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应用 MRI 、CT 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 为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 分析滕州市中医医院于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入院检查的 135 例疑似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接受 MRI、CT、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以 DSA 检查为金标准, 分析 MRI 、CT 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与诊断价值;分析 MRI 、CT 影像 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 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 CT 检查; DSA 检查结果显示, 101 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异常部位 346 个病灶, MRI 检查对基底节区、丘脑、额叶、顶叶部位的病 灶检出率, 以及总体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 CT 检查(均 P<0.05 )。 结论 相较于 CT 影像检查, MRI 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诊断价值相 对更高,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MRI ,CT,诊断价值,梗死部位
脑梗死发病机制为多种因素诱导的脑血管阻塞,可使 得脑组织缺血、缺氧,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严重损伤。若 患者脑组织内存在多个缺血性病灶则为多发性脑梗死,对 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挽救生命意义重 大。目前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进行诊 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CT 均为常见检查方 式,DSA 为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金标准,但损伤较大,限 制了其临床应用 [1]。CT 利用精确的 X 线束对患者脑部进 行断面扫描,得到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由于 其具有显影迅速、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已成为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但 CT 检查难以发现未扩散和微小病 灶,部分早期不严重的病例不能显示,因此易导致误诊或 漏诊 [2]。MRI 是通过人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激发强磁场 脉冲并形成磁共振现象后,结合流动效应和电磁波相关质 子密度等参数,能够反映脑细胞的实际活动情况,判断脑 细胞损伤程度;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处理,得到图像,进 而准确诊断病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分辨率, 可直接扫描颅脑任意切层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MRI、CT 影像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为多发 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医医院于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入院检查的 135 例疑似多发性脑梗 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 MRI、CT、DSA 检查。男性 70 例,女性 65 例;年龄 45~75 岁,平均(56.34±3.67)岁;发病时间 3 h~4 d,平均(2.45±0.23)d;梗死原因:动脉 硬化 95 例,高血压 31 例,脑外伤 9 例。纳入标准:出现 肢体的偏侧无力、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疑诊多发 性脑梗死者;年龄 45~75 岁者;DSA、CT、MRI 检查时间间 隔 12 h 内者等。排除标准:存在碘制剂过敏史者;合并 脑肿瘤者;伴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伴严重外伤、心脏骤 停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 审核批准。
1.2 检查方法
1.2.1 DSA 检查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荷兰飞 利浦有限公司,型号:Azrion 7M20 型)进行检查,患者 取仰卧位,采用 3 mL 2%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锦州 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8172 ,规格:5 mL ∶86.5 mg 以利多卡因计)行股动脉穿刺点局部浸润 麻醉,行股动脉穿刺,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 胺注射液( Bayer Vital GmbH,注册证号 J20180041.规 格: 100 mL ∶62.34 g),行主动脉弓与全脑血管造影,将 得到的 X 线图像进行数字化与减影处理,得到最终影像 图像,明确显示颅内动脉管腔多处狭窄、闭塞,为多发性 脑梗死。
1.2.2 CT 检查 采用 64 排螺旋 CT 机(美国 GE 公 司,型号:Optima CT670 型)进行检查,扫描参数为:电 压 120 kV,电流 220~300 mAs,矩阵 512×512.层厚 5.0 mm ,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 CT 增强扫描。以脑皮 质、脑白质有大形、扇形或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基底节 区、半卵圆中心可见边界模糊、类圆形的低密度影为确诊标准。
1.2.3 MRI 检查 采用 1.5 T 核磁共振成像机(上海联 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uMR 560 型)进行检查,快 速扫描序列选择 T1 加权成像(T1WI)矢状位,T1WI、T2 加权成像(T2WI 成像)横轴面,层间距 5.0 mm ,层厚 5.0 mm ,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WI)扫描参数:采取单次 激发方式, 层厚 5 mm,层间距 6 mm,扩散敏感系数 b 值 1 000 s/mm2 ,矩阵 240×288.视野 240 cm×240 cm ,扫面 时间 45 s ,病灶在 T1WI 序列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DWI 显著高信号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①以 DSA 检查为金标准,分析 MRI、CT 检出多发性脑梗死情况。②分析 MRI、CT 影像检查诊断 多发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 值、准确度,其中灵敏度 = 真阳性例数 /(真阳性 + 假阴 性)例数 ×100%,特异度 = 真阴性例数 /(真阴性 + 假阳 性)例数 ×100%,阴性预测值 = 真阴性例数 /(真阴性 + 假阴性)例数 ×100%,阳性预测值 = 真阳性例数 /(真阳 性 + 假阳性)例数 ×100%,准确度 =(真阴性 + 真阳性) 例数 / 总例数 ×100%。③分析 MRI、CT 检查对不同部位 (基底节区、额叶、丘脑、脑室旁、顶叶、小脑、颞叶) 梗死病灶的检出情况。④分析典型病例 MRI、CT 影像检 查图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以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 、CT 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情 况 DSA 确诊 多发性脑梗死 1 0 1 例 , 阳性检 出率 为 74 . 81% ( 101/135 );MRI 检查阳性检出率 [74 . 81% ( 101/135 )] 显著高于 CT 检查 [57.78% ( 78/135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8.768.P<0.05),见表 1.
