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力肺活量(FVC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第 1 秒 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 )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 回 顾性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 (20 例,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观察组(20 例,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术后定期随访 1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术前、 术后 1 个月肺功能指标及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相比 术前,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小,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肺 癌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安德森症状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 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 果更佳,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对肺功能造成的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恶性肿瘤性的一类疾病,起源于 支气管黏膜、肺泡上皮等,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此疾 病。近年来,单孔胸腔镜术式由于其微创、恢复快等优 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肺叶切除是指将肺部某 个叶片切除,常见的是右上叶、右中叶、左上叶、左下叶 等,该术式手术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对肺功能的影响也 相对较大 [1] 。肺段切除是指将肺部某个分段切除,通常是 因为该部分发生病变或肿瘤,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后 恢复快,同时切除范围较小,对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相 对较小 [2] 。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40 例早期非小 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 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 期间,于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40 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0 例) 患者年龄 42~66 岁,平均(53.64±11.41 )岁;男性 13 例,女性 7 例。观察组(20 例)患者年龄 41~65 岁,平 均(53.22±11.32)岁;男性 12 例,女性 8 例。两组资料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纳 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3] 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 ② TNM 分 期 [4] 为Ⅰ期;③经 CT 检查上肺部结节直径≤2 cm 。排除 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心脏疾病患 者;②存在手术(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单孔胸腔镜肺 叶切除术)禁忌证;③术前进行放化疗治疗。研究已上报 盱眙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经批准后实施。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静脉 吸入复合全麻,在患者肿瘤侧腋前线或腋中线的第 4 肋 间或第 5 肋间作 3 cm切口,放置切口保护套于切口位置。 置入胸腔镜,对胸腔进行探查,根据肺部结节影像及术前 定位,确定结节位置,先行肺楔形切除,送快速冰冻病 理,若病理提示恶性,解剖游离患者肺叶静脉、肺叶动脉 分支、肺叶支气管,借助一次性使用切割吻合器(柯惠 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型号:EGIAUSTND EEA25)离 断,切除肺叶,纵隔淋巴结清扫,留置引流管,关闭切 口。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麻醉及切口位置、 大小、胸腔检查、结节位置检测方法均同对照组,确定目 标肺段,解剖游离患者肺段支气管、肺段静脉及肺段动脉 分支,借助一次性使用切割吻合器离断,对于肺裂发育不 佳的患者使用一次性使用切割吻合器离断,之后采用肺膨 胀- 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并电凝钩电凝标记, 一次性使用 切割吻合器沿标记处行肺段切除,若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提示为恶性,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5] 。留置引流管后关闭切 口,术后均定期随访 3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 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清扫淋巴结个数、住院 时间。②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 1 个月借助肺功 能检测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 Ⅰ) 检测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 积(FEV1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③症状评分。术前、 术后 1 个月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6] 、肺癌生存质量量 表(QLQ-C30)[7] 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安德森症状 评估量表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评估癌症患者 13 项常见 症状的严重程度,第二部分评估 13 项常见症状对 6 项日 常行为活动的干扰程度,共 19 个条目,根据本研究需求 选择第一部分进行评估,单个条目分值为 0~10 分,总分 为 130 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症状越严重。QLQ-C30 包含功 能领域、症状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领域,根据本研究内容 选择功能领域进行评估,标准化得分计算公式 =[1 -(各 领域粗分-1 )/ 各领域得分全距 ] × 100 进行计算,总分 为 50 分,分数越高,患者恢复效果越好。④并发症。统计两组肺不张、肺漏气、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发生 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并发症为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 围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安德森症状量表评分、 QLQ-C30 评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s ) 表示,行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 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 两组患者肺功指标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相比术前,术后 1 个月两 组患者安德森症状量表评分降低,QLQ-C30 评分升高,与 对照组比,观察组安德森症状量表评分更低,QLQ-C30 评 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患 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0.00% 对比 10.00%)比较,观察组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与 患者吸烟、职业环境、遗传因素及大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以往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但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 高,其中部分肺部小结节属于早期肺癌,如直接采用肺叶 切除术虽能够有效切除患者病灶,但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 大,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早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何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 地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关键。
肺段切除术是解剖型的肺段切除,胸腔镜下精准找到 肺段动脉、肺段静脉及肺段支气管,并予以分别处理,然 后沿段间平面将目标肺段切除,该术式是切除有病变的某 些肺段,保留该肺叶其余的正常肺组织,因此相较于肺叶 切除术创伤更小,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术后康 复 [8]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发 现,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术后 引流量少;肺功指标、QLQ-C30 评分高, 安德森症状量表 评分低,提示相较于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虽然手术时间 更长,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 促进康复。原因在于,由于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组织的切 除更少,对病灶周围组织的创伤小,而肺叶切除手术术中 切除的范围较大,对患者肺功能的创伤更为显著,因此与 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 肺癌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但肺段切除术手术操作 相对繁琐,因此手术时间较长 [9]。
另外,通过观察两组安全性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总发 生率更低, 提示与肺叶切除术相比, 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 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一方面与患 者在肺段切除术治疗时对病灶位置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有 关;另一方面在手术中借助胸腔镜能够对病灶实施准确切 除,且该手术方案的切口较肺叶切除术的更小, 对患者产生 的损伤更低,能够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也能够保障预后恢复 效果 [10-11]。
综上,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虽延长了手术操 作时间,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肺功能, 且手术操作相 对安全性较高。但由于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 间较短,临床应增加样本量及随访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岩 , 陈少慕 , 何靖康 .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 胞肺癌效果观察 [J]. 山东医药 , 2017. 57(38): 48-50.
[2] 李田 , 王高祥 , 徐世斌 , 等 .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 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21. 56(11):1816-1819.
[3] 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 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8 版 )[J]. 中华肿瘤杂志 , 2018.40(12): 935-964.
[4] 覃帮能 , 刘触灵 . CT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TNM 分期的临床价 值 [J]. 重庆医学 , 2017. 46(31): 4406-4408.
[5] 陈斌 , 王姗 , 郭锋 . 肺叶切除术与改良膨胀萎陷法电视胸腔镜解 剖性肺段切除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及 预后的影响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22. 43(5): 440-443.
[6] 臧瑜 .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肺癌模块的修订及肺癌患者症状群 研究 [D].广东 : 南方医科大学 , 2013.
[7] 吕亚军 , 黄艳红 , 张久荣 . 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 析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20. 23(20): 2498-2502. 2519.
[8] 刘文超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 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J]. 医药论坛杂志 , 2020. 41(10): 113-115.
[9] 郝延红 , 龚嫂 .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贵州医药 , 2022. 46(8): 1191-1192.
[10] 邵长卿 , 崔育慧 , 李新 , 等 . 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对直径 ≤ 2 cm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及中远期预后的 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2. 22(14): 2791-2795.
[11] 盛誉 , 潘一平 , 赵建明 , 等 . 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 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远期疗效分析 [J].浙江中西医 结合杂志 , 2019. 29(5): 380-3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