合 LC 主要是通过解除胆总管末端乳头狭窄、清除胆管结 石等途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保证胆道的完 整性,改善消化道的生理功能,但其在应用中患者需要接 受两次手术,故而易增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6]。
LC 联合 LCBDE 治疗可使术野直视范围更广, 手术操 作空间更大,有助于清晰观察肝内外胆管情况,以达到胆 管内“零距离”取石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清除结石,有 效减少残留结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其在应用中还 能够减小手术切口,并一次性完成取石操作,从而有利于 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 [7] 。本研究 中,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各项手术 指标更优,并发症减少,表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 者应用 LC 联合 LCBDE 治疗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优 化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同时并发症较少, 与华建军 [8] 研究 结果基本一致。LC 联合 LCBDE 取石无需行二次手术, 具 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造成的创伤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少并 发症 [9] 。本研究中,与术前比,术后 7 d 两组患者外周血 CD3+、CD4+、CD8+ 百分比均降低, 但两组间外周血 CD3+、 CD4+ 、CD8+ 百分比及治疗前后和组间 CD4+/CD8+ 比值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对机体的 免疫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组间差异并不显著。由 于胆囊壁不仅具有参与消化、调节胆管压力等作用,还可 能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过程,因此当切除胆囊后,可使得机 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并使得免疫相关指标随之改变。
Cor、E 作为应激反应指标, 可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过 程,当机体受到创伤性刺激时, 可促进下丘脑-垂体- 肾上 腺轴、交感肾上腺髓质等过度兴奋,加快神经内分泌,从 而使得大量的应激介质被释放,血清 Cor、E 含量升高; WBC、PCT 作为炎性指标, 可在临床中评价机体的炎症状 态, 当机体发生感染、组织受损时, 可使得炎症反应加剧, 进而使得 WBC、PCT 含量升高。 ERCP 联合 LC 治疗需进 行两次手术,对括约肌(Oddi)造成损伤,可能会导致肠液反流,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延长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活 动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操作过程中涉及插管、切除、扩 张等操作,处理难度更高,可增加手术总时间和术中出血 量, 患者需要更多镇静处理, 最终提高治疗费用。LC 联合 LCBDE 治疗无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对机体造成的 损伤更轻,也可顺利完成取石操作,有利于减轻围手术期 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围术期各项炎 症、应激指标水平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 表明应用LC 联合 LCBDE 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的炎症应激反应较轻, 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与孙斌等 [10]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与 ERCP 联合 LC 治疗比较,胆囊结石合并胆 总管结石患者应用LCBDE 联合LC 治疗有助于提高结石清 除率,且手术或损伤轻微,对患者造成的炎症应激反应、 免疫损伤较轻,同时并发症较少,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齐成 , 吕劲 . 不同手术方法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凝血 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J].血栓与止血学 , 2021. 27(2): 285-286.
[2] 姚远 , 黄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 石 [J]. 肝胆外科杂志 , 2021. 29(3): 205-207.
[3] 张加鹏 , 周少波 , 褚亮 , 等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 探查术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预后及围手术期应激情况 的影响观察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2022. 50(8): 952-955.
[4] 何兴图 , 范存斌 . 胆石症防治指南 [M]. 上海 : 上海普及出版社 ,2004: 125-126.
[5] 吴伟 , 赵本泉 , 马中林 , 等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 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J]. 上海医学 ,2020. 43(12): 751-753.
[6] 付前广 , 李倩 , 冯小雪 , 等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J]. 实用肝脏病杂志 , 2021. 24(4): 589-592.
[7] 张其伟 , 丁雄 .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 效比较 [J]. 国际外科学杂志 , 2019. 46(2): 93-97.
[8] 华建军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 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J]. 贵州医药 , 2022. 46(5):736-737.
[9] 丁文辉 , 刘黎明 , 杨庭松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经胆囊 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 [J]. 山 西医药杂志 , 2022. 51(6): 606-610.
[10] 孙斌 , 张桂江 . 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胆 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2019. 22(9):694-697. 7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