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以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 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 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所有患者围术期均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并于术后随访 4 周。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4 周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 试验组患者术后 24 h 出血量更少, 瘢痕长度更短, 瘀斑面积更小,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与术前比,术后 4 周两组患者血清 IgG 、IgA 、IgM 水平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 幅度均更大;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治疗乳腺癌,能够 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病灶位于乳腺上 皮组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均造成严重威胁。 乳腺癌早期阶段病灶浸润深度相对较浅,在没有发生转移 的前提下采取手术治疗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乳腺癌根治术 需切除乳房部分皮肤、全部乳腺腺体等,并进行腋窝淋巴 结清扫,以达到治疗目的,但该术式创伤较大,可能造成 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因此临床应用受限 [1]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影像学发展推动下,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患者的治疗 中,切除准确度高,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患者痛苦程度 较轻 [2] ,但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风险仍不能得到 较好的控制。上述情况与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较低和认知存 在不足有关,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 明确、审慎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意愿相结合, 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 [3]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 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 者年龄 27~56 岁,平均(44.15±2.58 )岁;病程 1~22 个 月,平均(11.52±1.18 )个月;肿瘤直径 0.4~2.8 cm ,平 均(1.22±0.13 )cm 。试验组患者年龄 26~58 岁,平均 (43.96±2.61 )岁;病程 1~20 个月,平均(11.56±1.21 ) 个月;肿瘤直径 0.5~3.0 cm ,平均(1.19±1.12 )cm 。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 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 与规范(2015 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20 岁 以上;③确诊为乳腺癌,符合乳房切除手术指征。排除标 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②本研究所需相关 临床资料有所缺失;③合并多种类型躯体疾病;④妊娠期 乳腺癌患者。山西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 究实施。
1.2手术与护理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手 术患者为仰卧体位,全身麻醉,常规从对侧锁骨中线直接 到腋后线、锁骨、上臂直到脐平行线范围,对相应皮肤作 消毒,铺巾。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肿瘤情况,标记, 逐层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对皮肤用电刀分离后,切除 皮下相关组织,让胸小肌充分显露出来,将两胸肌间淋巴 组织、胸小肌筋膜彻底切除。往上牵拉胸小肌、胸大肌, 将腋静脉显露出来后清理周围的淋巴组织,保留标本。在 上述相关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胸背精神、胸长神经。切口 用组织钳钳住之后进行牵引,冲洗伤口后止血,放置引流 管,固定妥当后缝合皮瓣和切口,纱布加压将切口覆盖, 胸带加压包扎,敷料覆盖切口。
试验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患 者保持仰卧体位,术前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北京迈润医 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G4 xMATRiX iU22),设置 探头频率为 9 MHz,进行超声引导,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 麻醉处理,在超声探头涂抹声胶,再套上无菌镜头套,将 超声探头放置在病灶所在区域,检查并确认肿瘤病灶具体 所在位置、体积大小,确认穿刺点后作长度为 3~5 mm 的 切口,选择适合的角度,将安珂纬创旋切刀(美国强生公 司,型号:Mammotome SCM23 型)插入到患者的病灶后方 位置,病灶与旋切刀凹槽对准,在真空抽吸装置辅助下把 肿块吸附到活检槽中,调整穿刺刀体、凹槽,使其和患者的病灶最大切面能够同时显示出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旋 切,操作过程中根据病灶的旋切情况不断调整刀槽具体位 置,在超声扫描下发现无残留病灶后停止旋切操作,将旋 切刀退出,超声检查无病灶残留后压迫止血,包扎创口, 病理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4 周。
1.2.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围术期均给予循证护理,内容 包括如下:①以乳腺癌、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作为关 键词,在网络知识库(知网、万方、维普)等搜索相关文 献并筛选,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②术前:医 护人员在术前和患者进行沟通,按其文化背景和吸收效率 选择对应的宣教方式,使患者能够更容易了解宣教内容、 对接下来的配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充分认知,避 免因此产生不良情绪。③术中:在手术期间根据术式帮 助患者进行体位管理, 一般为头低脚高,尽量营造一个舒 适、放松的手术环境,并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④术 后:将生活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在叙事性心理治疗过程中 给予患者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充分释放心理压力,此过 程中护理人员从倾听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患者在逐渐 建立信赖感的同时也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心态观念。术 后 6 h 让患者在平卧体位进行被动锻炼,外展肩关节,角 度约为 60° ,肘关节自由摆放,在患侧手臂垫上枕垫以制 动肩关节;术后 24 h 进行手腕的内旋外旋运动,每次做 20 次,3 次 /d;术后 3~10 d 主要开展屈肘的主被动运动, 每个动作重复 10~15 次,2 次 /d,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将上 肢抬高;在术后 11~15 d 作肩部训练,可尝试梳头、患侧 手掌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朵、手指爬墙攀高等,每个动作 重复 30 次,2 次 /d。在训练的时候以患者能耐受为原则, 不断强化、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 24 h 出 血量、瘢痕长度、瘀斑面积及伤口愈合所需时间进行记录 并比较。②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 4 周采集两 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 转速离心 10 min 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 白 G(IgG )、免疫球蛋白 A(IgA )、免疫球蛋白 M (IgM)。③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 4 周采用癌 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5] 评估患者 生活质量,该量表主要适用于癌症患者群体,问卷由躯 体、角色、情绪、社交、认知功能等条目量表组成,经线 性转化后各个项目的分值均为 100 分,量表评估分值与受 检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④并发症:对两组患者在术后进 行为期 4 周时间随访,记录期间血肿、渗血、切口感染、 乳房畸形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 者术后 24 h 出血量更少,瘢痕长度更短,瘀斑面积更小, 伤口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1.
