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8:02: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 疗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 7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 法的不同分为推拿组(单纯推拿治疗) 和联合美式整脊组(推拿联合美式整脊) ,各 36 例, 两组患者均治疗 2 周, 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 3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NDI ) 评分、肩颈部肌电信号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 结果 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 NDI 评分及颈部患侧颈竖脊肌平均肌电值均显著低于治疗 前, 联合美式整脊组显著低于推拿组(P<0.05 ); 中位频率显著高于治疗前, 联合美式整脊组显著高于推拿组(P<0.05 ) ,随访期间联合 美式整脊组复发率为 5.56% ,低于推拿组的 16.67% ,但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传统推拿疗法的基础上,联 合实施美式整脊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并改善颈椎功能,减轻对肩颈部的压迫,进而改善整 个肩颈肌群,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美式整脊,推拿,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颈椎功能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主 要因长期颈椎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或韧带增厚致 使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 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肩背部无力、麻木、疼痛及上 肢酸胀等。目前,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采用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及中医理疗等,其中采用西药治疗虽能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程度,但只能短暂的缓解,远期治疗效 果欠佳。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肩颈 疼痛”等范畴,其病理病机主要为外伤、风寒湿邪侵袭等 致使脉络不通、气血不合而发病,故治疗上应以活血通 络为主。研究显示,传统中医推拿治疗能积极放松及改善 颈肩部肌群,进而缓解颈肩部的压迫及疼痛,但由于部分 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颈椎结构会出现异常,而单纯的采取推 拿治疗,仅能够起到局部的放松作用,不能对颈椎结构异 常进行矫正,在治疗后仍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 [1] 。美式整 脊理论认为脊柱是人体的主要重力支撑、神经系统的保护 罩及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美式整脊疗法又被称为脊椎矫 正术,研究显示,联合实施美式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能通过改善、矫正不正常的脊椎位移及调整脊椎不 合理的变形、改变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等,来解除对脊神 经、血管的干扰,从根本上减轻颈肩部压力,达到治疗 的目的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提 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 7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推拿组和联合美式整脊组, 各 36 例。推拿组患者中男性 20 例,女性 16 例;年龄 33~77 岁,平均( 50.11 ±5.58 )岁;病程 1~9 年,平均 ( 4.26±1.35)年。联合美式整脊组患者中男性 19 例,女 性 17 例;年龄 35~76 岁,平均(50.24±5.25 )岁;病程 1~8 年,平均(4.17±1.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 [3] 中神经根 型颈椎病及《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4] 中“痹症”的相关诊 断标准符合者,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颈部和患侧上肢肢 体疼痛、麻木者;神经根周围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或受 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者等。排除标准:患有严重 骨质疏松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脏功能、 肾脏功能及肝脏功能等障碍或不全者;因肩周炎、落枕等 非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致使颈肩部疼痛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治疗依从性低等。研究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 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推拿组患者接受传统推拿治疗,指导患者 取坐位接受治疗,取穴:肩井、风池、肩外俞、曲池、风 府、肩髃、合谷及手三里等,术者站于患者身后对各个穴 位进行按揉及滚法放松颈肩部,力量适中,以患者感受到 轻微疼痛为宜,持续时间为 3~5 min;再提拿两侧肩颈及 颈项,揉搓患侧前臂及肩部,如此反复多次,30 min/ 次,1 次 /d,连续治疗 5 d 为 1 个周期,中间休息 2 d,共需治疗 2 周。联合美式整脊组同时实施美式整脊治疗,其 中传统推拿疗法方式、方法、治疗周期同推拿组,在推 拿结束后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接受治疗,将患者头部置于 床头外侧,术者以颈 2 棘突为标准,并触诊到相应的横 突部位,在清楚辨别病变椎体节段后,站于头枕侧与患 者呈 45°~90° 角,用左手贴合横突,右手扶于患者侧头部 进行头部侧屈、后伸及旋转,锁定需要调整的颈椎节段, 嘱患者均匀呼吸,右手在患者吐气将尽之际,瞬间发力, 施以一个不超过 5° 旋转的矫正力,注意控制好用力的方 向、力度及深度。矫正时可听到回响。1 次 /d,连续治疗5 d 为 1 个周期,中间休息 2 d,共治疗 2 周。两组均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评估,其中肢体麻木、眩晕、头痛、肢体瘫痹为主 症,心悸、耳鸣、畏寒肢冷、失眠、口干、便秘为次症, 按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主症分别评为 0、2、4、6 分,次症分别评为 0、1、2、3 分,将主症与次症积分相加即 为中医证候的总积分 [4] 。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 疗 2 周后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 [5] 评估, 分值范围为 0~10 分,其中无痛计 0 分;存在轻微疼痛, 计 1~3 分;存在疼痛、影响睡眠,计 4~6 分;存在强烈 的疼痛或疼痛难忍,影响食欲与睡眠,计 7~10 分。③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评估,采用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 [6] 评估,分值范围为 0~1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颈椎功能越好。④颈部肌电信号。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评估,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 采用表面肌电分析反馈仪测定患侧颈竖脊肌肌电信号,记 录患者患侧颈竖脊肌平均肌电值和中位频率。⑤复发率。 随访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加重需再次服药或康复治 疗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复发率)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使用 S-W 法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中医证候总积分、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及颈部平均肌电值和中位频率),对于符合正态 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复发率比较 治疗 2 周 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 美式整脊组显著低于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 随访期间联合美式整脊组 2 例患者复发,推 拿组 6 例患者复发;联合美式整脊组复发率为 5 . 56% , 低于推拿组的 16 . 67%,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 2 周 后两组患者 VAS、NDI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美 式整脊组显著低于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颈部肌电信号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 2 周后 两组患者患侧颈竖脊肌平均肌电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中 位频率升高,且联合美式整脊组患侧颈竖脊肌平均肌电值 均显著低于推拿组,中位频率显著高于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3 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因长期劳损、颈椎增生 或椎间盘脱出,致使颈椎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颈椎 功能发生障碍。近年来,受长时间工作与不规律作息等外界 因素的影响,颈椎病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中医认为,神 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外伤、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导致脉络 不通、气血不合而发病,在治疗上讲究点线面结合进行整 体治疗,以矫正脊柱可达到调节督脉、条达阳气等功效。 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伤病治疗方法,中医推拿治疗通过术 者的按、推、拿、滚等手法,按压揉搓特定的穴位,以达 到积极的通经活络、镇痛止痛等效果,但单一采用传统推 拿治疗所需治疗周期较长,且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7]。

