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颊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13:5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颊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 组患者采取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颊针疗法,均治疗 3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 分、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椎参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疼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肢体麻木、头晕眼花、面色不华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 ) 疼痛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颈椎活动度、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均升高,观察组 较对照组更高(均 P<0.05 )。 结论 采取颊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疼痛缓解,症状消 退,并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及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促使颈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颊针,疼痛,颈椎功能

  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指颈 椎退变导致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的颈椎 病,引起颈部、肩部、背部的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 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将神经根型颈椎 病纳入“项痹”“颈背痛”范畴,认为其属于本虚标实之 症,本虚为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养,标实为 痹阻经络,气血瘀滞 [1] 。中药治疗颈椎病以活血、止痛、 行气为主,但单纯药物治疗存在局限性,不利于症状快 速、彻底消退,影响疗效,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2] 。颊针 疗法属于新型的无痛针灸疗法,主要通过针刺面颊部特定 穴位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可快速缓解疼痛及麻木症状, 而且使用针具较小,具有进针快,痛感轻特征,更易于被 患者接受 [3] 。鉴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颊针疗法结合中 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广州 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60 例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 组患者中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28~77 岁,平均 (48.82±3.95 )岁;病程 0.5~5 年,平均(1.99±0.47)年。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16 例,女性 14例;年龄 26~75 岁,平 均(48.06±4.42 )岁;病程 0.5~5 年,平均(1.89±0.52 ) 年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 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 )》[4] 中“颈 背痛”的相关标准;②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压颈试验或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 稳或椎间隙狭窄。排除标准:①合并脊髓损伤、颈椎畸形 及发育性椎管狭窄;②合并肝肾、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疾 病;③混合型颈椎病;④其他原因导致颈椎腰椎痛及无自 主行为能力。本研究经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治疗,基础药方组 成:黄芪、桑枝、葛根、鸡血藤各 30 g,白芍、茯苓各 20 g,白术 15 g,当归、川芎、桂枝各 10 g,大枣 8 枚, 生姜 5 片,并随证加减,1 剂 /d,分为 2 次服用,连续治 疗 21 d。观察组患者在中药的基础上给予颊针疗法,如 下: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取健侧面颊部颈穴、上 颈穴、肩穴、肘穴、腕穴、手穴及全息穴,选择华佗一 次性无菌针灸针(河北天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0.16 mm×13 mm 或 0.16 mm×25 mm ),直刺 2~5 mm,以有 阻滞感时为度,采取雀啄灸针刺,直至靶点缓解或减轻, 留置 30 min,出针后立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 止出血,1 次 /d,连续治疗 21 d。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疼痛、麻木等 症状完全消失,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 分降低≥ 90%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后伴轻度不 适,75%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90%;有效:症状缓解,但影响生活和工作,30%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75%;无 效:症状未缓解,颈肩、肢体功能发生障碍,中医证候 积分降低 <30% [4] ,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 + 显效 + 有 效)例数 / 总例数 × 100%。②中医证候积分 [5] :从肢体疼 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肢体麻木、头晕眼花、面色 不华等症状评价,0 分为无,2 分为轻度,4 分为中度,6 分 为重度。③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 拟量表(VAS)疼痛评分 [6] 评价,0~10 分,分数越低,疼 痛程度越轻。颈椎功能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 价,最高分 20 分,分数越低,颈椎功能恢复越好 [7] ;采 用电子指南针 [ 博特(连云港)仪器有限公司,型号:博 特 510GPS] 测定颈椎旋转活动度(向左、向右旋转至极 限时平均值)。④ CT 扫描参数:采用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SAFIRE)平扫测量患者治疗前 后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 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 有效率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 76.67%,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肢体疼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肢体麻木、头 晕眼花、面色不华等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颈椎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疼痛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均降低, 观察组更低;颈椎活动度扩大,观察组更大,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 CT扫描参数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 疗后两组患者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椎间 隙高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4.