2.2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4 周 两组患者血清 IgG、IgA、IgM 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 幅度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4 周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均 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术式,虽然能 够切除乳腺癌病灶,但创伤较大,可能会引发皮瓣缺血坏 死、切口愈合不良、术区积液等相关并发症, 且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康复,在心理、经济方面也会产生较大压力。
乳腺微创旋切术应用于临床具备微创优势,愈合后 不会留下明显瘢痕,通过切口能够切除同侧的多发肿块, 减轻创伤 [6] 。循证护理是通过对患者、临床、病情多个方 面的综合评估,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中心,重视实践应用, 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在落实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也及时疏导患者的应激情绪,在生 理、心理两个方面同时调整,保障患者快速康复 [7] 。本研 究中,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术后 24 h 出血量更少, 瘢痕长度更短,瘀斑面积更小,伤口愈合时间更短;术后 4 周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说明超声引导 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治疗乳腺癌,创伤较小, 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乳腺微 创旋切术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和切除 肿瘤,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相比,该术式切口较小,术后出血量减少,创伤轻 微,可以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8]。此外, 乳腺微创旋切术还 可以保留更多的乳房组织,有助于保持乳房形态和功能,联 合循证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心理,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9]。
免疫功能指标可以作为术前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和预测 预后的指标,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状态已受到肿瘤细胞的 影响,呈现免疫功能紊乱的特征。手术创伤和麻醉过程可 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术后感染和其他 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本研究中,与术前比,术后 4 周 两组患者血清 IgG、IgA、IgM 均升高, 且试验组升高幅度 均更大,说明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治 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究其原因,超声引导 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术中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准确定位微小 病灶,完整切除深部病灶,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较为明 显;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属于开放性手术,处理微小病灶 时往往需扩大面积切除,增加创伤面积,因此患者免疫功 能恢复较慢。此外,乳腺微创旋切术术中仅需一次穿刺, 出血量较少,有效避免了多次穿刺导致的肿瘤细胞脱落问 题, 减少了对机体的创伤, 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10] 。同 时联合循证护理干预,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康复训练,促 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11]。
综上,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治疗 乳腺癌,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成才 , 蒋丽 , 陈燕燕 , 等 .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微小病灶中的临床应用 [J]. 现代肿瘤医学 , 2015. 23(24): 3589-3592.
[2] 龙登锋 , 黄自铎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病灶切除活检中的应用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7. 32(7): 1571-1574.
[3] 郭琼 , 刘清秀 , 梁英 . 循证护理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6. 13(16): 169-172. 176.
[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5 版 )[J]. 中国癌症杂志 , 2015. 25(9): 692-754.
[5] 王岩 , 朱琳 , 陈鹏 . 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EORTC QLQ-C30 维文版评价 [J]. 中国卫生统计 , 2015. 32(3): 512-513.
[6] 朱海龙, 张璇.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效 果和美观效果评价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19. 23(13): 64-66. 70.
[7] 尚静 , 王锐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17. 21(6): 107-110.
[8] 汪茜 , 许涛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 瘤疗效及对乳房外观美观度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的研究 [J]. 中国医学装备 , 2022. 19(8): 104-108.
[9] 张卫红 . 应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情绪及手术耐受程度 的影响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16. 45(11): 1349-1351.
[10] 梁娴 , 刘光清 , 符川 , 等 .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与开放性手术在 乳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020. 36(3):201-204.
[11] 孙彩萍 , 宣锦花 , 秦凌云 , 等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 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贵州医药 , 2017. 41(7): 776-7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