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配合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01: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配合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血清肌酸激酶、转铁蛋白、乳酸 脱氢酶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6 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6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分为对照组(接受 蓝光治疗,33 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熏洗治疗,33 例),均连续治疗 7 d,并于治疗期间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对 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黄疸消退时间、每天排便次数、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 24 、36 、48 、96 h 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治疗前与治疗 7 d 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63.64%(21/33)对比 96.97%(32/33)],试验组更高,试验组患儿 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天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 24 、36 、48 、96 h 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 呈降低趋势, 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 7 d 后两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降低, 且试验组更低;血 清转铁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 结论   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辅以精细化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 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谱及转铁蛋白水平,促进患儿黄疸消退,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中药熏洗;  蓝光治疗;  精细化护理;  心肌酶谱;  转铁蛋白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胆红素出现积 聚,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从而造成了新生儿的 皮肤、黏膜等出现黄染的情况。临床中将新生儿黄疸分 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数可自愈,但病理 性黄疸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使患儿缺氧,严重 者导致脑瘫,影响患儿智力。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 果较好,但在治疗过程中易造成患儿大便变稀的情况,严 重时甚至会出现核黄素缺乏情况,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 影响。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范畴,其发病 原因为先天禀赋是湿热、寒湿之邪入侵导致肝失疏泄,胆 汁外溢于皮肤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现发黄的情况。中药熏洗 是利用中药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显著疗效 [1] 。由于新生儿机体各项机 能都较弱,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由护理人员全程陪 护。精细化护理可以为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个性化、细致 化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 意义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 配合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6 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6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各 33 例。对照组中男患儿 17 例,女患儿16 例;胎龄 37~42 周,平均(39.28±0.41 )周;日龄 2~14 d,平均(6.37±1.05)d。试验组中男患儿 18 例,女 患儿 15 例;胎龄 38~41 周,平均(39.43±0.61 )周;日  龄 2~13 d,平均(6.17±1.30 )d。两组间上述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符 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3] 及《中 医病证小方辞典》 [4]  中有关湿热熏蒸型黄疸的诊断标准; ②患儿母体在妊娠期无血液系统疾病;③无先天性胆红素 代谢异常导致的胆红素水平异常。排除标准:①脐部存在 感染,皮肤存在溃破、湿疹及过敏情况;②早产儿及低体 质量儿;③存在先天性疾病。本研究经萍乡市妇幼保健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 意书。

\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治疗。将患儿放  置在灯管长度为 20~25 cm、波长为 427~475 nm 的新生 儿黄疸治疗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XHZ-100)内进行照射治疗,在蓝光照射前需要对患儿的  眼睛和会阴部作好保护措施(使用黑色的眼罩护住其眼 睛,使用黑色不透光的纸尿裤保护患儿会阴部)。作好  上述保护措施后,蓝光箱的温度控制在 30~32 °C,湿度  控制在 55%~65%,上下灯管的距离幼儿皮肤分别为 40、 20 cm ,根据患儿情况每次蓝光照射时间控制到 6~12 h,1 次 /d,持续治疗 7 d。试验组患儿接受中药熏洗治疗: 苦参、黄柏、虎杖各 15 g,紫花地丁、垂盆草、黄芩各 10 g,加入适量的温清水,水温需保持在 37~41 ℃,然后 将沐浴完成的患儿放于混合好的药液中,熏洗 10~15 min, 1 次 /d,持续治疗 7 d。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①健 康知识宣教。在患儿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后,护理人员需要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家属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出 现的原因、治疗方式及治疗过程、护理等情况,可以通过 多种渠道、多个形式向家属普及新生儿黄疸的健康知识, 全面解决家长的疑问,消除其顾虑。②生活护理。由于 新生儿体质较弱,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保持病房内的卫 生,调节好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并记录 患儿的排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及 时为患儿更换尿布,防止皮肤红疹的情况出现。需要特别 注意对患儿肛周的清洁,保持其臀部干燥清洁。在喂养患 儿的过程中,告知家属喂奶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 奶量的摄入充足,并避免摄入量过多。③沐浴和抚触护 理。护理人员需要每天为患儿进行 1 次沐浴,调节好水温 和室温, 20 min/ 次,沐浴完成后,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按摩 油,对患儿进行抚摸,促进患儿的排便。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患儿的黄疸症状完 全消除,经皮胆红素水平达到正常值,且无不良反应;有 效:黄疸症状基本消失,经皮胆红素水平基本恢复;无 效:患儿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3] 。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每天 排便次数、住院时间。③经皮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 及治疗 24、36、48、96 h 后使用黄疸计(柯尼卡美能达株 式会社,型号:JM-105)检测患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经 皮胆红素水平 <10 mg/dL 为正常。④血清学指标。分别 于治疗前、治疗 7 d 后采集患儿清晨静脉血 5 mL,离心 (3 000 r/min,15 min)取血清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贝克曼库尔特(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型号:AU2700] 检 测血清肌酸激酶、转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 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儿治 疗总有效率 [63.64%(21/33)对比 96.97%(32/33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儿 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每天排便次数更少,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24、36、48、96 h 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呈降低趋 势,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7 d 后 两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降低,血清转 铁蛋白水平升高,试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汁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导致 的,生理性黄疸在正常情况下 3 d 左右会逐渐消退,但病 理性黄疸则需介入治疗才能消退。若新生儿黄疸不及时治 疗,很容易伤及患儿的神经功能、循环功能及免疫功能, 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蓝光疗法通过光照将患儿血清中未 结合的胆红素转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排出体外, 达到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的目的,胆红素浓度降低,黄 疸症状也会随之减轻。但蓝光照射会对患儿的皮肤黏膜造 成刺激,容易造成皮疹的情况出现;同时,在照射蓝光过 程中,还会使患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造成调节体温的中 枢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患儿体温升高的问题。

