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易感因素调查及应对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1 14:24: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易感因素及应对策略, 为疾病的预防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指 导。方法 择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280 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盆腔感染分组,分为对照组(252 例,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与观察组(28 例,术后发生盆腔感染)。分析观察组 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发生 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 280 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盆腔感染 28 例( 10.00% );经鉴定共发现 34 株病原菌,其中 革兰阴性菌检出 20 株(58.82% ),革兰阳性菌检出 9 株(26.47% ),真菌共检出 5 株( 14.7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观察组年龄大 于对照组,有术前盆腔感染史、合并贫血、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 间、术后卧床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高龄、有盆腔感染史、合并糖 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 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624 、1.264 、1.239 、1.252 、1.406 、1.206 、1.359 、1.451 、1.328 )(均P<0.05 )。结论 对于发生盆 腔感染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其主要致病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高龄、有盆腔感染史、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 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 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恶性肿瘤,妇科,盆腔感染,微生物特征,易感因素

  临床常见的妇科肿瘤多数发生于宫颈、卵巢、子宫等 部位,临床多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治疗,但女性盆腔的生理 结构较为复杂,妇科肿瘤病灶所在位置一般会比较特殊, 在手术切除病灶及清扫周围组织时,由于切除的范围较 大,且术中需接触到阴道、肠道等开放性器官,病原菌极 易移位至盆腔,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严重影响患 者预后;部分患者术前需进行同步放化疗,也大大增加了 术后盆腔感染的风险 [1] 。因此,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 盆腔感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必要性,预防、降低患者术后 盆腔感染不仅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还可减轻患者痛苦。 但目前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易感因 素尚未明确,基于此,开展本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无锡市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280 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肿 瘤临床诊疗指南(第 3 版)》[2] 中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诊 断标准;② >20 岁;③具备手术指征; ④Ⅰ类手术切口; ⑤术前均经血常规、白带常规等检测排除感染性疾病。排 除标准:①伴有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 瘤;③病历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分组方法 术后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 行)》[3] 判定患者是否发生盆腔感染:术后 6 h 内出现 2 次 体温 38 ℃ 以上;感染区域及相邻区域出现疼痛感;白细 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分别在 13× 109/L、0.9× 109/L 以上或感染 部位血培养阳性,术后盆腔 B 超或 CT 扫描明确盆腔内出 现脓肿,满足上述条件即判定为术后盆腔感染。根据患者 术后是否发生盆腔感染分组,分为对照组(252 例,术后 未发生盆腔感染)与观察组(28 例,术后发生盆腔感染)。

  1.3研究方法 ①在无菌环境下采集患者盆腔分泌物标 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型号:AutoMic-i600] 检测并对感染菌种进行鉴定。②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记录其年龄、肿瘤大小、术前盆腔感染史、贫血 [ 参照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 年版)》[4] 中 的相关诊断标准判定 ]、糖尿病 [ 参照《中国 2 型糖尿病 防治指南(2017 年版)》[5]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判定 ]、术 前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 卧床时间、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1.4观察指标 ①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感染患者 微生物感染特征。②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 析。③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出现术后盆腔感染作为因 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 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妇科恶 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易感因素。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均经 K-S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 以 (x ±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易感因素的筛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微生物感染特征 本研究中 280 例妇 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盆腔感染 28 例,感染占比为 10.00% ;经鉴定共发现 3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 出 20 株(58.8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菌 检出 9 株(26.47%),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真菌共 检出 5 株(14.71%),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较多,见表 1.


\

 
  2.2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单因素 分析 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有术前盆腔感染史、 合并贫血、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 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 卧床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占比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出现术后盆 腔感染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 示,高龄、有盆腔感染史、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 疗、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 时间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 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624、1.264、1.239、1.252、 1.406、1.206、1.359、1.451、1.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3.


