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14:20: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TN )对患者临床疗效、疾病相关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上海杨思医院收治的 85 例原发性 TN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3 例)。对照组 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巴氯芬片。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 后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和丙二醛(MDA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及降钙素原(PCT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 TN 可以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 应、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整体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

  【关键词】巴氯芬,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安全性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表现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域骤发的电击、针刺样 的间歇性剧烈疼痛,严重时会引起同侧面肌抽搐、局部发 红、流泪等临床症状,该疾病可反复发作,发作频率从 1 天数次至 1 月数次不等,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女性多发 于男性。目前,原发性 TN 首选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卡马西平是常用药物,其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透 性来抑制突触传导从而发挥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 TN、 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等,但是长期使用卡马西平会降低 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致使疗效变差,而增大剂量患者常伴 有明显不良反应 [1] 。巴氯芬是一种作用于脊髓部位的肌肉 松驰剂,具有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和发热的作用,通过刺 激神经递质的代谢来抑制体内的环氧合酶,同时减轻炎症 反应并起到镇痛的作用,可明显改善卡马西平难以控制的 TN 症状 [2] 。故而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 疗 TN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相关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 响,分析两药联合使用是否能增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 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上海 杨思医院收治的 85 例 TN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3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4~70 岁,平均(60.21±6.25 ) 岁;受累神经:第Ⅰ支 3 例,第Ⅱ支 5 例,第Ⅲ支 11 例, 第Ⅰ和Ⅱ支 7 例,第Ⅱ和Ⅲ支 16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6 例,女性 17 例;年龄 23~69 岁,平均(59.58±6.93 ) 岁;受累神经:第Ⅰ支 5 例,第Ⅱ支 6 例,第Ⅲ支 12 例, 第Ⅰ和Ⅱ支 6 例,第Ⅱ和Ⅲ支 1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 准:符合《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3] 中的 TN 相 关诊断标准者;经影像学检验确诊为原发性 TN 者;对相 关药物无禁忌证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者;近期服用过其他影响本次治疗效果药物的患者;合并 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本研究已取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 会的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即口服卡 马西平片(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1277. 规格: 0.1 g/ 片)0.1 g/ 次,3 次 /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 疗的基础上口服巴氯芬片(云南铭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 H20010423.规格: 10 mg/ 片),起始剂量 5 mg/ 次, 3 次 /d,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可逐次增服 5 mg,最大剂量 100 mg/ 次,3 次 /d;剂量调整间隔一般≥3 d,剂量调整后 维持剂量不变直至研究结束。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估。于治疗 1 个月后评估疗效。 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4] 中的相关评估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视觉模拟疼痛 量表(VAS)评分 [5] 下降幅度≥75%,生活和工作完全恢 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50% < VAS 评 分下降幅度< 75%,生活和工作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为 有效;治疗后患者未达到有效标准,疼痛症状明显, VAS 下降幅度 ≤50%,生活和工作状态没有明显恢复为无效。 VAS 评分下降幅度 =(治疗前 VAS 评分-治疗后 VAS 评 分)/ 治疗前 VAS 评分 × 100% ;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 率。②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 者空腹静脉血 4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提取 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应 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应 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③炎症因子。 血液采集方法与血清制备方法均同②,采用试剂盒及其 配套试剂(北京美联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应用酶联 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α )、降钙素原(PCT)。④不良反应。治疗过 程中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眩晕、恶 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便秘等,最后计算不良反应总发 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NO、MDA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 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 SOD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 IL-6、TNF-α、PCT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 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
 
  3 讨论

  TN 是临床神经科较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患者主要表 现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域骤发短暂间歇性剧烈疼痛,发作早 期常伴反应迟钝、失眠乏力等症状,如果患侧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使治疗更加困难,严重影响 患者正常生活。原发性 TN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数 认为常见病因是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以及精神出现压 抑、忧郁、伤心、烦躁情绪等,导致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 受损,导致其支配区域包括下颌、颧骨和眼睛周围内疼痛 反复发作。TN 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封闭治疗 及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治疗中首先考虑药物治疗,卡马西 平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和丘脑中间核起作用,同时在网状结 构- 丘脑系统也能发挥作用,阻遏三叉神经脊束核- 丘脑 产生病理性神经反射,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但长期服用 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损害肝肾及造血功能,远期疗效 欠佳 [6]。

