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穴位注射维生素B 12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11:53: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87 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4 例和对照组 43 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 射维生素 B12 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每日疼痛次数、血清学指标 [β 内啡肽(β-EP) 、血 管活性肠肽(VIP)、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和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74(GQOL-74) 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2、4 周后,两组每日疼痛次数、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4 周后,  观察组 β-EP 水平高于对照组,VIP、NGF、 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4 周后,两组 GQOL-74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改 善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降低每日疼痛次数、VA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卡马西平治疗。
  
  【关键词】  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生命质量
  

  Effects of acupoint injection of Vitamin B12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LI Yup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Danche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ukou 47715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acupoint injection of Vitamin B12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87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arbamazepine tablet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of Vitamin B12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e daily pain times, the serological indexes [β-endorphin (β-EP),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 levels and the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 (GQOL-74)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7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4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 weeks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daily pain times and the VA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level of β-E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VIP, NGF and TNF-α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GQOL-74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cupoint injection ofVitamin B12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mprove the levels of serological indexes, and reduce the daily pain time and the VAS sco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arbamazepine treatment.
  
  【Key words】  Acupoint injection; Vitamin B12 ; Carbamazepine;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ain; Quality of life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 域出现短暂而反复的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疼痛病 症 [1] 。卡马西平是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 用药,但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2] 。中医学将三叉神经痛归属于“面痛”“风症”“偏头痛”等 范畴,认为其由风、火、痰、热等引起的三阳经脉 淤阻,  又或因情志不舒、脏腑失调、肝血亏虚所致, 治疗需以疏风通络、解痉止痛为主 [3] 。穴位注射是 在特定穴位处注射小剂量药物,以达到短时间内刺 激穴位、疏通经络的药用效果 [4] 。维生素 B12 参与 神经轴突蛋白的合成,对神经髓鞘的代谢具有促进作用 [5] ,本文观察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联合卡马西 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7 月本 院收治的 87 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 [6-7]; 无神经系统缺损或其他部位炎性病变;入组前 2 周 内未接受神经阻滞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继发性 三叉神经痛;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脑部肿瘤等神经 性病变;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病变;对本研究所用药 物过敏或存在针刺禁忌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 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 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4 例和对照组 43 例。观察组男 25 例,女 19 例;年 龄 39~60 岁, 平均(49.53±5.13)岁;病程 0.5~2 年, 平均(1.21±0.22) 年;  疼痛部位:  左侧 23 例,  右 侧 21 例; 三叉神经痛支数: 单支 12 例, 双支 23 例, 三支 9 例。对照组男 22 例,  女 21 例;  年龄 39~61 岁,  平均(50.34±5.22) 岁;  病程 0.5~2 年,  平均 (1.14±0.31)年;疼痛部位:左侧 20 例, 右侧 23 例; 三叉神经痛支数:单支 14 例, 双支 21 例, 三支 8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湖南汉森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43021638,0.2 g)治 疗,治疗首日剂量为 100 mg,睡前服用;第 2 天 增至 200 mg,分早晚 2 次服用,后每隔 1 日以 300~ 400 mg(分 3 次服用)的剂量维持治疗 1 周;治疗 第 2 周将每日剂量调整至 600 mg(分 3 次服用), 第 3 周,  将剂量调至 800 mg(分 3 次服用)  ,  连续 治疗 2 周,共治疗 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41020633,1 mL  ∶ 0.5 mg) 治疗。取穴如下: 主穴,翳风、对侧合谷;上颌神经分支疼痛者加患 侧下关、颧髎、迎香、巨髎;下颌神经分支疼痛者 加患侧下关、地仓、颊车、承浆;  眼支疼痛加鱼腰、 阳白、太阳、攒竹。操作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用 无菌棉签取安尔碘按照无菌操作对取穴处 5 cm2 范 围内进行消毒,操作医师将针头迅速刺入穴位处皮 肤,而后回抽针芯,无回血后即可注入药液,头面部穴位每穴 0.5 mL 药液,合谷处每穴 2 mL 药液, 药液注入完毕后采用无菌棉签压住针刺处快速出 针,持续按压针孔 5~10 min 以避免出血。然后保 持舒适体位 5~10 min 后可起身。每日治疗 1 次,  1 周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8] 。痊愈: 疼痛消失,面部感官功能恢复正常且连续 3 个月以 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基本消失,面部感官功能恢 复正常,停止治疗后偶有复发;有效:疼痛明显改 善,  面部功能基本恢复;  无效: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 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评分和每日疼痛次数。VAS 总分 0~10 分, 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  比较两组治疗前 后血清学指标 [β 内啡肽(β-EP)  、血管活性肠 肽(VIP)、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 α)]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  定, 所用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 综合评定量表 -74(GQOL-74) 从躯体健康、心理 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 4 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生 命质量,各维度均实行百分制,得分越高代表生命 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n=44) 24 (54.54) 11 (25.00) 8 (18.18) 1 (2.27) 43 (97.73)
对照组( n=43) 14 (32.56) 16 (37.21) 5 (11.63) 8 (18.60) 35 (81.40)
χ2 值                   4.617
P 值                   0.032

