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苏州地区827例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5 09:44:32 文章来源: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苏州地区827例身材矮小儿童的细胞遗传学情况,探究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身材矮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7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核型分析。观察827例身材矮小患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情况及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情况。结果在827例身材矮小患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7例,检出率为6.89%(57/827);在异常核型中,性染色体异常者占比为80.70%(46/57),常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占比为19.30%(11/57);女性占比为91.23%(52/57),男性占比为8.77%(5/57);性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中,以女患儿为主,占比91.30%(42/46),主要异常核型为X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占比52.17%(24/46);标记染色体占比10.87%(5/46),其中男患儿1例,占比2.17%,女患儿4例,占比8.69%;常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中,以女患儿为主,占比90.91%(10/11),主要异常核型为易位,占比45.45%(5/11)。结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X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是身材矮小患儿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关键词:身材矮小,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

  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者,其与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营养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1]。遗传因素是除特发性矮小症和生长激素缺乏症外的第三大病因,其中染色体异常是遗传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染色体异常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及生育异常等遗传效应,身材矮小是部分染色体异常的重要表现之一,如特纳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2]。在身材矮小儿童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27例身材矮小患儿的细胞遗传学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身材矮小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7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儿234例,女患儿593例;年龄1~15岁,平均(8.10±2.71)岁。纳入标准:符合《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者;身体健全者;属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常住人口者;尚未注射生长激素治疗者等。排除标准:神经发育迟缓者;存在有明显的组织器官畸形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无菌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2~5 mL,取0.5 mL接种滴于淋巴细胞培养基(杭州杰毅麦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在37℃和5.0%二氧化碳培养箱[赛默飞世尔科技(阿什威尔)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Asheville)LLC,型号:3111]中培养68~72 h,加入秋水仙素继续培养2 h后收获细胞,经过低渗、预固定、固定等程序制备成细胞悬液,然后滴加于预冷的玻片上,常规制片染色后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进行C显带辅助分析;使用自动扫描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Leica Biosystems Richmond,Inc.,型号:GSL-120)进行扫片,每例患者扫描1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人工计数20个核型,选择5个分散良好、长短适中的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若出现嵌合体则计数至50个核型(必要时100个)。统计分析所有纳入研究患儿的染色体结果,染色体核型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国际命名体制(ISCN)[5]进行描述。

  1.3观察指标①统计827例身材矮小患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情况。②对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的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③对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的常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 827例身材矮小患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情况在827例身材矮小患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7例,检出率为6.89%(57/827);在异常核型中,性染色体异常者占比80.70%(46/57),常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占比19.30%(11/57);男性5例,占比8.77%(5/57),女性52例,占比91.23%(52/57),见表1。

苏州地区827例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论文

  2.2 827例身材矮小患儿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情况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男患儿异常核型4例,占比8.70%(4/46);女患儿异常核型42例,占比91.30%(42/46),其中主要异常核型为X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数量伴结构异常,占比52.17%(24/46);标记染色体占比10.87%(5/46),其中男患儿1例,占比2.17%,女患儿4例,占比8.69%,见表2。

苏州地区827例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论文

  2.3 827例身材矮小患儿常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情况常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可见,男患儿异常核型1例,占比9.09%(1/11),女患儿异常核型10例,占比90.91%(10/11),其中主要异常核型为易位,占比45.45%(5/11),见表3。

苏州地区827例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论文

  3讨论

  根据身材矮小发病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内分泌异常所致的身材矮小和非内分泌异常所致的身材矮小,内分泌异常所致的身材矮小包括Laron型侏儒、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等,非内分泌异常所致的身材矮小包括骨病、遗传性矮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宫内生长迟缓及染色体异常等。

  本研究中发现,在827例身材矮小患儿中染色体异常核型57例,检出率为6.89%,在异常核型中,社会性别为女性的患儿占比91.23%(52/57),身材矮小患儿多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且以女患儿居多。相关研究发现,染色体异常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可直接导致儿童的发育迟缓和身材矮小;而特纳综合征是主要造成身材矮小的染色体疾病,也被称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发于女性,是由于性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的卵巢发育不全[6-7]。

