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5: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调脂、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照组患者同时联合缬沙坦胶囊,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逐渐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逐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升高,6 min步行试验(6 MWT)距离逐渐延长,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LVEDD显著缩短,LVEF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升高,6 MWT显著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严重心律失常等相关药品不良反应,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6.45%,较对照组3.2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缬沙坦,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未显著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功能;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进展迅速,若处置不当极易发生猝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后患者因心功能损伤严重,易并发心力衰竭。数据显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的4年内有25%出现心力衰竭[1]。既往的研究表明,当心脏排血量不足,心腔压力升高时,机体会全面启动神经体液机制进行代偿,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RAAS系统激活时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因此RAAS系统是目前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靶点,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2-3]。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所以研发新的靶点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直以来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时脑钠肽系统也发挥重要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在抑制RAAS系统的同时,可以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增加利钠肽水平,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4]。本研究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2~75岁,平均(64.42±8.96)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5]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5~79岁,平均(63.97±9.40)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9例,Ⅳ级5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NYHA分级Ⅱ~Ⅳ级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既往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等。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肾动脉狭窄者;继发性心功能不全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有药物使用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行PCI术后,均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调脂、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利尿剂等[8]。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胶囊[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77,规格:80 mg/粒]治疗,口服剂量80 mg/次,1次/d,后期依据治疗效果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16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Singapor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Private.Ltd,注册证号HJ20170363,规格:100 mg/片)治疗,依据患者情况,初始口服剂量50~100 mg/次,2次/d,后期依据治疗效果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0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

  1.3观察指标①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2 mL,离心设置,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患者左侧卧位,从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评估6 min步行试验(6 MWT)距离,测试前向患者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记录患者6 min内在平直坚硬的地面上行走的距离,记录3次的测试结果,取平均值。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WHOQOL-BREF包含2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和24个两周内的问题条目,本研究仅对24个两周内的问题条目进行评估,分四个领域,分别是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采用正向记分的方式,总分为8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低血压、咳嗽、头晕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NT-proBNP、LVEF、LVEDD、6 MWT及WHOQOL-BREF评分)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LVEF、LVEDD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LVEDD逐渐缩短,LVEF逐渐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LVEDD显著短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6 MWT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6 MWT逐渐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

  2.4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项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逐渐升高,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严重心律失常等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1例(3.23%)低血压同时伴有头晕患者,经过调整给药剂量后好转。观察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2例(6.45%)低血压现象,同时伴有头晕症状,经过调整给药剂量后好转。观察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再灌注治疗至关重要,目前PCI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明显提高AMI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10]。但仍有患者在行急诊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也预示预后不良,心脏破裂、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1]。

  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或逆转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舒张血管,抑制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降低血压,延缓心肌肥大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12]。缬沙坦属于ARB类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抑制RAAS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13]。目前,以缬沙坦为基础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案,虽然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由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和选择性AT1受体抑制剂缬沙坦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是一种双重抑制剂,能够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更好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14]。

  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症状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高度相关性。LVEF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左心室收缩的功能;LVEDD是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若此数值异常增大,将会影响来自肺静脉的新鲜血液进入心房和心室;6 MWT是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预后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15]。本次研究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LVEDD水平显著缩短,LVEF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升高,6 MWT距离显著延长,提示相较于缬沙坦,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确切。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分别联合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安全性均良好,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未显著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抑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Ⅳ级患者病情有积极作用,可以明显升高机体内利钠肽类物质的水平,促进机体排出水、钠等物质,降低外周血管压力,改善心功能;同时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患者重复住院次数,缩短累计住院天数,患者预后更佳[16]。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缬沙坦,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未显著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GHO J M I H,SCHMIDT A F,PASEA L,et al.A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cohort study on heart failure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ngland:incidence and predictors[J].BMI Open,2018,8(3): e018331.

  [2]董蕾,田颖,刘肆仁,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5):655-658.

  [3]范剑峰,方译,郑春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24(7):810-814.

  [4]孟翠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4):2997-2998.

  [5]范婷婷,何非,王晓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9,40(6):618-621.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8]张江武,谢志辉,吴方辉,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7):1430-1433.

  [9]王明航,李建生,李素云,等.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用于老年肺炎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J].中医杂志,2010,51(11):984-986.

  [10]闫洁,袁森.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近期MACE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功能参数的预测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2):1065-1072.

  [11]马哲,杨久宇.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44-47.[12]李娜,古丽孜热木·阿布都马那甫.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7):1223-1227.

  [13]郑博宇,俸艳英,阳志军.缬沙坦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4):533-537.

  [14]闫贤良,高玉龙,陶英,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10):1248-1250,1254.

  [15]高嘉,刘小锐.硝普钠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IL-6、IL-8、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8):3153-3156.

  [16]陈莉,逯伟达,吴媛媛,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Ⅳ级患者生化指标和左心室结构的干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5):525-5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6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