  
  2.2   两组治疗前后每日疼痛次数、VAS 评分比 较   治疗前,两组每日疼痛次数、VAS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2、4 周后, 两组每日疼痛次数、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每日疼痛次数、VAS 评分比较( x() ±s )
组别
治疗前
每日疼痛次数(次)     VAS 评分(分)  
治疗 2 周 治疗 4 周 治疗前 治疗 2 周 治疗 4 周
观察组( n=44) 11.32±2.15 6.22±1.43* 3.11±0.65*# 5.78±1.46 4.11±1.02* 2.15±0.43*#
对照组( n=43) 10.64±2.21 8.87±2.04* 5.57±1.41*# 6.01±1.55 5.21±1.11* 3.57±1.02*#
t 值 1.455 7.029 10.489 0.713 4.815 9.495
P 值 0.075 0.000 0.000 0.239 0.000 0.00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治疗 2 周比较,  #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β-EP、VIP、NGF 和 TNF-α 水平比较,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4 周后,  观察 组 β-EP 水平高于对照组,VIP、NGF 和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x() ±s )
β-EP(ng/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VIP(ng/L) NGF(pg/L) TNF-α (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 n=44) 103.46±12.42 181.33±21.33* 52.33±6.42 26.47±3.54* 467.33±43.22 253.47±31.23* 19.43±3.45 4.22±1.23*
对照组  ( n=43) 106.64±11.63 163.44±22.33* 51.37±5.69 32.54±3.68* 458.51±41.69 287.36±33.45* 18.85±3.52 6.55±1.37*
t 值 1.232 3.822 0.738 7.842 0.968 4.886 0.776 8.351
P 值 0.111 0.000 0.231 0.000 0.186 0.000 0.220 0.00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4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GQOL-74 评 分 比 较    治 疗 前,两组 GQOL-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4 周后,  两组 GQOL-74 评分均 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治疗前后 GQOL-74 评分比较(分, x() ±s )
组别 时间 躯体健康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观察组( n=44) 治疗前 53.27±3.22 57.71±4.33 54.47±3.56 57.51±4.36
治疗后 77.41±5.23*# 78.56±5.52*# 74.52±5.46*# 79.64±5.66*#
对照组( n=43) 治疗前 54.32±3.47 58.28±4.16 55.25±3.78 58.67±4.52
治疗后 67.35±4.32* 69.61±4.73* 67.81±5.11* 68.37±5.5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症状是面部抽搐性疼 痛,其属于神经病理性疾病,且其病理机制尚未阐 明,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与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位的脑内核团及大脑皮质等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 器质性病变有关 [9] 。卡马西平是目前西医治疗原发 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可降低神经元间兴奋传 递而发挥镇痛作用 [10]。

