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盆骨折患者应激、炎症因子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4:32: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 )干预对其血清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白细胞介素 -1β(IL-1β)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  80 例骨盆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均  应用 ERAS 护理干预,并于术后随访 8 周。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 1 d 及术后 1 、3 d 的应激、炎症因子,以及术后康复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骨痂形成、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术后 4 h 疼痛评分更低, 术后 1 个月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更低;与术前 1 d 比, 术后 1 、3 d 两组患者血清 Cor 、E 、TNF-α 、IL-1β 水平先升高后降低, 且术后  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配合 ERAS 护理,可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  床及骨痂愈合,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

       【关键词】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固定;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应激因子;  炎症因子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骨折,此类骨折的治 疗过程较为繁琐,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其他盆腔脏器损 伤等严重并发症。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是骨盆骨折常见治 疗方法,有助于促进骨盆脏器功能恢复,但手术可增加创 伤和出血量,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影响骨 折愈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是先进行骨折复位,然后沿 髂骨外侧壁插入克氏针,组装外固定器进行梯形固定,能 够使骨盆稳定,且并发症少 [1] 。近年来,外固定支架固定 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 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该理念将外固定支架 固定技术与早期康复训练相结合,旨在通过提供稳定的骨 折复位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 险,并加速骨折愈合和患者骨盆脏器功能的恢复 [2] 。基于 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 合 ERAS 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徐州矿 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 80 例骨盆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4 例,女性 16 例;年龄 20~46 岁,平均(35.01±3.52 )岁; 骨折分 型 [3] :分离型 23 例,垂直型 11 例,压缩型 6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6 例,女性 14 例;年龄 21~46 岁,平均 (34.78±3.56 )岁;骨折分型:分离型 25 例,垂直型 10  例,压缩型 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骨盆骨 折的诊断与治疗》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 X 线、CT 检 查确诊骨盆骨折;年龄在 18 周岁以上;具有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具有严重感染、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等;已 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 委员会进行审核并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与护理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方式: 患者取仰卧体位,进行硬膜外麻醉,在耻骨联合上方作 3~5 cm 横弧形的手术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充分游离神 经及韧带,显露术野,剥离骨膜同时显露耻骨联合部位。 应用复位钳对耻骨支骨折修复,应用钢板于耻骨联合上方 进行重建,并且予以妥善的固定处理。术毕予以切口消 毒缝合,置入引流管。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仰卧在能透视 X 线的手 术床,骨盆前环及髂骨嵴常规消毒铺巾。于 C 形臂 X 线 机(北京格美胜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型号:PL112E)透  视下作骨折复位,初步矫正旋转畸形、纵向移位。选择 髂前上棘后 2 cm作小切口。若见半骨盆移位需要计算骨盆侧方及纵行移位间距,确定移位前皮肤距离切口位置。 分离到骨表面,使用 1.5 mm钻头钻进髂嵴中部,钻入深 度在 4~5 cm,钻进角度同矢状面角度 40°~45° ,同冠状面 角度 10°~15° 。按照上述方式拧进第 1 根固定针,之后间 隔 2 cm拧进 2、3 枚固定针。第 1 孔在髂前上棘后 20 mm, 其余各孔间隔 20 mm,每侧共计放置 3 根。完成骨皮质 钻孔,1 枚椎弓根探子插进髂骨翼 50 mm深度,后将直径 5 mm 外固定螺钉旋进髂骨翼,多功能夹子固定双侧螺钉, 利用两竖杆连接双侧多功能夹子合并两横杆在复位的基础 上固定骨盆。固定针作为手柄,透视下复位骨折并安装好 外固定。均术后随访 8 周。

