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0:16: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失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预防该疾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9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AVF 失功情况进行分组, 将 AVF 畅通患者纳入畅通组( 19 例), AVF 失功患者纳入失功组(77 例)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对单因素分 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 AVF 失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 9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中, AVF 畅通的患者有 77 例, 占比为 80.21%(77/96),失功的有 19 例, 占比为 19.79%(19/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失功组年 龄≥60 岁、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高脂血症、有吸烟史、血尿酸≥360 μmol/L、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纤维蛋 白原 <2 g/L、存在高凝倾向、前臂动静脉内径 <2 mm 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畅通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 岁、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酸≥360 μmol/L、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存在高凝倾向、前臂动静脉内径 <2 mm 均为影 响 AVF 失功的危险因素(OR=3.971 、4.208 、1.519、3.111、4.328 、9.845 、2.529 、4.191 、6.215,均 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AVF 失功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 有年龄≥60 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酸≥360 μmol/L、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存在高凝倾向、前臂动静脉内径 <2 mm 等,因此,临床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性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 法,通过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对于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作为 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具有较低的感染率和血栓形成 风险,且具有长期稳定性,但是在临床中,可能由于各种 原因导致 AVF 失功,致使患者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减少  血管通路血流量,影响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1]。 AVF 失功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  静脉瘘口闭塞等 [2] 。因此,深入了解导致 AVF 失功的因 素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 9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 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导致 AVF 失功的不同影响因素,以期 为临床治疗、预防该疾病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9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肾脏病诊疗指南(第 3 版)》[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及症状体征观察等确诊为终末期肾病;接受 AVF 术,并且 将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血液透析 时间在 3个月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有恶性 肿瘤、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合并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 病;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 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 析频率为 3 次 / 周,4 h/ 次,调整内瘘血流量为 500 mL/min, 应用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调整流量为 500 mL/min。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选 取患者桡动脉和桡静脉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管,于腕 上 3 cm 作竖切口,暴露桡动脉和桡静脉。将桡动脉和桡 静脉进行端侧吻合。对连接处血管进行修整,确保血流通 畅,而后缝合切口。记录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 3 个 月内,AVF 失功发生情况。根据 AVF 失功情况进行分组, 将 AVF 畅通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畅通组,AVF 失功患者的 临床资料纳入失功组。AVF 术失功判定标准:维持性血液 透析时血流量低于 200 mL/min,同时瘘管流出管道震颤 减弱、搏动消失,触诊过程中血管呈条索状感觉,超声检测内瘘直径在 2.7 mm 以下 [4] 。  

       1.2.2  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透析时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 病、高脂血症,是否有吸烟史,血尿酸水平(采集患者透析治疗期间的空腹静脉血 5 mL,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血 尿酸水平)、穿刺压迫时间、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采用光电比色法检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高凝倾向(血小板计数 >400× 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前臂动静脉内径 [ 应用多功能血管超声仪(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VU-6202)扫描血管 ] 、吻合方式(端侧吻合、非端侧吻合)。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 AVF 失功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经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AVF 失功的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 AVF 失功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 9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AVF 畅通的患者有 77 例,占比为 80.21%(77/96),失功的有 19 例,占比为 19.79%( 19/96)。失功组年龄≥60 岁,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高脂血症、有 吸烟史,血尿酸≥360 μmol/L、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纤维蛋白原 <2 g/L、前臂动静脉内径<2 mm 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畅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    影响 AVF 失功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AVF 失功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 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酸≥360 μmol/L 、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存在高凝倾向、前臂动静脉内径 <2 mm 均为影响 AVF 失功的危险因 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971、4.208、1.519、3.111 、4.328、9.845、2.529、4.191、6.215,均P<0.05),见表 2、表 3 。  

\

\
 
 
       3  讨论       

       AVF 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起着连接动脉和静脉的重要作用,透析时可提供稳定和充足的血流量,减少感染和血栓的发生风险, 延长透析通路的寿命。AVF 失功是由于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血管通路血流量明显降低,以至于无法进行血液透析。国内有研究显示,248 例血液透析 患者发生 AVF 失功率可达 22.18% [5] 。而本研究中,96 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AVF 失功的占 19.79%,稍低于上 述报道,可能是受观察时间、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 仍警醒临床需重视该现象。

