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摄食训练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2 11:44: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摄食训练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92 例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给予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训练总有效率和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训练第 3、7、 15 天,观察组 SS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训练总有效率为 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期间,两组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 用摄食训练可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SSA 评分,提高训练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关键词】 摄食训练,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eeding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O Hongmei, LI Huiying*, HAN Xiaomi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523000 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eeding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92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6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eeding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 score, the total training effective rate, and incidence of dysphagia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On the 3rd, 7th and 15th day of training, the SS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ain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4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uring the train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feeding training can reduce the SSA scores of th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and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aining.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Feeding training; Stroke; Dysphagia; Swallowing function; Complication

  吞咽功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 极易发生呛咳 [1-2] 。摄食训练可增强卒中后吞咽障 碍患者吞咽协调性,继而改善其吞咽功能 [3] 。本文 观察摄食训练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本院收治的 92 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 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诊 断标准 [4] ;年龄 45~80 岁。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 碍;拒绝配合研究;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及 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6 例。观察组: 男 28 例, 女 18 例; 年龄 46~76 岁, 平均(58.65±7.82) 岁。 对照组: 男 27 例, 女 19 例; 年龄 45~75 岁, 平均 (58.63±7.8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吞咽 治疗仪(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公司)治疗,采用双 电极,第一电极片放置在舌骨上肌群、第二电极放 在第 7 颈椎处,20 min/ 次,1 次 /d; 医护人员使用 事先制备好的冰棉棒及冰袋给予患者冰刺激,患者 取半卧位,使用冰棉棒刺激其咽部,范围包括前后 腭弓、软腭、咽后壁,使用冰袋刺激患者下颌、面 颊,30 min/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摄食训练。(1)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容积 - 黏度吞咽测试评估患者 吞咽功能,参考其结果制订摄食训练策略。(2)舌肌训练(10 min/ 次,1 次 /d)。使用拔舌器拉伸 患者舌头,反复动作;在患者具备一定舌头控制能 力后要求其伸出舌尖,向左右两侧摆动至口角,随 后摆动至上下腭;鼓励患者多做卷舌;使用压舌板 按压患者舌根及舌尖,促进其吞咽反射的发生;指 导患者家属使用震动棒刺激口腔及舌体。(3)空 吞咽及点头样吞咽(5 min/ 次,2 次 /d)。空吞咽 是指用手指反复刺激患者下颌,促进其口腔黏液分 泌,随后指导患者吞咽;点头样吞咽是指患者在向 下低头的同时做吞咽动作。(4)发音训练及咳嗽 训练(20 min/ 次,1 次 /d)。指导患者进行鼓腮、 闭唇训练, 张口发“a”“yi”等音。使用呼吸训 练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口鼻呼吸模式及增加咳嗽 运动, 练习“吸气 - 屏气 - 吞咽 - 咳嗽”程序, 增 加咳嗽力量。(5)进食训练(3 次 /d) 。患者取 坐位或健侧卧位。最先选择胶冻状食物,包括鸡蛋 羹,随后过渡到糊状食物,如芝麻糊、米糊、米粥 等;最后到流质食物。进食过程全程监控,进食训 练结束后主动咳嗽清理,口腔清洁。一口量训练: 一般先以少量(流质 1~3 mL)尝试, 然后酌情增加, 吞咽后紧接着咳嗽, 清除残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 餐具选择:选用边缘钝厚的餐具,勺柄较长且容量 5~10 mL 的汤勺为宜, 便于精确放置食物及控制每 勺食物量。调整进食速度:指导患者以较缓慢的速 度摄食、咀嚼和吞咽,每餐进食用时控制在 45 min 左右为宜。两组均训练 15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和训练第3、7、 15 天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 [5] 。量表 总分 18~46 分, 分数越高提示吞咽功能越差。(2) 比较两组训练效果,将洼田饮水试验判断作为判断 标准。显效: 吞咽障碍缓解至 2 级, 吞咽功能接近正常;有效:吞咽障碍显著改善;无效:训练前后 吞咽功能未见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患者取端 坐位,在杯中倒入 30 mL 纯净水,观察患者是否存 在呛咳情况。1级:一次性饮完杯中水, 无呛咳;2级: 2 次以上饮完水, 无呛咳; 3 级: 一次饮完, 有呛咳; 4 级:2 次以上饮完, 有呛咳;5 级:无法饮完所有水, 呛咳严重 [6] 。训练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3)比较两组训练期间吞咽障 碍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 年龄、 SSA 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x(—)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性别、训练总有效率、吞咽障碍并发 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 SSA 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 组 SS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第 3、7、15 天,两组 SSA 评分均低于训练 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训练效果比较 观察组训练总有效率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训练期间, 对照组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 15.22%,观察组 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 2.17%,两组吞咽障碍并 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3 讨论

