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预后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4:16: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不同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疼痛程度、椎体参数、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85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路方 式不同将其分为双侧组(42 例, 以双侧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与单侧组(43 例, 以单侧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两 组患者术后均持续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6 个月各项评分及伤椎高度比、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 Cobb 角, 术前、术后 5 d 应激指标,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 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 伤椎 Cobb 角水平显著降低,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分及伤椎高度比水平显著升高(均 P<0.05); 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术后 5 d 两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前列腺素 E2(PGE2 )水平显著升高, 但单侧组显著低于双侧组(均 P<0.05 );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采取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均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参数, 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入路差异对其并无较大影响,安全性良好,但单侧入路能有效降低术后应激反应。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多种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而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过多,常存在有骨质疏松,是椎体 压缩性骨折的高发人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先以可扩张 性球囊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后注入骨水泥材料,从而消 除骨折微动,并增强椎体力学强度,达到稳定脊柱、改善 临床症状的目的。而如何进一步改善术式,从而获得更为 优质的手术效果, 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目前,经皮椎体 后凸成形术多以双侧入路为主,其操作风险相对较低,并 能达到较好的生物力学平衡效果,但同样也存在有手术时 间较长,且会增加术中出血量等不足 [1] 。近年来有学者认 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入路也能够达到相同的临床 效果,且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对患者的创 伤 [2] 。目前,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在入路选择上仍存在有较大分歧。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泰州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85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双 侧组(42 例)与单侧组(43 例)。双侧组中男、女性患 者分别为 18、24 例;年龄 57~89 岁,平均(71.63±5.48 ) 岁;伤后至手术时间 2~7d,平均(3.25±1.13 )d。单侧 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 16、27 例;年龄 58~90 岁,平 均(71.89±5.6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分别为 2~8 d,平 均(3.37±1.0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 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3] 中的相关诊 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可耐受手术治疗;骨折时 间 <21 d。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多节段的椎体骨折;存在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院内 医学伦理委员会已详细审核本次研究是否符合规范,获得 审批,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确认可 耐受手术后依据其身体状况择期进行手术。双侧组患者 术时呈俯卧位,对病变椎体进行定位后进行常规消毒铺 巾,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从椎弓根置入穿刺 针,并以 C 形臂 X 线机透视确定穿刺针位置,置入工作 通道,以铰刀进行扩髓后将球囊管置入,同时注入造影 剂,加压球囊,对椎体进行扩张复位,复位满意后退出球囊,并自两侧椎弓根各注入一定量的骨水泥,以 C 形臂 X 线机见骨水泥弥散情况满意后进行止血并对切口进行缝 合。单侧组术时准备与双侧组相同,但仅在椎体压缩较为 严重的一侧进行穿刺以建立工作通道,进针方向与矢状面 成 10°~25° ,其余各项手术操作步骤均与双侧组相同。所 有患者术后均卧床休息 24 h,并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并 预防性进行抗感染治疗 1 d,均持续随访 6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 [4] 、简 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 分别于术前与术后 6 个月以 VAS 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 痛程度,总分 0~10 分,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以 SF-36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 0~100 分,得分越高则生 活质量越好;以 ADL 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总分 100 分, 得分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②影像学指标,分别 于术前及术后 6 个月采用 X 线片检测两组患者椎体参数, 包括伤椎高度比、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 Cobb 角。 ③应激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 5 d 抽取患者 4 mL 空腹 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3 5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 上腺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前列腺素 E2 (PGE2 )。④并发症, 记录随访期间骨水泥渗漏、慢性疼 痛、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神经根疼痛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x ±s)、[ 例 (%)] 表示, 且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分别予以t 检验及 χ2 检验。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比 较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显 著降低,SF-36、ADL 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 Cobb角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伤椎高度 比水平显著升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 Cobb 角水 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组间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5 d 两组 患者血清 NE、E、ACTH、PGE2 水平显著升高,但单侧组 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 3.
\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 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临床 多表现为局部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伴 随有脊髓神经损伤,会出现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或者疼 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 。经皮椎体后凸 成形术为该疾病常用术式,其在术中会先将压缩椎体以球 囊撑开,尽可能纠正后凸畸形后,再以填充剂对椎体进行 强化,以稳定骨折,在恢复椎体力学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 缓解患者疼痛,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理想治 疗方案 [8]。

  目前,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 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入路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有研究 认为,双侧入路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典入路选择,在 椎体稳定度及强度方面的改善具有良好优势;但也有学者 认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使用单侧入路可更好地控制手 术时间,并能降低手术损伤。而如何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 时,进一步减少手术损伤,以达到对手术的进一步改良, 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 椎 Cobb 角水平显著降低, SF-36、ADL 得分及伤椎高度比 水平显著升高;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骨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无论是单 侧入路还是双侧入路均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参数,降低疼痛 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入路差异对 其并无较大影响,与汤炳旺等 [9] 的研究结果相似。
\

  创伤性手术对周围组织所造成的损伤会激活受创组织 周围的固有免疫系统,进而导致细胞因子激活,炎症介质 释放, 进而引发周身或局部应激炎症反。NE、E、ACTH、 PGE2 等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机体应激反应的指标, 其水平升 高代表机体存在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 术后 5 d 两组患者血清 NE、E、ACTH、PGE2 水平显著升 高,但单侧组显著低于双侧组;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 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骨质疏松性椎 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以单侧入路能有效降 低术后应激反应, 且安全性良好, 与王磊等 [10] 学者研究一 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虽然无论是单侧入路还是双侧入路均会造成一定的手术创伤,但单侧入路相较于双 侧入路创伤更小,对于机体肌肉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及牵拉 程度更轻,且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更能有效减轻 手术对于患者的心理、生理刺激,因而其应激反应相较于 双侧入路更低,且两种入路方式均安全可靠。

  综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 形术采取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均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参数, 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入路 差异对其并无较大影响,安全性良好,但单侧入路能有效 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有不足之处,本 研究纳入患者均为本院收治,且纳入样本量有限,可能会 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 研究进一步探明其中关联。

  参考文献

  [1] 王志鹏 , 张晓刚 , 李元贞 , 等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荟萃分析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 27(4): 336-341.
  [2] 郝润松 , 霍天宇 , 徐晓倩 , 等 . 3 种方式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比较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21. 37(4): 637-640. 644.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性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 志 , 2018. 11(5): 425-437.
  [4] 孙兵 , 车晓明 .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5] 王坤 .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SF-36)[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28(6): 571.
  [6] 刘慧真 , 葛玲 , 孟洁 , 等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营养状 态及其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J]. 护理研究 , 2020. 34(19):3483-3486.
  [7] 林书 , 胡豇 , 万仑 , 等 .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 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 34(9): 1136-1141.
  [8] 郝德龙 , 冯学武 , 赵俊峰 .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 侧小剂量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观察 [J]. 贵州医药 , 2020. 44(12): 1897-1898.
  [9] 汤炳旺 , 徐永强 , 周家钤 , 等 .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 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临床骨 科杂志 , 2022. 25(3): 314-318.
  [10] 王磊 , 麻松 , 朱继超 , 等 . 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 PKP 术对骨质 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 激因子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0. 20(14): 2690-2693.26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2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