       本研究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年龄≥60 岁、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酸≥360 μmol/L、穿刺  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存在高凝倾向、  前臂动静脉内径 <2 mm均为影响AVF 失功的危险因素, 探  讨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  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等相关基础疾病逐渐增多,对患者微血管和血管壁造成损  伤,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度增大,增加血液凝块形  成的风险, 使其更容易产生血栓和内瘘狭窄, 影响 AVF 的  功能,从而增加 AVF 失功的概率 [6] 。针对存在该类因素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医务人员需要落实重点人群的  监测和指导工作,加强对老年人群及患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指导力度,积极控制日常饮食,对饮食中的钠盐、糖分的 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落实基础疾病管理工作,指导 其合理用药,以控制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

       血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其水平通常与痛风和高尿酸 血症相关,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 形成, 这可能会对 AVF 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7] 。然而,目 前尚缺乏直接证据来支持血尿酸水平与 AVF 失功之间的 关联, 因此,后续还待进一步的研究调查其相关性, 但同时 临床仍需注意尿酸过高的行AV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 刺点压迫时间过长,极可能导致穿刺点周围有血肿表现, 对血管血流速度产生影响, 提高 AVF 狭窄、栓塞的发生风 险 [8]。此外, 童昌军等 [9] 研究表示, 过低的血红蛋白可能 会增加血流量,增加内瘘处涡流情况的发生,而涡流可能 会导致该处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增加血管闭塞风险,而血 红蛋白过高可能会增加血液黏度,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因此将其控制在 90~120 g/L 的范围内对内瘘的影响最小。 血小板计数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存在高凝倾向的患 者机体可能更容易形成血栓, 从而影响AVF 的通畅性和功 能;此外,该类现象还可能导致患者血管炎症和血管壁损 伤,进一步影响 AVF 的功能 [10]。故而对存在上述因素的患 者,需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增强其专业操作知 识,缩短穿刺点压迫时间;此外,还需时刻关注其血红蛋 白、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若有异常,则及 时给予相应抗凝干预,以最大程度避免血管闭塞或狭窄导 致的AVF 失功的发生。较大的前臂动静脉内径有助于提供 足够的血流量,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反之,则可 能导致血流量不足,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阻力,从而导 致失功的发生。为此,在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时,应 充分考虑患者的前臂动静脉内径,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 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和持久性。

       综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AVF 失功的影响因素 较多有年龄≥60 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 酸≥360 μmol/L、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血红蛋白 <90 g/L、存在高凝倾向、前臂动静脉内径 <2 mm等, 均可 影响 AVF 失功, 因此, 临床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韦小红 , 黄青梅 , 冯绍华 , 等 . 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 失功的主要因素分析 [J]. 广西医学 , 2015, 37(6): 848-849, 854.
       [2]    王博 , 魏芳 , 孙桂江 , 等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 瘘使用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8, 21(29):3577-3581.
       [3]    徐钢 . 肾脏病诊疗指南 [M]. 3 版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3: 264- 265.
       [4]    熊良伟 , 张祥贵 .  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 施 [J]. 医学综述 , 2017, 23(24): 4910-4915.
       [5]    欧月秀 , 秦曙光 , 林昌平 , 等 . 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 失功能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J]. 安徽医药 , 2019, 23(1):72-75.
       [6]    彭小梅 , 刘园园 , 吴潮清 , 等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 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7, 20(1): 67-70.
       [7]    庞雅君 , 曾蕾 , 梁开 . 血尿酸与维持血透患者内瘘失功的相关性 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 5(13): 75-76.
       [8]    曾石养 ,  曾建好 , 薛志强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 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12, 11(14):1113-1115.
       [9]    童昌军 , 谈雅吟 , 高峰 , 等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 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J]. 皖南医学院学报 , 2013, 32(5): 382-384.
       [10]  王爽 , 毛英丽 , 孙秀梅 , 等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 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J]. 中国医药 , 2020, 15(3): 423-4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0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