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15:50: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为临床多发病,是一种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发展转变而来的疾病,其以造成肺持 续性气流阻力不可逆为主要发病特征,患者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和肺功能受损。目前对 COPD 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 制复杂,多认为与遗传、吸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现就 COPD 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为临床探寻抑制 COPD 疾病发展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病死率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全 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全球每年每 10 万人中有 41.9 人 因 COPD 死亡 [1]。COPD 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 异常的气道炎症为其病理特征,但 CODP 的发病机制至 今未完全明确,遗传、吸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均与 该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故研究其发病机制对临床制定治疗 策略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2]。因此, 现就 COPD 疾病的 发病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1 COPD 的临床症状

  COPD 是一种多发于中年群体的进行性疾病,以肺部 的病理变化和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因气道和肺对有害气 体或有毒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因此其气流受限多呈 进行性发展。COPD 的典型表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远端 气道和肺实质病变、肺气肿、大气道炎症和重塑等,标志 性症状包括渐进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3]。COPD 初期 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慢性咳嗽,但也有少数患者检查发现虽 有气流受限情况但无咳嗽症状,患者通常早晨咳嗽较重, 且呈间歇性,随着患者病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早晚 或整日均有咳嗽。咳痰也是 COPD 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 患者通常在咳嗽后咳少量的痰,也有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痰为白色泡沫或黏液性,且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出现 脓性痰。COPD 的标志性症状为呼吸困难或气短,早期该 症状仅出现在体力劳动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导致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或呼吸困难。部分患 者,特别是重症患者还会出现喘息和胸闷症状,但该症状 不是 COPD 的特异性症状, 而是与患者劳动后呼吸费力、 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此外,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 外周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均为 COPD 患者的全身性症状。 COPD 患者常年受病痛折磨,还会出现焦躁不安、抑郁等 负性情绪。

  COPD 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经诊断, 患者可呈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胸 部触诊时双侧语颤减弱;肺部叩诊音呈过清音,肺下 界、肝浊音界以及心浊音界缩小;肺部听诊见呼吸音减 弱,呼气期延长,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会闻及干湿 啰音。

  2 COPD 的发病机制

  2.1 遗传因素 COPD 具有遗传易感性,目前已知的遗 传因素有 α1- 抗胰蛋白酶(AAT)缺乏,该因素可提高 COPD 的发病率 [4] 。弹性蛋白酶能够清除肺部的病原菌, 但当弹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活性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 降、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等。AAT 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 合成并分泌的蛋白酶抑制剂,可经血液扩散至肺泡细胞, AAT 能够有效地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5] 。因此 AAT 缺乏,会使机体弹性蛋白酶 / 抗弹性蛋白酶不平衡, 可导致肺防御机制下降,中性粒细胞流入肺部,引发肺气 肿,导致 COPD。

  2.1 烟草烟雾 烟草烟雾是诱发 COPD 的重要环境因素, 烟草烟雾中含有上千种有害物质,除了尼古丁、重金属 外,每口香烟烟雾中含有高浓度的氧化物,包括烷基、过 氧化氢的有机自由基、超氧化物、一氧化氮等。烟草中的 有害物质可以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 核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在 COPD 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6]。

  气管与支气管内壁皆被一层黏膜所覆盖,其由杯状细 胞及纤毛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杯状细胞可分泌大量黏液, 将覆盖在黏膜表面上的微小灰尘与细菌包住,阻挡其进入 肺组织深部,并借助纤毛的运动将其直接送出体外,从而 净化气管。纤毛的运动能力也是纤毛细胞本身具有的重要 生物特性,其通过有序的摆动可以排出呼吸道中的灰尘和 细菌,防止异物颗粒的沉积;呼吸道的纤毛运动保护机制 也是呼吸道屏障系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呼吸道阻塞 及清除气道表面异物颗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气道 分泌物除本身有纤毛净化通气功能之外,还可以显著增加 气道吸入空气的平均湿度和温度,维持气管纤毛活动,保 护肺功能。长期吸烟者呼吸道黏膜受大量烟草中有害物质 的长期慢性刺激,损害杯状细胞,黏膜表面分泌的黏液量 及黏稠度均增加,并破坏纤毛细胞,此时纤毛的运动较为 迟钝,气道分泌物将滞留在整个支气管中,之后以痰的形 式从口中咳出;同时呼吸道功能因纤毛运动机制的敏感性 而减弱,导致外来有害病原体吸入体内,增加呼吸道炎症 和患病风险 [7] 。但并非仅吸烟者会发展为具有显著临床症 状的 COPD 患者,被动吸烟也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症状与 COPD 的发生 [8]。

