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 安市第五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96 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8 例, 行双侧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和观察组( 48 例,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即刻腰椎改善 情况,术前与术后 1 周疼痛情况、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水泥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X 线照射时 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即刻两组患者椎体后凸 Cobb 角均显著缩小,伤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 ) ,而术后即 刻两组患者椎体后凸 Cobb 角、伤椎体前缘高度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与术前比, 术后 1 周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 表( VAS ) 评分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 术后 1 周两组患者血清 P 物质( SP ) 、前列腺素 E2 ( PGE2 )、皮质 醇( Cor )及白细胞介素 -6 ( IL-6 ) 、白细胞介素 - 1β ( IL- 1β) 、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 P<0.05 )。 结论 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与双侧入路相比,单侧入路治疗 可减少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的使用量,同时缩短手术与 X 线照射时间,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双侧入路,腰椎功能,应激反应,炎症因子
胸腰椎压缩骨折作为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 生于老年群体,也是老年患者腰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骨质疏松、创伤等有关,其临床表现 为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 定程度的影响。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以 卧床、口服药物为主,尽管可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对 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中多采用 手术的方式以提高患者椎体稳定性 [1] 。其中经皮椎体成形 术为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其通过灌注骨水泥的方法使骨 折塌陷的椎体复位,可迅速改善患者椎体稳定性,具有术 后恢复快、损伤小等优势 [2] 。因入路位置的选择差异,不 同入路的手术对于患者的临床效果也有所不同,相关研究 显示,双侧入路可保证术中骨水泥的均匀分布,从而更好 地稳定椎体,但双侧入路创伤较大,患者应激反应更加强 烈,增加了手术风险;而单侧入路仅需一次穿刺,其创伤 较小、安全性较高,且骨水泥注入后也可均匀扩散于整个 椎体,能获得与双侧入路同样有效的椎体强化作用,但单 侧入路易造成椎弓根内壁受损,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3] 。目 前临床对于单、双侧的入路方式未形成统一认识。基于 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 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96 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8 例,行双侧入路经 皮椎体成形术)和观察组(48 例,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 成形术)。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2 例,女性 26 例;年龄 62~88 岁,平均(66.23±2.87 )岁;体质量 50~82 kg,平 均(59.22±8.73 )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18 例,女性 30 例;年龄 60~92 岁,平均(66.94±2.97 )岁; 体质量 48~74 kg,平均(59.89±7.82 )kg。纳入标准:与《临床 诊疗指南: 骨科分册》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者;伴 有骨质疏松者;单节段骨折者;骨折时间不超过 3 周,且 均为新鲜骨折者;满足经皮椎体成形术指征者;无手术、 麻醉禁忌证,可耐受手术者。排除标准:合并腰椎间盘突 出、脊柱畸形者;合并感染疾病者;经过药物治疗病情得 到控制者;无法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或出血倾向者;恶性肿 瘤者;合并其他位置骨折者;既往胸腰椎手术史者。淮安 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且患者及 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 察组患者行单侧入路,取俯卧位,在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飞利浦医疗系统荷兰有限公司,型号:Allura Xper FD20)的辅助下,确定病变椎体位置,并于皮肤外作标记,应用 0.25%~0.50%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哈 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3021157.规 格: 5 mL ∶0.1 g)局部麻醉,于伤椎一侧的椎弓根投影 外 1.5 cm 处作一 0.5 cm 切口,与人体矢状面呈 15° 角置 入 COOK 骨穿刺注射针,缓慢将穿刺针针尖推至椎弓根 处,侧位透视下进针,使针尖到达椎体后缘时,调整正 位透视,使针尖不超过椎弓根内侧缘,之后在侧位透视 下进针使针尖达到椎体前 1/3 处,正位透视针尖位于棘突 处。之后用骨水泥填充器(上海轩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型号:C58053501)将调制牙膏状的骨水泥(北京爱康宜诚 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 20143650440 ,型号: 1200/S)在透视下缓慢注入,正侧位观察至骨水泥在椎体 内弥散良好停止注入。对照组患者行双侧入路,在移动 式 C 形臂 X 射线机引导下,分别于伤椎两侧椎弓根外侧 作 0.5 cm 切口,之后穿刺、骨水泥注入等方法同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于 X 射线机下观察,待骨水泥凝固后,移除 穿刺针,包扎切口。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下肢活动 情况,嘱咐患者要平卧,观察 7~9 h 后可指导患者下床活 动,要佩戴胸腰背支具,于术后 1 周检测患者临床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X 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使用量。②腰椎功能,比 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椎体后凸 Cobb 角、伤椎体前 缘高度。采用侧位 X 线片测量椎体后凸Cobb 角、伤椎体 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椎体上缘垂线和相邻下椎体下缘垂 线的夹角即为椎体后凸 Cobb 角。③疼痛情况,比较两组 患者术前与术后 1 周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 VAS)评分 [5] 进行评估, VAS 评分满分 10 分,患者疼痛 改善情况与得分呈负相关。④应激反应,比较两组患者 术前与术后 1 周血清 P 物质(SP)、前列腺素 E2 ( PGE2 )、 皮质醇(Cor)水平,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 转速,离心 10 min,使血清分离,采用酶联 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⑤炎症因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与术后 1 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6 ( IL-6)、白细胞介素 - 1 β( IL- 1 β)、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水平,血液采集、血 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同④。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本研究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情况及 VAS 评 分、应激反应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为计量资料, 经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水泥使用 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X 线照射时间显著短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腰椎情况和 VAS 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 后即刻两组患者椎体后凸 Cobb 角均显著降低,伤椎体前 缘高度均显著升高;而术后即刻两组患者椎体后凸 Cobb 角、伤椎体前缘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与术前比,术后 1 周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 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1 周 两组患者血清 SP、PGE2、Cor 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 3.
