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早期NSCLC(I期、II期)患者26例,这部分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处方剂量(PD)为100-120Gy,治疗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记录并发症,局部控制率,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5min(30-60min)。26例患者中,3例(11.5%)术后立即出现无症状性小气胸,但肺容积压缩<10%,4例(15.4%)沿针道轻度出血,但无咯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中位数为41个月(10-50个月)的随访中,术后6个月胸部CT显示完全缓解占38.5%(10例),部分缓解占46.2%(12例),稳定11.5%(4例),进展0%(0例),有效率84.6%(22例)。1年的局部控制率84.6%(22例),局部控制失败率15.4%(4例)。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25例)、80.7%(21例)和69.2%(18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粒子植入术
本文引用格式:程华,吴付梅,秦娜娜,等.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20,222.
背景
肺癌处于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全球每年约有150万新病例被诊断出来[1]。尽管在早期检测、准确分期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在过去30年中没有显著提高,平均5年的生存率只有15%[1-2]。外科手术治疗依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3]。但对于年龄较高、身体状况差、心肺功能不佳等不宜手术治疗以及拒绝手术治疗的这部分NSCLC患者,手术治疗并不适用。
研究报道,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治疗中晚期肺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病灶局部植入125I粒子治疗,能达到局部缓解患者症状、控制局部病灶的目的,同时能够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5I作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物理特性如下:释放的软X线(平均能量28KeV)、半衰期较长(60.2d)、便于保存(半价层为0.003cm的铅)、治疗靶区外剂量迅速衰减和操作人员易于防护等。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种向肿瘤块释放高辐射剂量的内放射治疗方法,由于其辐射半径较小(1.0-1.7cm),随着距离的增加,其放射能量呈几何倍数锐减,所以对重要脏器如心脏、大血管、气管或其他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可避免放射性损害,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通过调取我院联众病案系统中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单纯行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早期NSCLC(I期、II期)患者共26例。所有患者皆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肿物穿刺活检术取得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按照A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分期重新分期。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50-89岁之间,中位年龄68.5岁。患者中腺癌18例,鳞癌8例,肿瘤直径中位数2.6cm(1.2-5.0cm)。纳入标准:(1)病理诊断明确为NSCLC。(2)治疗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3)临床分期为T1-3N0M0期。(4)不宜手术及拒绝手术治疗的这部分患者。(5)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6)患者被告知手术的潜在风险、益处和并发症,并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CT机是西门子Biograph64层CT,125I粒子是由天津赛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种植过程:患者被放置于CT检查床上,充分暴露拟操作部位,放置定位纸,行CT扫描确定肿瘤位置,并标记好体表投射点。按照标记的范围,进行操作部位皮肤消毒,铺巾,局麻,麻醉成功后,注射针头留置于胸壁,再次行CT扫描,按照需要调整针头方向。将粒子穿刺针沿注射针头方向刺入瘤体边缘,经CT扫描确定进针到位后,连接籽源植入枪,引入125I粒子,将粒子植入癌灶内,间距一般为0.5-1.0cm。植入过程中,应及时行CT扫描。操作结束后,对全肺进行CT扫描。手术时间定义为从CT扫描开始病变定位到所有125I种子成功植入的时间。术后第1天,进行胸片检查以确定可能的并发症。随访:治疗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随访时间截止到2019年7月。疗效: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瘤灶大小,判定疗效即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CR、PR、PD、SD)评价治疗效果,有效率以(CR+PR)%体现,局部控制率以(CR+PR+SD)%体现,局部控制失效由PD确定。癌症相关死亡被定义为终点。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平均手术时间为40.5分钟(范围30-60分钟)。术后6个月胸部CT显示完全缓解占38.5%(10例),部分缓解占46.2%(12例),稳定11.5%(4例),进展0%(0例),有效率84.6%(22例)。1年的局部控制率84.6%(22例),局部控制失败率15.4%(4例)。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25例)、80.7%(21例)和69.2%(18例)。在随访期结束时,8名患者死亡,18名患者仍存活。在8例死亡患者中,6例死于癌症相关原因,包括局部复发和转移,而2例死于其他疾病。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在2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3例(11.5%)术后立即出现无症状性小气胸,但肺容积压缩<10%,4例(15.4%)沿针道轻度出血,但无咯血,经保守治疗后,气胸、出血1周内痊愈。术后胸部CT未发现明显的放射性肺炎,未观察到粒子迁移。
3讨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金标准是肺叶或全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但这种金标准创伤性大,且不能提高生存率[4]。然而,对于一部分老年患者,循环或呼吸功能下降以及其他合并症限制了手术实施,且一些技术上可手术的患者,因不能忍受手术程序和切除后预期的肺功能下降,从而拒绝手术,尽管许多患者被推荐接受放射治疗,但对这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的管理仍然存在争议[5]。
125I粒子植入术作为一种精准放疗方式,不良反应较小,受到临床各学科医生及患者的关注。Thomas J等[6]研究报道,对于IB期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术加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与肺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相当,因此对于IB期因肺功能受损,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推荐应用亚肺叶切除术加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创伤性相对较小,且并发症少。Rafael Mart´ınez-Monge等[7]报道7例有外科手术禁忌症的早期NSCLC(T1N0M0)患者,行CT引导下粒子植入术,术后中位随访13个月(4.6-41.0个月)后,没有患者出现局部或区域性失败,证明CT引导下的永久性间质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Hof等[8]在一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研究中,描述了单剂量(19-30Gy)SBRT对12名I期和II期NSCLC患者,1年、2年和3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5%、67.9%和67.9%。本研究中,患者因无法耐受手术治疗选择粒子植入术,1年的局部控制率84.6%,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25例)、80.7%(21例)和69.2%(18例),高于文献报道。由此可见,对于早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推荐应用125I粒子植入术。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是一种侵入性技术,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占10%-30%[9]。但是根据植治疗前计划精确的植入粒子存在很大难度,原因在于需要考虑患者呼吸运动、肋骨阻塞以及血管结构的走行,通常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修改治疗方案。本研究中,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11.5%)术后立即出现无症状性小气胸,但肺容积压缩<10%,4例(15.4%)沿针道轻度出血,但无咯血,并且均经保守治疗后1周内痊愈。
综上所述,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手术或者拒绝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使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减少了手术创伤,为治疗提供多种选择方式,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我们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我们需要更大的患者样本和更长的随访时间。
参考文献
[1]Spiro SG.One hundred years of lung cancer[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2:523-529.
[2]Collins LG,Haines C,Perkel R.Lung cance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7,75(1):56-63.
[3]Smythe WR.Treatment of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J].
Chest,2003,123(1 Suppl):181S-187S。
[4]杨景魁,霍小东,闫卫亮,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757-759.
[5]Beckles MA,Spiro SG,Colice GL,Rudd RM.The physiolog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being considered for resectional surgery[J].Chest 2003,123(Suppl.1(January)):105S-14S.
[6]Birdas TJ,Koehler RP,Colonias A,et al.Sublobar resection with brachytherapy versus lobectomy for stage Ib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6,81(2):434-8;discussion 438-9.
[7]Martínez-Monge R,Pagola M,Vivas I.CT-guided permanent brachy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inoperable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J].Lung Cancer,2008,61:209-213.
[8]Hof H,Muenter M,Oetzel D,et al.Stereotactic single-dose radiotherapy(radiosurgery)of early 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J].Cancer,2007,110(1):148-55.
[9]霍小东,郑广钧,柴树德,等.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2):199-2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