  2.2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 COPD 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指机体由于受到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刺激而产生大量的 活性氧(ROS),或因氧化剂 / 抗氧化剂动态平衡失衡而 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引起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损伤。肺脏 有丰富的血供及较大的呼吸面积,加上其与外界相通,暴 露于较高的含氧环境中,极易受到氧化应激介导的组织 损伤。

  烟草烟雾、生物燃料、污染的空气及炎症细胞均可 成为氧化剂的来源。外源性氧化剂如烟草烟雾中含有超 氧阴离子、氮氧化物等,污染的空气中含有的臭氧、一 氧化氮等可增加气道中 ROS 的含量,当超过抗氧化剂 清除能力, ROS 无法被及时有效清除时, 将发生氧化应 激反应,通过损伤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脂质、糖类、蛋 白质等)导致气道上皮发生损伤,最终发生气道慢性炎 症 [9- 10] 。内源性氧化剂主要来自于嗜酸粒细胞、巨噬细 胞等炎症细胞,COPD 患者气道和肺泡中活化的炎症细 胞数量增加, 可释放大量的 ROS;此外, 游离的铁离子也可以诱导脂质过氧化,生成脂质过氧化物介导氧化损 伤, 使细胞内氧化还原失衡, 造成细胞死亡 [11]。氧化应 激可通过直接损伤气道和肺部、激发气道炎症反应、促 使蛋白酶 -抗蛋白酶失衡等多种途径导致 COPD 的发生 和发展。

  2.2.1 气道和肺损伤 气道和肺部 ROS 含量过多将直接 损伤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使气道上皮的防御能力降低, 易受外界刺激引发感染和炎症。ROS 能攻击细胞膜磷脂中 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破坏膜结 构,从而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使细 胞代谢、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溶酶体膜遭到损伤破裂而 释放出水解酶,导致细胞溶解而使细胞死亡 [12] 。脂质过 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自由基,不仅能够通过攻击细胞中 的酶和蛋白质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还能与 DNA 发生交 联,从而破坏核酸 [13] 。脂质过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醛类物 质可诱导半胱天冬酶激活,发生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从 而促使细胞凋亡 [14]。COPD 患者肺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加 可破坏肺泡间隔,引发肺气肿。

  2.2.2 气道炎症反应 COPD 患者气道和肺部中 ROS 增 加可导致促炎基因表达。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可使 组蛋白乙酰化,中和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上的正电荷,降低 DNA 和组蛋白的结合能力,促进 DNA 与转录因子结合, 促进基因转录,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可使组蛋 白去乙酰化,使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 DNA 结合,抑制基 因转录。ROS 可通过降低 HDAC 活性而使 HAT 活性增加, 并同时作用于细胞内部信号分子,如促炎因子核因子 κB ( NF-κB),增加促炎基因的转录,导致促炎因子产生 [15]。 而促炎因子可诱导炎症细胞大量聚集在肺脏,引发肺部炎 症反应,并且炎症细胞可进一步引起 ROS 增加,导致氧 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反应与气道炎症反应相互作用,互 为因果。

  2.2.3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ROS 可诱导中性粒细胞释 放大量蛋白酶,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破坏肺弹性 纤维, 诱发肺气肿形成。ROS 还可氧化 AAT 活性中心的 蛋氨酸残基,形成蛋氨酸亚砜,导致 AAT 失去酶活性, 造成蛋白酶-抗蛋白酶比例失衡,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减 弱,导致肺实质破坏及肺气肿形成 [16]。

  临床一直依赖肺功能检查和临床症状诊断 COPD 并 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但肺功能不能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因 此寻求能准确评估 COPD 活动度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 义。机体血、尿、诱导剂、呼出气体冷凝液(EBC)中的 氧化产物水平可以评估 COPD 患者的氧化负荷, 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其氧化应激标志物包括EBC 中的 过氧化氢和酸碱度、脂质过氧化产物(如 8- 异前列腺素、丙二醛 /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蛋白质氧化或硝化产物 (如 3- 硝基络氨酸、蛋白质羰基含量) ,DNA 损伤产物 (如 8- 羟基脱氧鸟苷)等 [17]。尽管临床评价氧化应激的生 物标志物较多,但尚未发现一种氧化损伤标志物能鉴别诊 断 COPD 和其他肺部炎症疾病。