\
  
  中医学认为,穴位是周身经络、神经、血管束 发出分支,进入组织的入点,穴位刺激有助于促进 经络畅通,改善血瘀气虚症状,具有安全性高、不 良反应小等特点 [11]。穴位注射法则是在对疾病相关 穴位进行针刺基础上,辅以小剂量药物以提高针刺 效果 [12]。本研究选取翳风、合谷二穴为主穴,  其中 翳风穴归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可益气补阳、解热散结,主治口歪眼斜、颊肿齿痛等五官疾 患,其穴位于颈部,耳垂后方,有三叉神经下颌支 经过,可促进三叉神经畅通,调节血管营养,加快 淋巴循环,  改善神经缺血及局部炎症 [13];  合谷穴属 手阳明大肠经, 可通经活络、镇静止痛,  主治头痛、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解剖学可见,合谷穴与 多个中枢神经至头、面部感觉神经重叠 [14]。其余穴 位均根据三叉神经分布而选,  下关、颧髎、迎香、 巨髎位于上颌三叉神经分布部位,可疏风散热、通 鼻利窍,改善面肌痉挛;下关、地仓、颊车、承浆 为下颌三叉神经分支处,有助于改善齿痛颊肿、面 神经麻痹;鱼腰、阳白、太阳、攒竹为眼支三叉神 经分支,可缓解口眼斜、目赤肿痛等症,诸穴配 伍,旨在舒经通络,促进面部神经传导,改善血液 循环。维生素 B12 又名钴胺素,参与神经细胞内轴 突结构蛋白的合成,可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减轻 神经损害 [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每日疼痛次数和 VAS 评分均 低于对照组。提示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联合卡马西 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显著。
  
  已知 β-EP 可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痛 觉传递,缓解疼痛 [16];  VIP 可特异性作用于阿片 受体,促进炎性因子释放,引起神经炎症反应 [17]; NGF 异常表达与神经性疼痛密切相关 [18] 。TNF-α  可促进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加重神经细胞损 伤。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β-EP 水平和 GQOL-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IP、NGF 和 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穴位注射 维生素 B12 联合卡马西平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维生素 B12 联合卡马西平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 生命质量评分,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降低每 日疼痛次数、VA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卡马西平治 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嘉男 ,薛朝霞 . 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素 α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2): 98-103.
  
  [2]    张恺 . 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探讨及病因、治疗研究进展 [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4):434-437.
  
  [3]    姚发利,吴继新 . 针刺联合散风解痉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J]. 陕西中医,2017,38(8):1137-1138.
  
  [4]     向臻婷,郑晓辉 . 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1):38-42.
  
  [5]    李志明 . 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外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比研究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65-66.
  
  [6]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等 . 三叉 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外科杂志,  2015,  53(9)  : 657-664.
  
  [7]    黄培新,刘茂才 . 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217.
  
  [8]    董旭 ,张蕊 .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J]. 四川中医,2017,35(11):177-180.
  
  [9]     田鹏 ,吴政海,李忠华,等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致面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 [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9(3):43-44.
  
  [10]   王博,印红忠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比较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1): 65-67.
  
  [11]   姚发利,吴继新 . 针刺联合散风解痉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J]. 陕西中医,2017,38(8):1137-1138.
  
  [12]   孙远征,高扬,孙颖哲 . 循经远取动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4):11-14.
  
  [13]   罗凤芹 ,郭小文,张娟,等 . 穴位针刺疗法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伴发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16(8):1360-1363.
  
  [14]   郭勤,王振宇,尹洪娜,等 . 电针夹脊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92-396.
  
  [15]   吴崑,严红丽,冉然 . 罗哌卡因、维生素 B12 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22(5):355-357.
  
  [16]   曹媛媛,刁继红,王春生,等 . 通窍活血汤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 VIP、β-EP、TNF-α 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4):3849- 3852.
  
  [17]   张红梅,杜坚,李燕宏,等 . 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及其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J]. 疑难病杂志,  2019, 18(3):228-232.
  
  [18]   颜冰 ,戴文玲,刘吉华 .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相关镇痛药物研发进展 [J]. 药学进展, 2019, 43(2): 111-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5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