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5 14:35: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9 月 该院收治的 4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应急流程) ,选取 2021 年 1— 10 月该院收治的 4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为观察组(采用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 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实施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 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医生到达时间、医生评估时间、评估结束转移至 CT 室时间、CT 检查时间、CT 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等均 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溶栓后 1、24 h、出院时,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溶栓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 中患者溶栓治疗可缩短实施溶栓时间,降低 NIHSS 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规卒中应急流程。

  【关键词】 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NIHSS 评分,急救,满意度

\

 
  Application effects of optimized in-hospit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i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YU Bixia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Longyan 364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optimized in-hospit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i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and 4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optimized in-hospit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The thrombolysis time,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rombolysis. Results: The arrival time of doctors, the evaluation time of doctors, the time from the end of evaluation to CT, the time of CT examination, the time from the end of CT to the beginning of thromboly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1 and 24 h after thrombolysis and at discharge,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rombolysis,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ptimized in-hospit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for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n shorten the thrombolysis time, reduce the NIHSS score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Keywords】 Optimized the in-hospital stroke emergency process;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rombolysis; NIHSS score; Emergency;

  Satisfaction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患者脑部供血动脉闭塞 或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 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复发率高、 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 [1] 。溶栓是治疗急性缺 血性卒中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早进行溶栓治疗 成功率越高,风险越低,而超过时间窗则增加治疗 风险,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 [2]。临床上将溶栓治疗时间窗定在发病 4.5 h 以内, 但常规急救流程比较复杂,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治疗 时间 [3] 。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 中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本文观察优化院内 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中的应用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本院收治的 4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卒中应急流程) ,选取 2021 年 1— 10月本院收治的 4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 组(采用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 [5] ;头颅 CT 检查确诊;急 性起病, 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首次发病; 发病至治疗时间 <4.5 h。排除标准:严重昏迷; CT 检查为高密度病灶;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有脑 出血、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病史。患者及其 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 照 组: 男 22 例, 女 18 例; 年 龄 35~78 岁, 平 均 (56.37±3.68) 岁。观察组: 男 20 例, 女 20 例; 年 龄 37~79 岁, 平 均(58.45±3.37) 岁。 两 组 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 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应急流程。(1) 患者发病入院急诊就诊,由急诊医生判断患者病 情是否符合溶栓适应证,排除溶栓禁忌证后联系 神经科主任,由其决定是否采取溶栓治疗; (2) 神经科主任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若决定采取溶栓 治疗即刻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启动溶栓治疗 程序,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剂量为 0.9 mg/kg; (3)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取药后即刻将总剂量的 10%在1 min内静脉推注, 剩余90%行1 h持续滴注; (4) 用药及用药 24 h 内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及 吞咽功能,辅助下肢活动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

  观察组采用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1)组 建院内卒中应急小组。由急诊科神经内科医生 3 名、 急诊护士长及急诊护士 3 名、神经内科主任及主治 医生 3 名、放射科主任及检验科员工 3 名、溶栓科 室护士组成。急诊护士长担任联络协调员,通过电 话联系、协调应急小组成员、科室工作。(2) 优 化应急流程。建立卒中快速预检通道,急诊预检护 士接诊疑似卒中患者,在 1 min 内根据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和分诊量表(FAST- ED)现场评估患者病情, FAST-ED 评分≥ 4 分者 纳入卒中应急小组,分诊给急诊神经内科医生诊 治。急诊神经内科医生确认患者为溶栓时间窗卒中 患者,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开启卒中绿色通道,急 诊护士长联络协调应急小组神经内科、检验科、溶 栓单元成员,做好卒中专项准备工作。神经内科主 治医生迅速根据 NIHSS 评分评估并完善患者病史, NIHSS 评分≥ 4 分且处于溶栓时间窗者即刻进行检 验化验及影像学评估,患者完成影像学评估后即刻转移至溶栓单元完成溶栓治疗。(3) 建立卒中应 急绿色通道。急诊科护士全程陪同患者,开设绿色 通道,保证无障碍转移、检验、取药,无障碍进行 相关工作交接。(4) 卒中单元常备溶栓药物并每 日清点,常备溶栓仪器及物品,在神经内科主治 医生确认溶栓治疗后可立即取用。(5)溶栓护理: 遵医嘱给予溶栓药物, 1 min 内推注总量的 10%, 其余剂量在 1 h 内静脉注射完毕。观察患者神志、 瞳孔及生命体征;监测双上肢血压;有无寒战、心 率加快、皮疹等过敏现象;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入院 手续。(6) 每月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两次溶栓治 疗及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开展组内溶栓治疗及护理 研讨沟通交流,完善操作规范及流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实施溶栓时间,包 括医生到达时间、医生评估时间、评估结束转移至 CT 室时间、CT 检查时间、CT 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

