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联合综合护理对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指标、炎症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 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骨折创面感染患者 80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传统外科换药方法治疗,40 例)和观察组(实施 VSD 治疗, 40 例) ,治疗期间均给予两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 2 周。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前后局部创面微循环指标、 血清炎症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升高,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均缩短,创面换药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流态、襻周、管襻、综合积分及血沉( ESR ) 、血清白细胞 介素 - 10 ( IL- 10 )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 - 1 ( sVCAM- 1 ) 、核因子 -κB ( NF-κB ) 水平均降低,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 论 VSD 联合综合护理应用于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可提升其临床效果,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局部创面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 提高患者免疫力。
【关键词】 骨折创面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术,微循环,炎症因子
临床上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 可对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有效清除,发挥一定的治疗 效果,但因患者的创面过大,若术后恢复过程中处理不 当,极易出现骨折创面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传统 外科换药治疗,可通过药物预防创面发生感染,改善感染 处的供血情况,以降低感染对于组织的损伤,但其对于创 面的清除效果不佳,且易发生二次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术 ( VSD)可促进皮肤的愈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改善 创面血液循环,具有较为显著的创面清除效果 [1] 。对于骨 科创面感染患者来说,仅依靠换药、VSD 等临床治疗,不 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联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作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护理手段,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针对患者临床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治疗 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可进一步提升临 床治疗的效果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VSD 联合综合 护理对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 团军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骨折创面 感染患者 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7 例,女性 13 例;年龄 25~60 岁,平均(34.02±5.12 )岁;创面面积 30~85 cm2 ,平 均(58.43±4.63) cm2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9 例,女性 11 例;年龄 27~59 岁,平均(34.05±5.08 )岁;创面面积 32~90 cm2 ,平均(58.40±4.65 ) cm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 准:符合《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 2018 版)》[3] 中骨折创面感染的诊断标准者;无骨质疏松 史者;创面经微生物检测确诊有感染者等。排除标准:合 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神 经血管缺损者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法治 疗,并于后期进行缝合或植皮,对创面上的有害分泌物、 坏死组织等进行清除,保留肌腱、骨块、重要血管等组 织,若外露重要的肌腱、骨块等,需用临近组织覆盖,然 后对裂开的肌腱、血管等进行缝合,湿敷创面,每天换 药。之后根据创面分泌物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服 用抗菌药物,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长成时,再进行缝合创 面或植皮。
观察组患者使用 VSD 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同样的创 面清理处理方法,对创面皮肤进行消毒,根据创面的大小 选取封闭负压引流材料(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 准 20143142272) 对创面进行覆盖,固定引流管,覆盖创 面时,贴膜覆盖面积需超过创面面积的 3~5 cm2 ,此后采 用负压吸引器(余姚市宇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械注 准 20142140148 ,型号:YF-X1 ) ,设定 40~70 kPa 的压 力,若吸引过程中存在气体、液体,需立即停止吸引,重 新进行覆盖贴膜,然后再继续吸引,持续负压吸引时间为 2~3 d,然后每间隔 5~7d 检查 1 次创面,当创面有新生肉 芽产生后,停止负压引流进行植皮,对于创面肉芽组织生 长不佳的患者可重新覆盖敷料再次进行引流处理,直至长 出满意的新生肉芽组织。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 2 周检测血 清学指标。
1.2.2 护理方法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 ①首先进行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于骨折创面感染的认识 和治疗依从性;②然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定期与患者 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③定期对敷料 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创面情况,保证创面的干净、无污 染;④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更快促进创面恢复、预防感 染,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⑤指导患者日常合理膳食,保 证骨折创面恢复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高胶 原等能量物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中痊愈: 治疗后 2 周患者创面完全愈合,且创面未有渗出、炎症反 应发生;显效:治疗后 2 周患者创面面积缩小,分泌物明 显减少,可见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有轻微渗出,但未发生炎症反应;无效:治疗后 2 周患者创面发生大面积坏 死,且出现严重渗出和炎症反应 [3] 。总有效率 = 痊愈率 + 显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换药次 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③于治疗前后使用 微循环检测仪(徐州众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82061472.