  何轶群等[8]对605例身材矮小症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在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有88.24%(60/68)为性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本研究中,在5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中,性染色体异常者占比80.70%(46/57),其中以X染色体数量和数量伴结构异常为主,占比52.17%(24/46)。X染色体短臂上的Xp22.3区域的矮小同源盒(SHOX)基因能够调控骨骼的发育,主要在四肢管状骨中的软骨组织发挥作用,缺失SHOX基因可导致SHOX蛋白合成不足,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紊乱,影响骨发育,出现骨龄延迟,最终导致身高受到影响,是特纳综合征患者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9-10]。对于身材矮小女患儿,X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异常通常会导致特纳综合征,特纳综合征以X染色体的缺失和结构异常为细胞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为卵巢发育不全、身材矮小、肘外翻等[11]。依据《特纳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12],本研究中,性染色体异常的42例女患儿中,排除1例X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的女患儿,其余41例女患儿均符合特纳综合征的核型诊断。研究发现,特纳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众多,主要包括单体型(45,X)与嵌合体型(正常核型与单体型嵌合,单体型与X染色体结构异常核型的嵌合,正常核型与X染色体结构异常核型的嵌合等),同时其临床体征也因染色体核型的不同而不同,如单体型患者普遍存在身材矮小、原发性闭经、肘外翻及面容异常等;而嵌合型患者由于存在正常细胞,会根据嵌合比例呈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症状,且严重程度较单体型者轻[13-14]。尽管特纳综合征患儿染色体核型与患儿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联系,但无法依据其核型准确预测出其临床表现,为此,在儿童期应对所有可疑为特纳综合征的患儿尽早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便在生命早期予以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本研究中发现5例患儿带有标记染色体,标记染色体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出现于正常染色体核型或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核型中。因sSMC可来源于不同的染色体,所以个体表型也差异较大,可以表现为严重的多结构畸形、智力障碍以及严重生殖障碍等[15]。为此,此类患儿应进一步对标记染色体进行来源检测,确定染色体的成分,以便尽早干预。

  本研究发现常染色体核型异常11例,男患儿异常核型1例,占比9.09%,女患儿异常核型10例,占比90.91%,其中主要异常核型为易位,占比45.45%(5/11),其他还包括倒位、重复和缺失等异常。对于易位和倒位,传统研究认为染色体发生易位或倒位后遗传物质没有缺失或增加,进而不会引起相应的临床效应,但会引起男性生精障碍、女性不孕不育、反复流产及不良孕育等生育问题[16]。但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当相互易位或倒位的断裂处涉及矮小相关基因或发生基因融合,也会导致身材矮小或生长发育迟缓等表型[17]。因此对染色体易位的患儿应提供详细的遗传咨询服务并提供生育方面建议,避免患儿成长到生育期发生多次流产及娩出畸形胎儿。

  综上,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X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是身材矮小患儿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对于身材矮小的患儿,尤其是女患儿,应该尽早进行染色体分析检测,以便协助临床医师尽早查明病因,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避免患儿错过最佳生长期,造成身材矮小、子宫及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等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对患儿进行心理辅导和婚前及生育前指导,防止下一代身材矮小患儿的出生,这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LIANG H,MIAO H,PAN H,et al.Growth-Promoting therapies may be useful in short stature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skeletal abnormalities caused by acan heterozygous mutations:Six chinese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Endocr Pract,2020,26(11):1255-1268.

  [2]秦利,王和,赖怡,等.1 846例身材矮小儿童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1,38(2):194-196.

  [3]宋银森,范天黎,马金元.2 250例身材矮小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25(2):81,53.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5]乔旭刚.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国际命名体制(ISCN)[J].优生与遗传,1989,18(1):66-67.

  [6]GURSOY S,HAZAN F,AYKUT A,et al.Detection of SHOX Gene vari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keletal abnormalities with or without short stature[J].J Clin Res Pediatr E,2020,12(4):358-365.

  [7]XIE P,LI Y,CHENG D,et al.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results of blastocysts from 12 non-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carriers with chromosome fusion and comparison with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carriers[J].Fertil Steril,2021,116(1):174-180.

  [8]何轶群,郭莉,张忆聪,等.605例身材矮小症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37(11):1301-1303.

  [9]郭玉秀,崔燕,曾碧荷,等.特纳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表现特点[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2):221-226.

  [10]GRAVHOLT C H,ANDERSEN N H,CONWAY G S,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care of girls and women with Turner syndrome:proceedings from the 2016 Cincinnati International Turner Syndrome Meeting[J].Eur J Endocrinol,2017,177(3):G1-G70.

  [11]李中会,程昕然,苟鹏,等.69例特纳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11):66-69.

  [1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性腺学组.特纳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3):181-186.

  [13]李林飞,杨俊梅,宋银森,等.郑州地区1 287例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10):63-64.

  [14]李静,陈雪,刘晓丽,等.92例特纳综合征核型和表型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9):58-62.

  [15]张美瑜,徐玉婵,韦德宁,等.广西柳州地区729例身材矮小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8):10-12,47.

  [16]陈伟伟,刘焕欣,刘晶,等.儿童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及遗传学诊断[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4):381-386.

  [17]庄宇珊,洪桂华.莆田地区39例染色体平衡易位临床效应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36):180-1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5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