       中医研究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先天湿邪瘀滞,在 脾、肝、胆等部位发生堆积,造成胆汁疏导不畅,从而引 起黄疸症状,如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出现气滞血瘀,增加 治疗难度 [5]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天排便 次数少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治疗 24、36、48、96 h 后 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提示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辅 以精细化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 退黄,减轻患儿病情,并能够改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 熏洗所使用的苦参、紫花地丁、垂盆草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黄芩、虎杖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多种药物结 合为患儿进行外洗干预,发挥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等功 效,有效促进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病情恢复;且中药熏洗可 以清热利湿、抗炎止痒,并通过多种药材的结合,达到抗 炎与抗自由基损伤的效果,再联合照蓝光治疗和精细化护 理措施,使幼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 [6] 。再结合精 细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治疗更加顺利,患儿的治疗体验度 更佳 [7]。

       新生儿黄疸由于过高浓度的胆红素透过心肌细胞的细 胞膜,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造成损伤,导致肌酸激酶、乳 酸脱氢酶异常升高;转铁蛋白可运输红细胞所释放的铁及 经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其水平降低表示机体未充分摄入蛋 白质或能量不足,能够作为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 [8] 。 通过观察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发现,治疗 7 d 后试验组患儿 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低于对照组,转铁蛋白高于对照 组,提示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辅以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 善患儿心肌酶谱及转铁蛋白水平。中药熏洗可以使幼儿的 汗腺导管开口经毛囊进入皮下毛细血管内部,使药物吸收更加充分, 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 使胆红素加速排出, 因此各项胆红素的相关指标降低更加显著;同时还能促进 患儿的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对 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升高转铁蛋白水平 [9] 。精细化护理 中抚摸的手法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患儿排便,减少机 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促进胆红素排泄,以进一步提高治 疗效果 [10]。

       综上,蓝光治疗联合中药熏洗辅以精细化护理治疗新 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儿黄疸消退,缩短住 院时间,并能够改善患儿心肌酶谱及转铁蛋白水平。但本 研究未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存在 局限性,需完善设计后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吴若雅 , 林振浪 . 中药熏洗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症疗效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19, 26(2): 235-236.
       [2]    丁敏 , 胡章敏 , 尹依菊 , 等 .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1, 18(13): 176-180.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 和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儿科杂志 , 2014, 52(10): 745-748.
       [4]    朱邦贤 . 中医病证小方辞典 [M].上海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5: 329-330.
       [5]    班晓娟 .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J].广西中医药大 学学报 , 2019, 22(4): 42-45.
       [6]    吴枫 , 何婷姣 . 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 应用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9, 17(17): 50-52.
       [7]    郭路 , 孔丽 , 邢婷婷 , 等 . 多中心协作实施新生儿抚触联合捏脊 延伸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3, 38(1): 7-11.
       [8]    岳雄 , 史玉琴 , 陈奕铭 , 等 . 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新生 儿黄疸疗效观察 [J]. 西部中医药 , 2019, 32(5): 68-70.
       [9]    刘洋 , 刘晓鹰 , 贾俊岭 , 等 . 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 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2019, 29(4): 374-375.
       [10]  杜亚楠 , 任翠峥 .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生命科学仪器 , 2022, 20(4): 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3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