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10:28: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针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针灸与小针刀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并观察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椎曲度D值,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与疼痛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PRI、NDI评分及血清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及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及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快,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抑制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椎动脉血流与颈椎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小针刀;颈椎功能;疼痛;氧化应激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及相邻椎关节增生压迫神经根导致的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出现非正常改变,患者临床表现为颈肩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精细动作完成困难、手指灵活度下降等,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良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颈肩痛”“头痛”等范畴,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脉络瘀滞等原因所致[1]。针灸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通过针刺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效果较慢,整体效果不够理想[2]。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在病灶周围取进入点,插入病灶后切除粘连的病变组织,调节肌肉组织结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南京鼓楼医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19例;年龄30~68岁,平均(49.35±4.73)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1、20例;年龄30~69岁,平均(49.37±4.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4]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现代中医整脊学》[5]中“颈肩痛”的诊断标准相符者;②有手臂麻木、疼痛等神经根型压迫症状,其范围和颈神经支配区域一致者;③伴有颈部疼痛及僵硬,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者等。排除标准:①发育性椎管狭窄者;②脊髓内、神经丛病变者;③其他类型颈椎病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此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针灸穴位:外劳宫、颈夹脊、风府、阿是、天柱、大杼、曲池、大椎、肩井、合谷、内关。穴位消毒后常规进针,使用提插捻转手法,针刺部位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5次/周(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3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小针刀治疗,根据检查结果和症状标记颈椎病变相应节段附近的阳性反应点(①颈项部通过望诊,皮肤颜色、毛孔的疏密与健侧不同处;②于颈椎病变节段进行触诊,皮肤紧张度较健侧异常,有压痛、皮下结节、条状肌索等处);常规消毒,采用2%利多卡因对拟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铺设无菌洞巾,使用4号针刀(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1.0 mm×50 mm)治疗,针刀刀口线和矢状面呈45°,在阳性反应点位置刺入皮肤,透过皮肤、浅筋膜、肌肉层等直到关节突关节骨面;然后将刀口线方向进行调转,让刀口线和水平面平行,顺着关节缝隙至关节囊表面,一直切割至骨面2~3 cm位置,松解关节囊。此外,在肩胛内上角、冈下窝、冈上窝等其他阳性反应点同样进行相应针刀治疗,术后按压止血3 min,采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1~2次/周,治疗并观察3周,具体治疗次数结合患者病情确定。

  1.3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对麻木酸软、肩颈疼痛、颈部僵硬、头部沉重、头晕眼花等症状给予无、轻、中、重分级,分别评为0、2、4、6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5]。②颈椎功能、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使用疼痛评级指数(PRI)[6]、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6]、Barthel指数(BI)[7]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PRI评分满分45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NDI评分满分50分,分值越高,残疾程度越严重;BI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好。③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椎曲度D值。使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型号:KJ-2V6M+)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通过观察颈椎侧位X线片,连线枢椎齿状突后上角和C7椎体后下角,将各椎体后缘作弧线,两线间最宽处的垂直横交线长度为弧弦距,即颈椎曲度D值。④氧化应激指标与疼痛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4 mL,放入离心机内,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后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论文

  2.2两组患者PRI、NDI、BI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RI、N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降低幅度均更大,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升高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论文

  2.3两组患者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椎曲度D值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快,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D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疼痛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PGE2水平均降低,血清GSH-PX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论文

  3讨论

  在中医学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脏腑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外感风寒湿,或湿热蕴结,或瘀血阻滞经脉而发病,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改善颈椎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为治疗原则,以此消除或减轻对颈椎神经的刺激。针灸通过对患者固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增强患者代谢功能,促进患者病灶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针灸治疗时间较长,使患者依从性变差,进而导致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8]。

  小针刀治疗通过刺激局部压痛点,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血液中疼痛物质水平,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此外,小针刀治疗具有“针”“刀”的特点,能够松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软组织痉挛,疏通阻滞经络,调节气血,解除患者神经和血管压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9]。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更高,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PRI、NDI评分均更低,表明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针刀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当颈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等因素压迫椎动脉使之狭窄时,病变血管相应的阻力会增高,病变血管远端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椎动脉系统异常,加重患者病情。GSH-PX是抗氧化物质,其水平与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MDA是氧化因子,是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醛类物质;PGE2是一种水平变化可直接引起疼痛或提高机体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的疼痛递质,降低神经痛阀值。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快,MDA、PGE2水平均降低,GSH-PX水平升高,提示小针刀联合针灸可有效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减轻疼痛,改善椎动脉血流。小针刀治疗能够加快机代谢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小针刀治疗利用针刀的特殊结构,通过剥离、松解等措施处理病变组织,消除椎动脉壁分布上交感神经受到的异常刺激,对颈项部生物力学失衡状态起改善作用,调整颈椎关节紊乱,解除神经根卡压情况,疏通椎基底动脉供血通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椎动脉血流[10]。

  综上,小针刀联合针灸可有效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改善椎动脉血流和颈椎功能,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戌,方圣杰,孙凯,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4):632-636.

  [2]廖卫明,兰雪萍,万慧,等.小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5):113-115.

  [3]李航,李月,何慧洋.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5):702-705.

  [4]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研究专家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1):812-814.

  [5]吕选民,常钰曼,吕金豆,等.现代中医整脊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242-244.

  [6]易倩,马长红,李萍,等.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2,28(8):130-131.

  [7]王永宏,陈智能,姚新苗.针刀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3):27-29.

  [8]杨荣炳.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0):3525-3527.

  [9]辛丽.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7):2562-2563.

  [10]李艾琳,王学文,王金荣,等.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22,47(10):914-917,9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93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