  (2) 比较两组溶栓前与溶栓后 1、24 h 及出院时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 NIHSS 评分评估,总分42 分, 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深 [6]。(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患者及家属 治疗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估,从诊疗过程、服 务态度、等候时间、安全管理、沟通交流 5 个维度 共设置 20 题目, 各题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不满意、极不满意 5 个选项, 分别计为 5、4、3、2、1 分,总分为 100 分,分数 <60 分表示不满意,总 分 61~80 分表示基本满意、总分 >81 分表示非常满 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例数 / 总例 数 ×100%。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施溶栓时间比较 观察组医生到达时 间、医生评估时间、评估结束转移至 CT 室时间、 CT 检查时间、CT 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等实施溶栓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溶栓前后 NIHSS 评分比较 溶栓前,两 组 NIHS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溶栓后 1、24 h 及出院时,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 溶栓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5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从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7] 。该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 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致残率 [8] 。但目前我 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不 高,其主要原因为院前延误和入院后常规治疗流程 繁琐,耗时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9] 。已知优化 卒中应急流程是保证患者可在时间窗内得到溶栓治 疗的有效途径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生到达时间、医 生评估时间、评估结束转移至 CT 室时间、CT 检 查时间、CT 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等实施溶栓时间 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优化卒中应急流程中急 诊预检护士在接诊时 1 min 内对疑似卒中患者根据 FAST-ED 量表迅速评估,直接将评分≥ 4 分者纳 入应急小组, 分诊给急诊神经内科医生并陪送转运, 同时启动卒中应急机制,急诊护士长联络协调,缩 短医生到达时间和医生评估时间 [11]。同时优化卒中 应急流程建立绿色通道,由急诊护士全程陪同帮助 患者,减少了患者转移时间,卒中患者优先进行头 颅 CT 检查,缩短评估结束转移至 CT 室时间、CT检查时间 [12]。溶栓科室常备仪器、物品及药物, 接 到启动溶栓治疗通讯后可立即取用, 减少了仪器、 物品、设备等待时间,缩短了 CT 结束至开始溶栓 时间 [13]。此外, 每月定期两次的培训学习及沟通交 流会,提升了应急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和沟通协调 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4]。

  综上所述,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用于急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可缩短实施溶栓时间,降 低 NIHSS 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 规卒中应急流程。

  参考文献

  [1] 邓嫣红, 余意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 27 (2): 54-55.

  [2] 李宁, 孙培云, 周行, 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rt-PA 静脉溶栓流程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0): 144-148.

  [3] 王宁, 姜琰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卒中溶栓流程中的应用 [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 (5): 63-65.

  [4] 徐敏,王惠琴,杨红燕,等 . 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3): 204-205.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 杂志, 2018. 51 (9): 666-682

  [6] 王陇德, 王金环, 彭斌, 等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6 概要 [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 217-224.

  [7] 徐敏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rt-PA 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 (58): 109.

  [8] 陈小燕 . 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中的应用探讨 [J]. 江西医药, 2017. 52 (8): 769-771.

  [9] Liang Z, Ren L, Wang T, et al.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lean production on thrombolytic flow optimization[J]. Australas Phys Eng Sci Med, 2016. 39(4): 987-996.

  [10] 李蕊,侯雪婷 . 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 ( 11 ): 166-168.

  [11] 王喜丰,李刚,付群芳,等 . 简化院内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J]. 山东医药, 2017.57(7):57-59.

  [12] Larsen K, Bache KG, Franer E, et al. 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service system-A case report from the Treat-NASPP trial[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8. 63 (3):410-413.

  [13] 王耀辉,张重阳,孙伟,等 . 优化溶栓流程对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内延误及预后的影响 [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 (12): 1205-1208.

  [14] 卢坚芳,黄少英 . 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效果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 (37): 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81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