型号:ZL104)检测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流 态、襻周、管襻积分,并计算综合积分,各项积分越低, 提示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恢复越好。④采集患者 3 mL 空 腹静脉血,以 3 500 r/min 转速离心 15 min,采用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可溶性血 管细胞黏附因子 - 1 ( sVCAM- 1 )、核因子 -κB ( NF-κB)水 平;血液采集方式同上,采用自动化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 ( ESR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均经检测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行 t检 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 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 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 缩短,创面换药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局部创面微循环指标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 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创面流态、襻周、管襻、综合积 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炎症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 疗后两组患者 ESR 及血清 IL- 10、sVCAM- 1、NF-κB 水平 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创面感染作为骨折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给 予治疗,否则易导致深部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外科换药方法为,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出来后进行植 皮,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纯换药治疗恢复较慢。
VSD 主要是通过使用有多孔引流管的无菌敷料填充 至创面感染处后,再使用半透明膜将敷料覆盖,使得感染 的创口处于一种封闭、无菌的环境,通过使用负压引流装 置,吸引排出创面内分泌物、腔隙坏死组织等,有利于减 轻局部组织的肿胀,也缓解了感染部位毛细血管损伤,可 增加受感染部位血流量,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改善局部组 织微循环 [4] 。此外,联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体外护理、 功能锻炼、心理干预等,打消了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从 而可加快患者创面恢复,改善预后 [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面 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微循环指标中流态、襻周、管 襻、综合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 VSD 联合综合护理对 骨折创面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促进创面 愈合,改善局部创面微循环。
当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发生创伤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 状态,会导致 IL- 10、ESR 水平异常升高,加重患者炎症 反应;骨科创面感染患者会导致氧自由基的生成, 并释放 大量的炎症因子,进一步活化 NF-κB 信号转导通路,使 NF-κB 水平升高, 病情加重;sVCAM- 1 可增强机体内炎症 因子的黏附作用,当患者感染处血供出现障碍时,不利于 创口的愈合 [6-7] 。采用 VSD 治疗骨科创面感染患者,通过 半透膜封闭将细菌有效隔离,为创面处提供了封闭的无菌 环境,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还可提升局部用药的药物 浓度, 改善血液循环, 进而减轻了机体的炎症反应 [8-9] 。此 外,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定期检查敷料,观察患者创面情 况,确保创面干净、无污染, 也可进一步降低二次感染发生 率, 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愈合 [10]。本研究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ESR 及血清 IL- 10、sVCAM- 1、 NF-κ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VSD 联合综合护理治疗骨 折创面感染患者,可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
综上, VSD 联合综合护理治疗骨折创面感染患者, 可 提升临床效果,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局部创面微循环,抑 制炎症反应,提升免疫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凤玲 , 李欣莹 , 王富艳 , 等 . VSD 技术治疗 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的临床价值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9. 29(1): 113- 116.
[2] 满亚 . 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创伤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医学临床研究 , 2020. 37(5): 797-799.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 伤感染专家委员会 , 等 .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 (2018 版)[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2018. 20(11): 929- 936.
[4] 周旭东 , 袁丹 , 刘先明 , 等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9. 29(19): 2998-3001. 3006.
[5] 陈婉琼 , 江辉耀 , 李玲 , 等 . 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12(18): 147- 149.
[6] 黄鹤 , 杨波 , 许新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浆CRP、WBC 的影响 [J]. 临床骨科杂志, 2017. 20(6): 698- 701.
[7] 程海霞 , 吴松梅 , 明晓锋 , 等 . VSD 对骨折创面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骨性标志物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9.29(23): 3598-3602.
[8] 郭亚萍 , 冷华平 , 宋娇 . VSD 治疗对骨科创面感染患者 CRP,WBC 及 ESR 水平的影响 [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2022. 14(4): 569-572.
[9] 姚金池 , 杨春露 , 韩忠孝 , 等 . 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及微循环的影响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 27(2): 60-62.
[10] 王迎春 . 骨科患者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与护理干预 [J]. 中 国医药指南 , 2019. 17(20): 258-2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