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 D- 二聚体(D-D )水平的变化 与意义, 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特色医学中心所收治的 89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作为疾病组, 另分析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 89 例体检正常者的体检资料, 将 其作为对照组。将疾病组患者分别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判定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将其分为轻度组(32 例,NIHSS 评分 <5 分)、中度组(35 例, NIHSS 评分 5~15 分)、重度组(22 例, NIHSS 评分 >15 分),另按脑梗死面积将其分为小面积梗死组 (31 例,梗死面积 <1.5 cm2 )、中面积梗死组(36 例,梗死面积为 1.5~5 cm2 ,累及超过 1 个以上脑解剖学部位)、大面积梗死组(22 例, 梗死面积 >5 cm2 ,累及超过 2 个以上脑解剖学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血区)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 Hcy 、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 对比对照组与疾病组,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患者,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疾病组研究对象血清 Hcy 、hs-CRP 及血 浆 D-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轻度组比,中、重度组患者血清 Hcy 、hs-CRP 、D-D 水平均逐渐升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与小面积梗 死组比,中、重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 Hcy 、hs-CRP 、D-D 水平均逐渐升高,且重面积梗死组高于中面积梗死组(均 P<0.05 )。 结论 急 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 、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神经功能缺损进展、脑梗死面积增大,血清 Hcy 、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升高越明显。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该病主要指的 是因高血压、吸烟、过度饮酒、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佳、基 础性心脏病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引起局部脑组织血液供 应异常,继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的脑血管病 变之一;该疾病病情进展迅速,若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治 疗,极易引起致残、致死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随 着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的不断研究发现,血清同型半 胱氨酸(Hcy)可作为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cy 与疾病的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1] ;而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作为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可参与急性脑梗死患 者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 D- 二聚体(D-D)是一种 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凝块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生 成的纤维蛋白产物,其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 损伤程度 [2] 。因此,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清 Hcy、hs-CRP、D-D 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故本研究旨在探 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的变 化与意义,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分型、神经功能损 伤程度及病情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 89 例急性脑梗 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疾病组,另分析同期进行 健康体检的 89 例体检正常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对照 组。对照组中男性 47 例,女性 42例;年龄 54~94 岁,平 均(63.34±5.45)岁。疾病组中男性 49 例,女性 40 例; 年龄 57~91 岁,平均(63.73±5.51)岁。两组研究对象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 比性。疾病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诊治指南 2018》[3] 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 颅脑 CT、MRI 明确诊断;入组前未接受抗凝、抗血栓等治 疗;无精神疾病,可配合治疗;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 排除标准: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性严重器官或系统 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病 毒性感染、恶性肿瘤。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测方法 采集对照组研究对象体检当天和疾病组 患者入院当天空腹静脉血 3 mL,于室温下放置,自然凝 固 30 min 后,以 3 000 r/min 的转速实施离心处理,离 心 10 min,取上层血清。应用便携式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仪(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型号:AUSA 340II-T),同时 联合荧光定量法检测 Hcy 水平,试剂盒由宁波瑞源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 hs-CRP 水 平,试剂盒由北京康恩润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 血、检测方法同上,取血浆,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 森美康株式会社,型号:CA6000)检测 D-D 水平,试剂盒 是日本 Sysmxe 原装试剂盒。
1.3分组方法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4] 评估疾病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进行 分组:轻度组(32 例,NIHSS 评分 <5 分),中度组(35 例,NIHSS 评分 5~15 分),重度组(22 例,NIHSS 评分 >15 分);另按照 Pullicino 公式评估疾病组患者脑梗死 面积并进行分组:脑梗死面积 = 长径 × 短径 × 梗死层面 数 /2.小面积梗死组(31 例,梗死面积 <1.5 cm2 ),中面积梗死组(36 例,梗死面积为 1.5~5 cm2 ,累及超过 1 个 以上脑解剖学部位),大面积梗死组(22 例,梗死面积 >5 cm2 ,累及超过 2 个以上脑解剖学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 血区)[5]。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健康对照组与疾病组研究对象血 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②比较不同神经功能 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③比较不同梗死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 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 ±s) 表 示,行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两 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Hcy、hs-CRP及血浆 D-D水平比 较 与对照组比,疾病组研究对象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 1.