2.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1 周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 1 β、IL-6)水平均显著
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作为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法 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保守治疗,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包 括口服对症药物、卧床制动等,虽可暂时缓解患者疼痛, 控制病情,但若病情控制不佳,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手术治 疗,增加患者痛苦。相关研究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成 为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成熟的方案,可对压缩椎体的强度 和刚度起到恢复作用,还可矫正后凸畸形,其治疗效果显 著 [6] 。起初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的是双侧入路方式,其可 保障骨水泥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肢体稳定性,但双侧入 路会延长 X 线暴露时间, 相对增加了手术风险。有学者提 出,单侧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可减轻患者痛苦, 改善相关围术期指标,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 。但目 前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方式还存在较多争议。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骨水泥的注入, 待骨水泥凝固后可发挥强化固定的效果,从而提高椎体的强度,也可减少骨折块的移动,减轻对椎体神经的刺 激,并对椎体神经末梢产生抑制,进一步调节机体疼痛敏 感度 [8-9] 。与双侧入路相比,单侧入路仅需一次穿刺,在单侧椎弓旁入路穿刺时,可选择较大的外倾角进针,有效 减少了对椎弓根内侧壁造成的损伤,创伤较小,且操作简 单 [10] ;同时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穿刺针位于椎体前 1/3 处, 可均匀分布骨水泥, 且只需从一侧入路, 减少了骨 水泥使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和 X 线照射 时间 [11]。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骨水泥使用量、术 后 1 周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 X 线照射 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但术后即刻椎体后凸 Cobb 角、伤 椎体前缘高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两 种入路方式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 可改善腰椎功能,但相比于双侧入路,单侧入路更能缩短 患者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使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PGE2 、SP 及 Cor 均属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 TNF-α 、 IL-6、IL- 1β 均为重要的炎症因子指标, 当胸腰椎压缩性骨 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会激活机体内感觉神经末梢受体, 加重患者应激反应, 因此 PGE2 、SP、Cor 水平术后早期呈 较高水平;同时手术创伤会对患者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 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因此术后早期血清 TNF-α 、 IL-6、IL- 1β 水平异常升高,炎症损伤加重,不利于术后 恢复 [12]。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术前比, 术后 1 周两组患者 血清 PGE2 、SP、Cor 及 TNF-α 、IL-6、IL- 1β 水平均显著 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双侧入路经皮椎 体成形术相比,单侧入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减轻 患者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其主要原因在于,单侧入路经 皮椎体成形术中,无需双侧穿刺,避免了二次或者多次穿 刺对椎体的损害,减少了机体的疼痛应激因子的分泌,进 而减轻患者疼痛;同时较轻的应激反应也会调节机体微循 环,减少患者机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也减轻了术后 炎症反应 [13- 14]。
但目前关于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选择,还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病变椎体塌陷程度较 低,骨折发生在椎体单侧,可行病变侧进针;如果病变椎 体塌陷严重,病变侧进针难度较高,则建议从对侧进针; 如果单侧椎弓根椎体损伤,需要选择椎弓根完整的一侧进 针;如果病变椎体均匀性塌陷严重,可选择双侧进针。骨 水泥渗漏作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 骨水泥在注入的过程中,提高了椎体内的压力,另外骨水 泥的黏稠情况也会影响渗漏的发生,故术中需要明确针尖 抵达椎体内的位置,严格把控骨水泥的使用时间,控制骨 水泥的使用量,并在术中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其准 确反馈,对穿刺方向和深度进行合理调整,降低骨水泥渗 漏的发生风险。
综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两种入路的经皮 椎体成形术均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单侧入路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使用量,缓解疼痛,同时单侧 入路还可减轻应激与炎症反应,临床效果较高,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雷 , 王娜 , 王步焕 , 等 . 益肾健脾壮骨汤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应用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 29(3): 426-428.
[2] 杨小彬 , 贺宝荣 , 郝定均 , 等 .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12): 1060- 1067.
[3] 薛威 .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 2017. 34(1): 69-71.
[4]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 : 骨科分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 97.
[5]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4. 8(2): 645.
[6] 邢飞 , 张林胜 , 陈宏赋 , 等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 VAS 评分分析 [J]. 中国实用 医药 , 2021. 16(18): 22-25.
[7] 陈建德 , 林向进 . 单侧椎弓根旁外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12): 1466- 1468.
[8] 尚琦松 , 郑俊儒 , 王兴 , 等 . 不同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四川解 剖学杂志 , 2020. 28(3): 20-22.
[9] 万承俊 , 王新亮 , 鞠洪斌 , 等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J]. 黑龙江医学 , 2018. 42(5): 442- 443.
[10] 詹烈烽 , 刘晓初 , 李进波 , 等 . 经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优劣差异 [J]. 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报 , 2018. 39(13): 1532- 1533.
[11] 朱延兵 . 单侧与双侧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J]. 中国保健营养 , 2020. 30(36): 80-81.
[12] 王磊 , 麻松 , 朱继超 , 等 . 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 PKP 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 子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0. 20(14): 2690-2693. 2639.
[13] 廖涛 , 张利强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 患者腰椎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 36(7): 720-723.
[14] 谢胜荣 , 董迎春 , 王艳 , 等 . 不同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 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J]. 脊柱外科杂志 , 2020. 18(4): 227-2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