  2.3 炎症反应 COPD 是一种以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 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与 炎症反应相关。在病原体进入气道后,将攻击气道上皮 细胞,破坏黏膜屏障,气道自净排菌能力下降,黏蛋白 大量蓄积并为致病菌提高良好的培养环境,使其不断繁 殖,加重感染,促使疾病进展。肺血管内壁存在大量血 管活性物质和受体,当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或 损伤后,会出现功能紊乱,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白 细胞介素 - 1 β( IL- 1 β)、白细胞介素 -6 ( IL-6)、肿瘤坏 死因子 α ( TNF - α )等。此时,机体中炎症因子和炎症 细胞表现活跃,炎症因子互相促进分泌,巨噬细胞浸 润,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这些炎症介质均可以参与 破坏肺结构,引起气道平滑肌增生、血管内膜增厚、肺 泡异常融合等病理变化,导致气道重塑、气流受限、肺 气肿等,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并引发呼吸衰 竭 [18]。COPD 炎症除存在于肺脏外,也可致全身炎症反 应,表现为全身氧化负荷异常增高、炎症细胞异常活 化、循环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异常升高等,使患者 活动能力受限,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预后。临 床发现,COPD 患者肺小动脉内壁存在炎症细胞浸润, 且浸润的炎症细胞越多,炎症反应程度越剧烈,表明炎2.3.1 IL- 1β IL- 1 β 为一种促炎因子,主要由白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广泛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 节过程。IL- 1 β 分泌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 白 3 ( NLRP3)炎症小体有关,当细菌或病毒感染机体时, 病原生物表面的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可激活 NF-κB 产生白细胞介素 -8 ( IL-8),激活信号可导致含半 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 1 ( Caspase- 1 )产生,刺激 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大量活性 IL- 1 β,进而刺激 T 淋巴细胞 分泌干扰素 -γ 和白细胞介素 -2 ( IL-2),同时作用于气道 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上调 IL-6、IL-8 ,达到促炎作用, 加重肺部损伤 [20]。

  2.3.2 IL-6 IL-6 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 淋巴 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其可增强炎症部位细胞 黏附分子的表达,刺激中性粒细胞活化并迁移到气道,导 致气道免疫功能紊乱,气道组织被破坏,引起气道高反应 性 [21] 。杨阳等 [22] 研究发现,在 COPD 患者中检出的 IL-6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表明其与 COPD 患者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联。

  2.3.3 TNF-α TNF-α 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 的特异性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TNF-α 能够 刺激炎症细胞释放 ROS、蛋白水解酶及脂类,诱导炎症 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激活内皮细胞的表面黏附受体,促 进组织纤维增生,并通过释放蛋白酶破坏肺结构;其同样 可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刺激其分泌大量内皮素- 1.发 挥促进气道内细胞增殖和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引起气道重 塑 [23] 。刘雪娇 [24] 的研究表明,COPD 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TNF- α 水平越高,表示 TNF-α 水平升高是 COPD 的重要 特征。

  2.3.4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机制可以直接促进 机体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黏液,进而导致肺实质被 破坏。此外,中性粒细胞能够释放多种蛋白酶,蛋白酶 可以分解肺间质连接蛋白,使呼吸性支气管扩张造成肺气 肿,导致机体产生各种病理变化 [25] 。因此中性粒细胞在 COPD 患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表 达与释放可以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

  2.3.5 基质金属蛋白酶 -9 ( MMP-9) MMP-9 是基质金 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含量最大的酶,可由平滑肌细胞、中 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其能够 破坏肺泡基质成分,降低肺泡弹性回缩力,扩大肺泡腔, 使气体潴留至呼吸道与肺结构中,同时 MMP-9 还能使肺 内和呼吸道内的结构复合物基底膜降解增加,增加血管的 不稳定性,有利于单核巨噬细胞穿过血管,聚集在肺泡和 呼吸道内,加重炎症反应,参与呼吸道和肺气肿的病理 过程 [26]。

  2.3.6 血小板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是新的 炎症标志物,可以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由于 COPD 患者全身均会发生炎症反应,加上缺氧,均会激活血小 板,增强血小板的黏附能力。COPD 病情初期,PLR 会有一 定程度的升高,当病情加重时,炎症反应可以促进 ROS 合成,ROS 可以直接促进血小板活化,导致血小板被大量 消耗,表现为 PLT 水平降低。肺脏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 脏器之一,由于 COPD 患者的肺功能被损害,因此在生 成血小板方面的功能会降低 [27]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除可以反映血液血小板的体积之外,还可以反映骨髓巨核 细胞、血小板生成及活性状态。由于血液中血小板消耗增 多,会导致血小板生成素合成增加,进而促进骨髓造血细 胞产生更多血小板,表现为 MPV 增大 [28]。COPD 患者病 情越严重,表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越剧烈,炎症反应中的 炎症细胞因子可以刺激骨髓生成更多体积较大、更年轻的 血小板, 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活性程度增强,可促进 5- 羟 色胺生成,进而增加血小板黏附性,诱导血管收缩及痉挛,使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病情 [29]
\