2.2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 hs-CRP及血浆 D-D水平比较 与轻度组比,中、重度组 患者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均逐渐升高,且重 度组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不同梗死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hs-CRP及 血浆 D-D水平比较 与小面积梗死组比,中、大面积梗 死组患者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均逐渐升高, 且大面积梗死组高于中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在氧化应激与脂质沉积协同作用 下,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内沉积过量氧化脂质, 促使斑块形成,由于血液黏滞性加强,血液不断淤积,血 管管腔逐渐变得狭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增大并发生破裂继而导致脑梗死。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因脑 部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促使脑实质出现缺血坏死,引起 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若不及时进行诊疗,会增加神经 功能缺损的发生风险,并导致预后不良,对患者生命健康 产生严重影响 [6]。
相关研究发现,高 Hcy 血症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状况 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高 Hcy 血症诱发急性脑梗死可能是经 由下述机制:① Hcy 经由氧自由基所介导的氧化应激反 应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继而加速动脉壁上低密度脂蛋 白系统氧化,抑制内皮细胞修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7]; ② Hcy 可使得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速氧化, 从而 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 并影响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 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与堆积,机体脂质 代谢障碍而诱发脑梗死;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导致动 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高 Hcy 血症可经由强化细胞周期 素 D、E、A 表达,从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 p27 蛋白表 达加以抑制,而呈剂量依赖性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④ Hcy 及 Hcy 衍生物可使得血小板分泌血栓素,加速凝 血、抑制抗凝;机体内 Hcy 水平较高还会抑制与内皮细胞 有关的蛋白细胞活性,并增强蛋白细胞所调节的内源性凝 血因子活性;与此同时还会对内皮纤溶活性加以干扰,促 使机体凝血抗凝功能障碍,削弱血管舒张功能,增强血小 板凝聚功能, 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8] 。可见,高 Hcy 血症会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脑 血管调节功能,这些因素协同作用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继而引起急性脑梗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 者神经功能缺损进展、脑梗死面积增大, 血清 Hcy 水平越 高, 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 水平提升会导致其神经 功能损伤加剧,并加重病情。

hs-CRP 是机体急性反应蛋白之一,在脑梗死、心肌 梗死、风湿活动、组织损伤、慢性或急性感染等诸多情况 下, 机体内 hs-CRP 水平会在 4~6 h 后快速上升, 而随着病 情好转又会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可将 hs-CRP 作为 评估组织损伤、急性炎症、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9] 。急性 脑梗死患者发病期间体内会不断分泌hs-CRP,参与和梗死 有关的炎症反应。hs-CRP 可对补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等物质产生作用,并参与急性脑梗死血栓形成、纤溶失衡 的形成过程。机体内 hs-CRP 水平越高,提示其血小板聚 集、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便会越发强大。D-D 是纤溶期间 纤溶蛋白的一种降解产物,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机 体内 D-D 水平提升与血栓形成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机体 一旦发生栓塞,便表明机体血液正处于高凝状态,基于此 D-D 水平会明显提升 [10]。相关研究表明, 心源性脑梗死血 浆 D-D 水平提升较为明显, 相对于普通脑梗死患者而言,其水平更高 [11]。本次研究中, 与对照组比, 疾病组研究对 象血清hs-CRP、血浆 D-D 水平升高, 且随着神经功能损伤 程度和脑梗死面积的增加, 血清 hs-CRP、D-D 水平更高, 说明当发生急性脑梗死时, 患者机体内血清 hs-CRP、血浆 D-D 水平会产生较大变化,血清 hs-CRP、血浆 D-D 水平 明显提升就应警惕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风险。
综上,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异常升高, 且随神经功能缺损进展、脑梗死面积增大, 血清 Hcy、hs-CRP 及血浆 D-D 水平升高越明显, 因此临床 可用于辅助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 效治疗方案,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蔡松泉 , 蔡加楼 . 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与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J]. 中国医学工程 , 2016. 24(9): 53-54.
[2] 杨刚 . D-D、FIB、Hcy 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22. 33(24): 3722-3724.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 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2018. 51(9): 666-682.
[4] 范晓雪 , 王超 , 于琦莉 , 等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IMA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 38(4): 470-473.
[5] 陈德宣 , 杨晓颖 , 张洁 , 等 . 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原在老年脑梗 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病灶面积评估中的价值 [J]. 现代医学 , 2015.43(2): 232-234.
[6] 孙晓燕 . 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水平变 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J]. 山东医药 , 2016. 56(15):57-59.
[7] 范驰 , 马珊珊 , 张薇 , 等 . 血清Hcy、HbA1c 及APN 与急性脑梗死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J].河北医学 , 2023. 29(1): 147-153.
[8] 鲁礼明 , 吴艳丽 , 张洪欣 , 等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高敏 C 反应蛋白及血浆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急性 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J/C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 电子版 ),2021. 13(7): 94-98.
[9] 陈明 , 高华 , 孔祥锋 , 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 C 反应蛋白与凝血功能检测及意义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18.24(1): 121-124.
[10] 张煜 . 血清 Hcy、hs-CRP、D-D 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 临床价值研究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 2019. 32(3): 388-389.
[11] 何俊鹏 . 血清 Hcy、hs-CRP、D-D 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 的临床价值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3. 21(5): 130-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