2.2 MRI、CT 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 析 MRI 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 确度均显著高于 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MRI、CT 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部位病灶检 出情况分析 DSA 检查结果显示, 101 例多发性脑梗死患 者共检出异常部位 346 个病灶,MRI 检查对基底节区、丘 脑、额叶、顶叶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以及总体病灶检出率 均显著高于 CT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3.
2.4 典型病例 MRI 、CT 影像检查图片分析 患者 1 , 女,72 岁,患者语言障碍,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6 h 后入院 检查,经 CT 检查发现,双侧基底节区见小斑片状略低密 度灶,边界不清,放射冠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灰白质 分界清晰,脑沟裂轻度增宽,侧脑室无受压变形,中线结 构居中,见图 1-A ;经 MRI 检查发现右侧基底节放射冠 区见片状 T1WI 略低信号,T2WI 略高信号,DWI 高信号, ADC 像呈低信号,脑室无受压,中线结构居中,符合急 性脑梗死表现,见图 1-B。患者 2.男,67 岁,饮水呛咳, 无法言语,突然昏迷 1 h 急诊入院检查,经 CT 检查发现 脑干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边界不清,见图 2-A ;经 MRI 检查发现脑干区见较大片状 DWI 高信号灶,ADC 低信号,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 符合急性脑梗死表现,见图 2-B。
3 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脑梗死之一,也成为严重 威胁公众安全的疾病,探究有效的诊断方案以明确多发性 脑梗死梗死病灶部位、数量等,可为确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 案奠定基础 [4]。DSA 是检查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是通过在 血管内注射造影剂,之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图像信息进 行处理,图像较清晰,但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轻微疼痛, 且操作复杂,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急需一种全面、准 确的检查方式提高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
目前MRI、CT 均为多发性脑梗死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 案,其中 CT 检查为 X 射线断层扫描新技术, 有高灵敏度、 多层次扫描的特点,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时,因 其病灶组织对 X 射线的吸收值高于正常脑组织,可在 CT 图像上表现为该区域的密度升高,而对多发性脑梗死进行 诊断,病灶边缘较为模糊,准确率较低,可影响多发性脑 梗死诊断效果 [5] ;而 MRI 检查则可经探测器检测经射频脉 冲冲激后氢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然后经电脑转 换成像,氢核的磁旋比大、信号强,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 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可显示脑细胞异常活动及血液、血管 的形态学特征及变化,明确反映脑细胞活动情况,对较小 的组织异常结构也能清晰显示, 在高场强 MRI 下还能分辨 脑梗死后梗死灶血红蛋白变化过程,进而诊断患者梗死情 况 [6-7]。本研究结果显示, MRI 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阳性检 出率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 CT,提示 MRI 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相对更高。
此外,本研究中,DSA 检查结果显示,101 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异常部位 346 个病灶, MRI 检查对基底 节区、丘脑、额叶、顶叶部位的病灶检出率, 以及总体病灶 检出率均显著高于 CT 检查, 提示 MRI 对多发性脑梗死不 同区域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为, CT 检查经过 X 线成像,对人体有辐射,同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 对脑梗死后脑组织变化的判断不足;而 MRI 检查不会受到 颅骨性结构的影响,即使患者不移动体位也可获得多个个 体位断层图像,且可检出 CT 检查不易显示的病灶 [8] ;此 外, MRI 检查软组织高分辨率较高, 可利用多方向、多参 数成像技术,对血管、软组织、骨骼等均有较高分辨率, 可直接进行任意切层扫描,并显示出脑血管网络分布,对 血流变化更为敏感,有助于识别脑血管形态,有效定位病 灶信息,对脑组织灰质和白质变性情况进行分析,并发现 直径 <2 cm 的病灶,且其不受骨性结构的影响,可确定病 灶准确定位及大小,获得详细的、准确的图像,易提高对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9- 10]。
综上,相较于CT 影像检查, MRI 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 中诊断价值相对更高,对不同区域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 具有临床应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君权 , 徐小东 . MRI 与 CT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3. 23(12): 2034-2036.
[2] 朱红霞 , 陈义林 , 林平 . MRI 与 CT 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4. 24(8): 1386- 1388.
[3] 贺振平, 项行林. 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中MRI 与颅脑CT 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J]. 贵州医药 , 2020. 44(12): 1868- 1869.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2018. 51(9): 666-682.
[5] 黄卫兵 , 杜盼 . MRI 与 CT 在多发性脑梗死中诊断价值比较 [J].临床军医杂志 , 2017. 45(11): 1164- 1165.
[6] 李想 , 郁开朗 . 颅脑 MRI 与 CT 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价值比较 [J]. 现代医学 , 2018. 46(10): 1165- 1169.
[7] KAMRAN S, AKHTAR N, SALAM A, et al . CT pattern of infarct location and not infarct volume determines outcome after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for 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J]. Sci Rep, 2019. 9(1): 17090.
[8] 孔玉明 . MRI 与CT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16. 15(22): 2267-2269.
[9] 路融 , 刘瑛 , 廖顺明 , 等 . MRI 与 CT 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4. 24(4): 611-613. [10] 胡勇 . MRI 与 CT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河北医学 , 2016. 22(3): 477-4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