  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中医学者认为 除了需要重视肩颈部周围的肌肉组织,改善、减轻脊柱周 围的压迫及保护脊柱生理曲度,还需要重视椎体的不稳定 及半脱位,通过牵引或其他手法以恢复椎间关节正常生理 解剖位置,进而使椎间关节半脱位及椎间盘突出等导致椎 间功能受损的情况得到恢复,积极改善椎间关节功能活动 度,减少或是交锁的可能, 进一步缓解疾病 [8]。美式整脊手 法治疗属于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矫 正方法,采取该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通过调整 患者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来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序列及 关节功能,促使韧带、椎间盘及关节囊等组织水肿得以消 退、吸收,进而缓解对肩颈部神经根的压迫 [9] 。本次研究 中,在传统推拿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美式整脊手法治疗,治疗 2 周后联合美式整脊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推拿组, 提示联合应用美式整脊和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能积极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近期疗效确切。 推拿治疗通过按揉疏通肩井、肩外俞、合谷及手三里等相 关敏感穴位,疏通颈椎与肢体之间的经脉,促进颈肩部血 液循环,进而解除颈部肌肉压迫、紧张并改善肌肉萎缩等 情况。美式整脊理论中对椎体结构首先进行精准编码,根 据脊柱结构力学知识,治疗过程中结合特定的手法以解除 并减轻对肩颈部组织的压迫,使脊柱椎体关节复位,恢复 关节周围组织平衡,改善局部水肿,促进炎症因子吸收, 最终改善患者疼痛、患侧肢体麻木等症状。

  颈椎属于脊柱中的一部分,颈椎受到压迫易诱发颈椎 病,归根结底属于脊柱力学不平衡问题,导致颈部肌张力 失衡出现关节紊乱、位移等情况,进而压迫、刺激周围血 管、神经,出现疼痛症状 [10] 。研究显示,在脊柱手法治 疗当中,美式整脊手法治疗能去除椎体周围组织的化学刺 激,可有效改变人体中枢感觉处理能力,并且脊柱也能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内脏器官及肌肉组织的反射神经输出,进 而改变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有效治疗及改善椎体功能的目的 [11]。本次研究中, 治疗后联合美式整脊组患者的 VAS、NDI 评分均显著低于推拿组,患侧颈竖脊肌平均肌 电值低于推拿组,中位频率高于推拿组,提示实施美式整 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 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及改善颈椎功能,减轻对肩颈部的压 迫。随访期间,联合美式整脊组的复发率低于推拿组,但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数量 较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联合实施美式整脊疗法在矫 正患者脊柱生理曲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颈椎功能, 降低复发率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确切, 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轻疼痛程度并改 善颈椎功能, 减轻对肩颈部的压迫, 进而改善整个肩颈肌 群, 减少复发。鉴于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少, 后续仍需加 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探究验证。

  参 考 文 献

  [1] 罗权 , 曾嘉涛 , 黄蕾 , 等 . 针推联合葛根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 [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 21(2): 97- 99.

  [2] 陈坤利 , 刘元 . 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J]. 中外医学研究 , 2022. 20(24): 159- 163.

  [3]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研究专家组 .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 [J]. 中华外科杂志 , 2015. 53(11): 812-814.

  [4] 陈园桃 . 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M].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8:406-407.

  [5]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4. 8(2): 273.

  [6] 孙兵, 车晓明.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 28(6): 626.

  [7] 兰俊超 , 梁子威 , 苏嘉宝 , 等 . “筋骨并重”思想指导下的推拿手法联合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 究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2. 22(15): 2888-2892.

  [8] 陈福建 , 莫柳仙 , 陈堃 . 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 24(36): 51- 53.

  [9] 陈雪梅 , 李建军 . 美式整脊在社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9. 22(10): 1182- 1186.

  [10] 王为民 , 张君涛 , 苏瑾 , 等 . 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方法对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影响比较 [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 24(10): 24-27.

  [11] 刘传耀 , 范思佳 , 刘璐 , 等 . 医学运动康复技术结合美式整脊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临床医学工程 , 2018. 25(7): 881-8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2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