  巴氯芬主要作用于脊髓突触,阻断突触之间的信号传 递,有效减少钙离子内流,加速细胞复极化从而发挥解痉 止痛的作用。且巴氯芬可经胃肠道被迅速、完全地吸收利 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神经肌肉间的冲动传递没有 影响,进入机体后不会对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伤,且不具 有致癌性或致突变性,安全性好。卡马西平和巴氯芬两种 药物联合使用,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疗效更好,可以进一 步减轻神经细胞的损害,进而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7] 。本研 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 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 TN 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整体治疗效果强于单药治疗, 且安 全性较高。

  三叉神经脱髓鞘改变导致神经轴突部位产生异位电活 动是 TN 的主要病理基础,神经脱髓鞘改变促进炎症因子 的分泌与表达,因而可通过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反映 TN 的 程度和疗效。IL-6 是一种白细胞趋化因子,其在炎症反应 中升高的较早且持续时间长,可用来评价炎症反应程度。 TNF-α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而来, 会引发神经性疼痛、 发热。 PCT 是一种蛋白质, 能够反映机体细菌性炎症和真 菌感染程度, 在机体炎症反应活跃时升高。本研究中, 治疗 后两组患者血清 IL-6、TNF-α、PCT、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可有效降低 TN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减轻机体炎症损伤。巴氯芬是一种 γ- 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 刺激内啡肽、γ- 氨基丁 酸 A 型受体, 抑制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传递疼痛信息递 质的释放, 结合脊髓运动神经元GABAβ 受体,抑制多突触 反射,从而降低脊髓突触反射兴奋性,通过调节神经元活 性,减轻患者神经内巨噬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进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机体炎症损伤,利于病情 好转 [8]。

  氧化应激反应被证实在 TN 发生与进展中起到关键作 用,机体神经损伤会导致抗氧化剂活性降低,氧化产物过度积累和表达,引发氧化应激反应,此时机体会分泌大量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参与神经性疼痛的发生发展。NO 是一种 血管活性物质,血清 NO 浓度为衡量心血管、呼吸、神经 疾病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MDA 是自由基与脂质发生过氧 化反应后的产物,可以间接反映细胞受损伤的程度。SOD 属于金属活性酶,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死亡、清除对机体有 害的氧自由基、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9] 。本研究中,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NO、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血清 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能有效减 轻 TN 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利于病情好转。巴氯芬能 活化患者机体内的抗氧化酶,清除患者体内氧自由基,抑 制神经元凋亡, 减少钙内流和 P 物质等致痛因子的分泌, 促进抑制疼痛信息传递递质的释放,减少氧化反应对机体 组织和神经的刺激,进而改善神经细胞的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阻止病情继续发展 [10]

  综上,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 TN 患者可以减轻氧 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不良反应较少,提升整体安全 性,改善预后,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加强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艳华 , 刘青松 , 吕越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J]. 临床误诊误治 , 2022. 35(3): 112-116.

  [2] 张冬侠 .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有 效性与安全性评估 [J]. 吉林医学 , 2020. 41(10): 2467-246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 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 上海交通大学颅 神经疾病诊治中心 .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外科 杂志 , 2015. 53(9): 657-664.

  [4]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13. 19(12): 705-710.

  [5] 孙兵 , 车晓明 .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6] 张春雪 .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 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 14(33): 126-127.

  [7] 冀春霞 .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 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20. 13(8): 36-37.

  [8] 胡业华 , 董萍 , 冯欣欣 , 等 . 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 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 2021.19(6): 325-330.

  [9] 李黎黎 , 谢瑞涛 , 高江飞 , 等 . 卡马西平联合巴氯芬治疗神经病 理性疼痛临床研究 [J]. 2019. 48(5): 661-663.

  [10] 吕忠孝 .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 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9. 17(7): 101-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93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