\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 ERAS 护理:①术 前肠道准备。术前晚上 11:00 禁食,术前 2 h 禁饮,首 台手术者在手术当天早上 5:00~6 :00  口服含糖饮品  200~400 mL ;接台手术者安排手术当天早上 7:00~8:00   摄入麦芽糊精果糖或者含糖饮料 400 mL。术前 1 d 夜 间及手术当天清晨,分别应用肥皂水进行不保留灌肠处 理。②术后多模式镇痛。手术当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 )[5]  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针对镇痛情况不  佳患者,加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多多药业有限公司,国 药准字 H10910036,规格: 2 mL  ∶ 100 mg),肌内注射或  自控镇痛泵。③术后营养支持。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提 供针对性营养支持;针对存在腹胀及便秘者及时调节饮 食,加山楂、膳食纤维、益生菌;存在营养风险并要营养 干预者,经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难以 满足正常需求者,增加肠外营养补充支持,如脂肪乳及氨 基酸。④术后功能锻炼。手术当天观察手术部位、臀部、 下腹部肿胀情况,早期识别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血肿、 医源性神经损伤情况,对于无异常者安排康复医师指导作 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 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形成时间。②应激因 子。分别于术前 1 d 及术后 1、3  d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血清,应用酶联免 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③炎 症因子。采血、制备血清及检测方式均同②,测定患者术前 1 d 及术后 1、3 d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  胞介素 -1β(IL-1β)。③康复效果。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  间。应用 VAS 疼痛评分评估患者术后 4 h 疼痛情况,分 值范围 0~10 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功能评估采 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6]  评价患者术后 1 个月 功能改善情况,ODI 由 10 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得分 0~5  分,总分范围 0~50 分,分值越高,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 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符合 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 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 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骨痂形成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 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应激因子比较  与术前 1  d  比,术后 1、 3 d 两组患者血清 Cor、E 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不同  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与术前 1 d 比,术后 1、3 d 两组患者血清 TNF-α、IL-1β 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不 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 术后 4 hVAS 疼痛评分及术后 1 个月 ODI 评分均更低,术 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 4。

\
 
       3  讨论

       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是骨盆骨折常用治疗方法,通过手 术的方式, 可确保骨折骨片准确地恢复到原始位置, 有助于骨 折愈合。但该术式切口较大, 可引起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

       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法可通过应用压力和扩张处理, 确保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让患者可以及时接受治疗, 并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该术式可以抵抗骨折的移位,确  保骨折端固定稳定,手术创伤小且出血量较少,便于术后 早期的活动和康复 [7] 。外固定支架术采用非开放性的外固  定装置,创伤较小,对软组织的损伤较轻,因此术后疼痛 相对较轻,患者可以更快地开始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 和功能恢复 [8] 。ERAS 护理注重疼痛控制、康复训练等方 面,通过减轻术后疼痛,提供早期行动和康复训练,从而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骨痂的愈合[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 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形成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 4 h 疼痛评 分、术后 1 个月 ODI 评分更低, 提示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 支架固定并配合 ERAS 护理, 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及骨痂 愈合,减轻患者疼痛。

       当发生骨盆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时,会引起强烈的炎 症、应激反应, 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 并促使 Cor、E、 TNF-α、IL-1β 等大量炎症、应激因子的产生, 从而引发局 部和全身的炎症、应激反应。本研究中, 与术前 1 d 比,术 后 1、3 d 两组患者炎症、应激因子均升高后降低, 且术后 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骨盆骨折采取外固 定支架固定并配合 ERAS 护理, 可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 应。究其原因,与常规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外固定支架的固定作用可以减轻骨折部位的应力,降低软组织的损 伤,并有助于减少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减轻术后炎症 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减少炎症、应激因子的释放 [10]。 ERAS 护理通过使用新一代镇痛药物、合理的液体管理等 措施,减轻炎症、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11]。

       综上, 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配合 ERAS 护 理,可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及骨痂愈合,减轻术 后炎症、应激反应,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荣 , 严怀宁 , 张晓峰 , 等 . 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骨盆骨折 66 例分析 [J]. 重庆医学 , 2015, 44(27): 3837-3839.

       [2]   刘云艳 . 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骨盆 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 志 , 2021, 40(3): 515-518.

       [3]    黄徐兵 , 赵刚 , 邹欣欣 , 等 . 前路外固定支架联合后路 M 形钢板 立体固定治疗骨盆 Tile C 型骨折 [J]. 临床骨科杂志 , 2018, 21(2):190-192.

       [4]    王瑞 . 骨盆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J]. 基层医学论坛 , 2011, 27(5):382-383.

       [5]   孙兵 , 车晓明 .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6]    程继伟 , 王振林 , 刘伟 , 等 .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2017, 27(3): 235-241.

       [7]   潘进芳 .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及疗效 [J].实用临 床医药杂志 , 2015, 19(22): 152-153.

       [8]    王建超 , 高嵩 , 田书建 . 外固定支架与皮下前环内置外架治疗骨 盆前环骨折疗效比较 [J]. 实用骨科杂志 , 2020, 26(5): 394-398.

       [9]    宋珍珍 , 赵倩 , 郭瑞霞 , 等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产科临床的 应用及展望 [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 2019, 46(6): 614-617.

       [10]  黄志勇 , 陈观华 , 罗剑 , 等 . 外固定支架固定对骨盆骨折患者应 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创伤外科杂志 , 2019, 21(10):754-757.

       [11]  王金辉 , 葛宇峰 , 郭险峰 , 等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盆骨折的 围手术期康复措施 :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华创伤骨科 杂志 , 2021, 23(10): 850-8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5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