  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引发肺部感染、营养不良、 萎缩性胃炎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7-8]。

  吞咽治疗仪的原理是使用中频 / 低频脉冲刺激电流 在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发挥外周运动神经去极化的 作用,达到促进局部肌肉收缩的目的,可促进口 咽部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的灵活性及协调 性 [9]。冰刺激可加速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唾液分泌, 刺激其出现吞咽反射 [10]。而摄食训练可有效促进卒 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第 3、7、15 天,观察 组 SS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训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分析原因为摄食训练可直接锻炼患者吞咽相关 组织及肌肉。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容积 - 黏度吞咽 测试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可提高康复训练方案的针 对性, 适应患者的康复需求 [13]。舌肌训练从被动运 动、辅助运动、主动运动多角度安排训练方案,可 有效刺激舌肌,增强舌肌功能。空吞咽训练可有效 强化患者吞咽反射, 提升吞咽发生的敏感度及速度。 点头样吞咽训练原理是颈部后仰状态时会厌部会变 狭窄,进而导致食物残留,而点头样动作能打开会 厌,清除滞留食物,同时该训练具备更高的阻力, 可作为吞咽训练的强化训练方法,在锻炼患者摄食 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4-16] 。发音训练及咳嗽训练 可强化患者口唇闭合能力。进食训练有利于患者吞 咽功能重建。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训练期间,两组吞咽障 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 用摄食训练未增加安全风险。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 量较少, 观察时间短, 其结果尚需后续加大样本量, 延长观察时间,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摄食训 练可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SSA 评分, 提高训练 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

 
  参考文献

  [1] 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 .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 (15):55-57.

  [2] 王文,朱文欣,刘康永 . 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 18 (18):2725-2728.

  [3] 陈大琼,邓清桂,曾继红 . 摄食训练联合个性化口腔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患者的干预效果 [J].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2021.7(10):25-28.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2019[J]. 中华神经科 杂志,2019.52(9):710-715.

  [5] 徐艳华,李熠,戚仁佳,等 . 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3):97-100.

  [6] 刘妮,郑则广,李有霞,等 . 洼田饮水试验和简单 2 步吞咽激发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误吸的应用 价值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10):904-908.

  [7] 杨秀平,赵尧辉,冯玉婧,等 . 肌电生物反馈干预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吞咽相关肌肉系统功能状态 的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23):2508-2512.

  [8] 常娥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 (2):337-340.

  [9] 冯娅,何小燕,曾静,等 . 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J]. 西部医学, 2022. 34(6) :856-860.

  [10] 丁勇, 赵焰 . 针刺配合中药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世界科学技术 - 中医药现代化,2022.24(7):2877-2882.

  [11] 黄绍春,徐建珍,刘莉,等 . 直接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41(12):920-923.

  [12] 王慧娴,宋艳丽,卢楠楠 . 基于容积黏度试验介导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26(19):121-123.

  [13] 张晓梅,曹猛,邓秋琳,等 . 经容积黏度试验介导的早期摄食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的影响 [J]. 护理研究, 2019.33(14):2387-2390.

  [14] Vose AK, Marcus A, Humbert I. Kinematic Visual Biofeedback Improves Accuracy of Swallowing Maneuver Training and Accuracy of Clinician Cues During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 PM R,2019.11(11):1159-1169.

  [15] H ä gglund P, H ä gg M, Wester P, et al. Effects of oral neuromuscular training 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among older people in intermediate care-a cluster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J]. Age Ageing,2019.48(4):533-540.

  [16] Robinson HF. Enhancing the learning and supervision framework for training in 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J].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21.29(3):204-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3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