\

 
  3 讨论

  临床认为,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因素较多,以颈椎 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为发病基础,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局 部缺血及神经损伤,引起神经根对应区域的感觉、运动、 反射的异常。祖国医学认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应针对 阻滞经脉,气血不畅采取适宜疗法,其中中药治疗选择黄 芪、茯苓、鸡血藤等药物组成药方,可起到利水消肿、活 血补血、调经止痛的功效,但单纯的中医治疗,往往患者 需要长时间服药,其病情恢复较慢。为加快病情恢复,往 往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针刺疗法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抑制和减轻疼痛信号的 传递,减轻疼痛程度。然而普通针刺治疗主要在病灶点进行针刺,可能造成病灶点的二次伤害,影响治疗效果。颊 针疗法作为微针系统疗法,是以局部联系整体为先导,取 穴主要集中在面颊部,避免针刺对病灶点的二次伤害,而 且不追求酸、麻、胀、痛的针感,具有安全、无痛、标准 化、精准化、全科化的特点 [8]。戴恒亮等 [9] 认为, 颊针疗 法应在颈型颈椎病疼痛症状明显时优先选用,显效迅速。颊 针疗法主要针刺病灶在面颊部的全息对应穴位进行治疗, 以三焦调节脏腑及全身的切入点,根据具体病位针刺适宜 的进针点,并依据症状改善情况调针 [10] 。颊针疗法起效 快,患者快速感受到疼痛缓解,而且穴位充分暴露,易于 操作, 针刺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患者接受度高 [11]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症状评分、VAS 疼痛评分 低于对照组,提示颊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明显消退,缓解 疼痛。

  颈椎病患者伴随颈椎活动度受限,无法正常旋转, 经颈椎 CT 扫描显示患者伴随一定程度的病变节段椎间高 度、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降低,因此治疗期间需加 强相关指标检测, 评估疗效 [12]。颊针疗法基于全息理论取 穴,选择健侧面颊部“颈”穴、“肩”穴等,能够改变颈 部、肩部等相应区域的病理状态,而且经针刺刺激调节神 经传导通路,传达至全身,疏通表里内外,起到全身调节 作用 [13] 。颊针可诱导上调 β- 内啡肽(β-EP)、八肽胆囊 收缩素(CCK-8)的释放,调节神经根的局部微循环,镇 痛效果好, 促进颈椎功能改善 [14];颊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 实现内外兼治,并兼顾局部和整体,利于患者疼痛程度快 速改善,尽早接受康复锻炼,更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本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 组,颈椎活动度及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椎 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颊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可促 进疼痛缓解,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及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 复正常的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功能。

  综上,采取颊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 者,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疼痛缓解,症状消退, 并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及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促使颈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娟 . 针刀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J].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 16(10): 178-180.

  [2] 丁晓燕, 陈建秋, 刘薛峰, 等 . 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 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9. 26(9): 38-42.

  [3] 戴伟莉 , 关铭坤 , 全华山 . 颊针配合林氏健体八段功治疗神经根 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间疗法 , 2020. 28(10): 48-50.

  [4]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 识 (2018)[J]. 中华外科杂志 , 2018. 56(6): 401-402.

  [5] 黎建海 . 电针、推拿联合治疗 66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中 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 [J]. 内蒙古中医药 , 2017. 36(3): 116-117.

  [6] 蓝德祥 , 龚炜 , 王俊 . PNF 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对 NDI 评分、 VAS 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21.32(10): 1621-1623.

  [7] 刘西纺 , 杨民毅 , 惠国栋 , 等 . 针刀枕下三角松解治疗对椎动脉 型颈椎病症状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9): 166-169.

  [8] 杨璐 , 徐涛 , 田江克 , 等 . 颊针疗法对慢性颈痛患者颈部肌肉弹 性的影响 : 颊针疗法可能机制的探讨 [J]. 中华疼痛学杂志 , 2023.19(4): 624-629.

  [9] 戴恒亮 , 马庆韬 , 彭旭明 . 颊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J]. 中 医学报 , 2021. 36(3): 656-660.

  [10] 李荣华 , 蒋蕴智 , 蒋晨浩 , 等 . 颊针疗法在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体 位摆放过程中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 2022.56(6): 59-62.

  [11] 杨秀 , 李静 . 颊针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J]. 内蒙古中医药 , 2022.41(9): 162-164.

  [12] 王鹏超 , 梁兰芳 , 徐建明 , 等 . 浮针埋线联合推拿疗法对神经根 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 [J].现代生 物医学进展 , 2022. 22(22): 4274-4278.

  [13] 全华山 , 戴伟莉 , 关铭坤 . 颊针配合林氏健体八段功治疗神经根 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间疗法 , 2020. 28(10): 48-50.

  [14] 何桂秀 , 李垚 . 颊针疗法治疗颈椎病90 例的临床疗效 [J]. 临床医 学研究与实践 , 2018. 3(21): 127-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6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