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微创痔疮手术结合优质护理在重症痔疮中的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6 15:2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痔疮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方 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接收的 58 例重症痔疮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29 例。对照组患者 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开展微创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1 个月。比较两组 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长、创面水肿消失时长、创面愈合时长) ,术后 1~4 d 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评分,术前与术后 1 个月 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创面水肿消失时长、创面愈合时长均短于对 照组;与术后 1 d 比,术后 2 、4 d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术后 1~4 d 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对 照组患者直肠静息压( RRP )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 MSP )均呈降低趋势,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重症痔疮患者,可有效减 轻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对患者肛肠动力指标的影响较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此外,手术并发症更少,安全性 更高。

  【关键词】 重症痔疮,微创痔疮手术,优质护理,疼痛,肛肠动力学

  痔疮作为肛肠科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淤血并肿大所致,好发于久坐人群、孕妇 和老年人中。而重度痔疮多伴有疼痛、便血及脱垂现象, 随着疾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痔核脱出肛门后无法回缩的 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重度痔 疮患者常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是通过直接切除病变部 位来达到手术效果,但手术切口较大,可能导致术中出血 严重,使患者疼痛感加重,不利于早期恢复 [1] 。随着我国 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治疗重度 痔疮患者,其通过采取环形切除的方法,将直肠下段直肠 黏膜与黏膜下组织切除后,利用相应吻合器吻合黏膜与黏 膜下组织,向上悬吊脱出的肛垫,并使其回缩至原位,同 时切断直肠下静脉的终末支,减少病变部位的血流,使其 术后逐渐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除手术治疗外,围 术期护理同样十分关键,也可促进术后快速恢复,优质护 理可通过针对性护理方式,围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 不同时期,给予患者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为痔疮患者 的术后恢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 讨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痔疮中的应 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广安市 人民医院接收的 58 例重症痔疮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2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16 例,女性 13 例;痔疮分级 [4] :Ⅲ级 21 例,Ⅳ级 8例;年 龄 27~72 岁,平均( 48.97±1.45 )岁。研究组患者中男 性 15 例,女性 14 例;痔疮分级:Ⅲ级 20 例,Ⅳ级 9例; 年龄 26~73 岁,平均(48.99±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与《现代肛肠病诊断与治疗》 [5] 中的相关诊断 标准符合者;存在大量便血、肛门瘙痒、痔疮嵌顿等症状 者;痔疮分级为Ⅲ ~ Ⅳ级者;符合手术适应证者等。排除 标准:存在痔疮手术史者;合并其他肛门疾病者;存在直 肠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法采取手术治疗 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院内医学 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接受清洁灌肠,并取 侧卧位,于骶管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对照 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肛门直肠进行消毒后扩张肛门,充分暴露痔核,观察痔所在具体部位和大 小,切开外痔,分离到齿状线上 5 mm 位置,借助血管钳 夹内痔基底部,利用“8”字缝合法结扎内痔,准确对痔 核进行剥离,最后止血、关闭切口。研究组患者接受微创 手术治疗,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患者肛门直肠进 行消毒后扩张肛门,复位已经发生脱垂的痔疮,放置扩肛 器,用丝线牢靠固定,对齿状线上方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在该位置用肛镜缝扎器在 9 :00 方向进针,实施“荷包” 缝合,进针深度至肌层,在 3 :00 方向交叉带入 7 号丝 线,拿出肛镜缝扎器。再次扩张肛门,放置吻合器,旋转 后把吻合器头端放在“荷包”缝合线上方,两侧“荷包” 收紧固定,在吻合器的帮助下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使 其与黏膜远近端吻合。闭合吻合器 30 s ,压迫止血 1 min 后,逆时针旋转后取出,再次查看吻合口有无异常,如果 发现出血,则可通过缝合止血,在肛管内填充凡士林纱 布,于第 2 天取出。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止痛,禁食 24 h 以控制排便,避免因排便加大创面损伤,同时给予患者常 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 1 个月。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① 术前优质护理: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展痔疮知识 宣传教育,告知痔疮发生原因与危险因素,提醒患者在日 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根据具体术式讲解基本流程,提 醒患者调整好身体精神状态,强调痔疮手术属于小型手 术,不用过于担心、害怕,以减轻或消除术前紧张、恐惧 情绪。指导患者术前避免抽烟喝酒,禁止吃辛辣刺激性食 物,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若需禁食,应说明禁食目 的与不禁食危害。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②术 中优质护理:提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在患者未进入手术 室前,调整室内温度,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手术开始 后,积极与医生配合,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及时报告异常指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处理措施。尊重患 者隐私,对于隐私部位用无菌毛巾进行遮挡,手术结束后 辅助患者穿衣,安全护送至病房。③术后优质护理:术 毕,应严格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嘱患者尽量侧卧或俯 卧体位,以降低切口张力,防止切口裂开;定期换药,换 药时应采取轻柔手法,避免对患者切口造成牵拉;针对 轻、中度疼痛患者,应采取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目标 转移法来缓解患者疼痛,针对疼痛剧烈的患者,护士可遵 医嘱予以患者止疼剂;嘱患者禁食 24 h 以避免因排便加 大创面损伤,后逐渐以流质饮食过渡至常规饮食,叮嘱患 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避免便秘 的发生;嘱患者可于空腹状态下服用温开水,并尽量于清 晨定时排便,可酌情给予患者蜂蜜水、乳果糖等服用,促 进排便。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长、创面水肿消除时长、创面愈合时长。②视觉模拟疼痛 量表(VAS ) [6]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2、4 d 的切口 疼痛程度,VAS 评分方法:将疼痛由轻到重分别赋值 0~10 分,0 分为痛感最低,10 分为痛感最强烈。③肛肠动力学指 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1 个月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水 平,包括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 分别采用消化道动力检测仪(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 司,皖械注准 20192070175.型号:XDJ-S8)检测。④统 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均经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 相同时间点下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多时间点下计量 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 创面水肿消失时长、创面愈合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 与术后 1 d 比, 术后 2、4 d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术后 1~4 d 均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 后 1 个月对照组患者 RRP 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 组; 两组患者 MSP 均呈降低趋势,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肛 门狭窄、切口出血、肛门溢液分别为 4、3、1 例,总发生率为 27.59% ( 8/29),研究组患者发生肛门狭窄、切口出血 各 1 例,总发生率为 6.90% ( 2/29),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 )。