\

 
  3 讨论

  由于妇科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子宫、卵巢等 盆腔器官中, 妇科肿瘤手术属于清洁- 污染手术,若术中操 作不慎,术后容易发生盆腔感染。本研究中 280 例妇科恶 性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盆腔感染 28 例,感染占比为 10.00%, 与王新勇等 [6] 报道结果相似, 且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盆腔 分泌物经培养鉴定发现病原菌 34 株,且以革兰阴性菌检 出率最高, 为 58.82%,提示导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感 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因此,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可针对性选择对大肠埃希 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防治,避免因抗生素滥用导致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降低术后盆腔感染发生风险。

  此外,本研究中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龄、有盆腔感染史、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 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 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 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高龄、合并糖尿 病、有盆腔感染史的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系统功能出现衰 退、长期高糖状态等,自身免疫功能有所降低,病原菌侵 袭时无法实现自主清除,更易引发术后感染。术前开展化 疗辅助治疗能够实现缩小病灶,对微转移灶进行消除,进 一步提高手术切除效果,更彻底地清除病灶,但化疗药物 往往具备一定不良反应,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 死部分正常的免疫细胞,导致患者机体出现白细胞水平下 降、骨髓抑制、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患者术后难以抵御 病原菌侵袭, 进而增大了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风险 [7-8]。因 此,临床应提高对高龄、合并有糖尿病、有盆腔感染史、 术前接受化疗患者的关注度,通过科学饮食、适当锻炼等 综合干预方式,给予其支持治疗,提升其机体免疫力,降 低术后盆腔感染风险。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病灶时,术中涉及到 的范围较广,尤其是行开放式手术的患者,其术区暴露面 积更大,更易导致术后感染;同时,开放式手术术中还可 能造成患者肠道、阴道等相关脏器损伤,污染手术切口, 进而增大术后感染风险。此外,手术时间越长,术区在空 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亦会有所增加 [9] 。因此, 临床应不断提高手术医师水平,适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 术区暴露,防止或避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 染。术后引流需留置导管,可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留置 期间,引流管可能成为部分病原菌进入患者体内的通道,因此,术后引流时间持续越长,所面临的术后感染风险也 会进一步增加 [10]。手术为侵入性操作, 术后部分患者切口 可能出现渗血渗液现象,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渗 血渗液无法及时排出,在盆腔处形成聚集,有利于病原菌 定植, 造成术后盆腔感染 [11]。因此, 术后可根据患者恢复 情况,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加快术后康复,降低感染风 险。抗菌药物可有效对病原菌的定植及繁殖进行抑制,如 若未使用抗菌药物,则更易出现术后盆腔感染,术后需及 时检查鉴定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根据抗菌药物使用规 范、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 [12]。

  综上,对于发生盆腔感染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 其主要致病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 且高龄、有盆腔感染史、 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 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 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 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翠萍 , 赵薇 , 王洋 , 等 . 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 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9. 29(15): 2357-2360.

  [2] 于世英 , 胡国清 . 肿瘤临床诊疗指南 [M]. 3 版 .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 2013: 287-2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J]. 中华医学 杂志 , 2001. 81(5): 314-320.

  [4] 史艳侠 , 邢镨元 , 张俊等 .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 (2019 年版 )[J]. 中国肿瘤临床 , 2019. 46(17): 869-875.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 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 2018. 10(1): 4-67.

  [6] 王新勇 , 王国倩 , 李万斌 , 等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 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 14(7): 822-829.

  [7] 李静萍 , 冯勤梅 , 杨芳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盆腔感染预测模 型的构建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21. 27(35): 4824-4828.

  [8] 陈游沓 , 高洁 , 甘文 . 宫腔镜术后盆腔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影响 因素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20. 30(19): 3011-3015.

  [9] 钱伟 , 徐敬云 , 陈珊 .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情况调查 , 病 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2018. 30(8):936-939.

  [10] 尤小燕 , 陈淑梅 , 王雅莉 , 等 . 老年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盆腔 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4): 892-895.

  [11] 杨玲娣 . 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策略 [J]. 中国 实用医药 , 2015. 10(4): 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9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