  3 小结与展雨

  COPD 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可能对社会造成巨 大经济负担,但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现阶段临床 研究上还尚未发现安全有效且可行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主要通过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进行治疗。COPD 的发 病与基因、烟草烟雾、氧化应激、机体炎症等关系密切, 临床可针对以上机制制定治疗方案,但对于彻底有效治疗 COPD 的相关临床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急诊医学质控中心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 等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中西医诊治专家共识 (2021)[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 33(11): 1281- 1290.
  [2] 贺慧 , 田玉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J]. 实用医技杂志 , 2022. 29(5): 549-553.
  [3] 黄晓梅 , 贺云鹏 , 许元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重叠综合征和 COPD 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 [J]. 实用医学杂志 , 2016.32(15): 2491-2494.
  [4] 任杰 , 李黎 , 钟雪梅 , 等 . α1- 抗胰蛋白酶基因 3'UTR 区功能及与COPD 的关系研究 [J]. 医药前沿 , 2021. 11(9): 63-64.
  [5] 蒋伟 , 王妍 . 人 α1- 抗胰蛋白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20. 33(11):1317- 1320.
  [6] 任周新 , 赵迪 , 沈俊岭 , 等 . 烟草烟雾暴露结合基因工程小鼠在COPD 药物靶点及机制研究的应用进展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 37(4): 459-462.
  [7] 陈琳 , 孙瑜 , 吴宇晗 , 等 . 戒烟时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肺纤毛运动的影响 [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 15(1): 58-61.
  [8] 王洪琳 , 张志忠 , 张海洋 , 等 . 建筑工人烟草烟雾暴露与呼吸道症状关联性的分类树分析 [J]. 热带医学杂志 , 2018. 18(4): 449-452.
  [9] 蒋雪莲 , 钟萍 , 黄成亮 , 等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和氧化应激能力与肺功能的关系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 40(1): 40-45.
  [10] 孔德慧 , 范中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空气污染相关性研究进 展 [J]. 中国公共卫生 , 2021. 37(9): 1438- 1442.
  [11] 钟琳晔 , 杨汀 , 肖飞 . 氧化应激及其评价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中的作用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14. 37(7): 524-527.
  [12] 程浩 , 宋立成 , 韩志海 . 氧化应激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国际呼吸杂志 , 2018. 38(11): 866-870.
  [13] 徐瑫 , 曹丽敏 , 周敏 , 等 . 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J]. 公 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2020. 31(2): 122- 125.
  [14] 刘娅钦, 马丽, 刘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16. 21(6): 1113- 1117.
  [15] 高梦丽 , 曹洁 , 冯靖 , 等 . 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与重叠综合征患 者的氧化应激和系统性炎症 [J]. 国际呼吸杂志 , 2014. 34(5): 395- 400.
  [16] 宋一菲 , 李晓娜 , 王思佳 , 等 . 氧化应激对 hKCFs 抗氧化酶、炎 性因子和基质重塑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太原理工大学 学报 , 2021. 52(3): 502-508.
  [17] 郭美华 , 王健 , 钟南山 , 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化应激生物标 志物研究进展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15. 38(12): 931-934.
  [18] 刘俊楠 , 李萌 , 刘通 , 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 展 [J]. 吉林中医药 , 2022. 42(4): 489-492.
  [19] 边佳 , 赵友林 , 张兵 . 肺康复疗法对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 2017. 28(17): 2765-2768.
  [20] 张镜锋 , 谢剑斌 , 梁淦桐 . 老年 COPD 患者血清 hs-CRP、IL- 1β、TNF-α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海南医学 , 2018. 29(10): 1401- 1403.
  [21] 钟萍 , 范贤明 , 蒋雪莲 , 等 . 吸烟对 COPD 稳定期患者血清 IL-6、 IL- 18、CC16 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J]. 山东医药 , 2017. 57(25): 27-30.
  [22] 杨阳 , 杨雁 . COPD 缓解期患者血清PCT、IL-6、hs-CRP 水平对急 性加重的预测作用 [J]. 广东医学 , 2017. 38(10): 1531- 1533. 1537.
  [23] 符英 , 蔡晓玉 , 钟巧 , 等 . COPD 患者血清 sCD40L、TNF-α 及 MMP-9 水平及意义 [J]. 河北医学 , 2021. 27(5): 746-751.
  [24] 刘雪娇 . COPD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 IL- 17、IL-35 和 TNF-α 的 表达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7. 14(12): 1836- 1837. 1843.
  [25] 黄燕 , 党傲 , 张家春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 加重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22. 19(1): 161- 164.
  [26] 吴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VEGF 水平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18. 23(1): 79-83.
  [27] 郁利萍 , 马建宁 , 刘敏 , 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小板和淋 巴细胞比值水平与其发生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1): 1318- 1321.
  [28] 张辉 , 伍冬冬 , 马东波 , 等 . 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预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近期预后的临床价 值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020. 39(6): 627-631.
  [29] 王江莎 , 肖建军 . 老年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 与CAPS 评分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2): 108- 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1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