  3 讨论

  痔疮作为肛肠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尚不 完全明确,目前最常被提及的两类原因学说为肛垫下移学说 与静脉曲张学说, 便血为初期痔疮的典型症状, 但受长期便 秘、摄入刺激性食物、大量饮酒等因素刺激, 促使病情逐渐 严重, 出现痔核嵌顿、剧烈疼痛、肛门瘙痒等现象。以往临 床常通过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重度痔疮,通过外剥内扎方式将 痔核完全去除, 但相关研究表明, 该术式造成患者的创伤较 大,且术后疼痛较重,因此,患者的接受度较低 [7]。

  随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推广, 微创痔疮手术技术以肛垫下移理论作为基础,该术式可通 过环形切除法,一次性将直肠黏膜及其下部组织全部切除, 且与此同时,还可完成远近端黏膜组织吻合,使得发生脱 垂的内痔和黏膜等组织受到牵拉作用,从而向上悬吊,进 而缓解痔疮脱垂现象 [8] 。优质护理通过术前给予痔疮患者 相应的健康宣教,术中尊重患者隐私,术后给予患者相 应定期换药与疼痛护理,同时辅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 惯,从而全方面促进患者的恢复 [9]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 者手术、创面水肿消失、创面愈合时长均较对照组缩短, 且术后 1~4 d 研究组患者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微 创痔疮手术较传统手术,可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缩短 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从而更利于患者术后的 恢复。

  有研究显示,肛门括约肌因受不良习惯、先天生理等 因素影响,会造成肛管内静息压与血管压力升高,进而导致 局部淤血甚至曲张的发生, 从而形成痔核;此外, 随肛门 括约肌肌张力不断升高,还会使患者在排便过程中,肛垫的 不断下移,从而影响排便,与此同时,还会进一步加重痔 核的外脱 [10]。本研究中, 与术前比, 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 RRP 均呈升高趋势, 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MSP 均呈降低 趋势,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表明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微创痔疮手术对重症痔疮患者的肛肠功能影响更小。这可 能是由于,传统手术是将包括肛垫在内的整个痔切除,极 易影响术后患者的肛肠功能,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 创面是在距齿线上 3~4 cm感觉神经稀少的直肠黏膜上, 最 大限度地保留了肛垫组织和肛管局部正常生理解剖结构, 且通过悬吊和牵拉脱垂的痔核,复位肛垫,从而利于肛管 黏膜与括约肌的正常局部解剖结构的恢复,减小对肛肠功 能的影响 [11]。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狭窄、肛门 出血、肛门溢液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表明微 创痔疮手术治疗重症痔疮的安全性更高。这可能也与微创 痔疮手术无需切除肛垫,对患者机体创伤更小有关。

  综上,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干预重症痔疮 患者,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减小对患者肛肠动 力指标的影响,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缩短术后恢复 时间;此外,微创痔疮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并发症更少, 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闫五发 . 重度痔疮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手术疗效的比较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19. 19(7): 1138- 1139.

  [2] 高炳林 . 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J/CD].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 2017. 4(27): 94-95.

  [3] 熊小英 . 优质护理在痔疮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 2021. 37(16): 146- 147.

  [4] 李志刚 , 王倩倩 , 甄朋超 , 等 . 痔上黏膜套扎术结合痔核剥切技术在治疗高龄患者Ⅲ~Ⅳ度混合痔中的临床价值 [J]. 中国医药 导报 , 2015. 12(23): 108- 112.

  [5] 杨涌, 陈怒戈, 谭志军, 等. 现代肛肠病诊断与治疗 [M]. 武汉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 79-93.

  [6]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4. 8(2): 34.

  [7] 黄俊 , 何文涛 , 胡娜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手术对重度痔疮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 20(8): 648-650.

  [8] 张鹏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 治疗痔疮的应用分析 [J]. 中国医药导刊 , 2016. 18(5): 440-441. 443.

  [9] 洪晓征 . 优质护理对减轻痔疮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的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1. 19(32): 141- 142.

  [10] 谢浩亮 , 余栋栽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重度痔疮患者 疼痛应激与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观察 [J]. 安徽医药 , 2018. 22(10): 1929- 1932.

  [11] 王蒙 , 宁豫勇 , 武伟 , 等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部分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对重度混合痔术后创缘水肿及肛门功能的影 响 [J]. 河北医学 , 2021. 27(7): 1152- 1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22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