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无蒂息肉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胃肠道无蒂息肉患者 104 例, 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黏膜切除术组( 54 例)与高频电切术组( 50 例), 对比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胃蛋白酶原及 C 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 黏膜切除 术组与高频电切术组相比息肉完整切除率较高、术中出血率均较低、手术后开始进流食时间较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手 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较高, C 反应蛋白水平 较高,但黏膜切除术组术后与高频电切术术后相比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较高, C 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无蒂息肉与内镜下高频 电切术相比具有较高的息肉完整切除率,围术期指标表现较好,有效修复了胃黏膜的情况,升高胃蛋白酶原的水平,炎症反应较低,且 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切术,胃肠道无蒂息肉,胃蛋白酶原,C反应蛋白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d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essile polyps
Yan Xuefang, Yang X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2152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d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essile polyp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4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essile polyps admitted to the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2 were divided into mucosal resection group (n=54) and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resection group (n=50)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polyp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levelsof pepsinogen and C-reactive protei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igh-frequency electrosurgery group, the mucosal resection group had a higher rate of complete polyp resection, lower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rate, and shorter time to start liquid food after surger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levels of pepsinogen I and pepsinogen Ⅱ and C-reactive protein were higher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surgery than before surgery, but the levels of pepsinogen in the mucosal resection group after surger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high-frequency resection. The levels of I and pepsinogen Ⅱ were higher, and the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was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resec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essile polyps has a higher complete polyp resection rate and better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effectively repairing the gastric mucosa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pepsinogen,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 reduced, and the incidence of excessive adverse reactions will not increase during treatment, and the safety is high.
Keywords: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High-frequency electrosurgery;Gastrointestinal sessile polyps; Pepsinogen; C-reactive protein
胃肠道息肉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 的消化系统疾病 [1] ,需要选择手术治疗 [2] ,其中无蒂息 肉作为常见的息肉类型,在临床上需要采用高频电切除 术治疗,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利用外科器械的高频电压 对病灶组织产生加热的效果,以此将病变组织及正常组 织分离,从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不过在实际临床工 作中我们发现,传统高频电切术治疗非常容易对局部组 织造成过度的损伤,术后出血风险也较高。因此,选择 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3] 。内镜下黏膜 切除术作为一种在内镜下所实施的息肉切除术联合内镜 下黏膜注射术治疗类型,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将病灶处黏 膜组织实施大块切除术后达到根治的目的,与既往手术 操作方式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例如适应症范围较广以及 创伤较小等,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高频电切除 术治疗方法相比何种治疗手段更具突出效果,仍然值得 进一步的研究 [4] 。胃蛋白酶原作为一种主要由胃蛋白酶 所分泌的无活性前体,可按照生化性质、免疫原性以及 细胞来源等分为 PG Ⅰ及 PG Ⅱ两个亚群, 该指标的高低 可用于反映胃黏膜部位的分泌功能 [5]。C 反应蛋白作为一 种用于反映机体感染或者组织损伤的急性指标,可对补 体产生刺激激活的作用,还可对吞噬细胞的吞噬产生调 理效果 [6] 。现江苏盛泽医院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 肠道无蒂息肉的效果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相比,并对胃蛋 白酶原及 C 反应蛋白指标进行观察,旨在获得更好的预 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江苏盛泽医院自 2019 年 2 月 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胃肠道无蒂息肉患者 104 例,按照 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黏膜切除术组( n=54)与高频电 切术组( n=5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 1.本次试验经江苏盛泽医院医 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均在江苏盛泽医院 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胃肠道无蒂息肉 者;②息肉直径≥ 1 cm ;③不存在 EMR 及高频电切术治 疗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者损伤 者;②合并消化道急性穿孔者;③手术前合并了无法控制 的重度感染者;④行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发现已经存在了 黏膜下浸润的影像学征象者;⑤进入研究前长时间口服抗 凝药物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⑥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了常规胃肠镜 检查,完善心电图、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及传染四项 指标的检查。高频电切术组给予高频电切术治疗,方 法:对多功能监护仪与麻醉机连接后,为患者给予鼻导 管吸氧,预先 3 min 静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 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4172.规格: 5 mL ∶250 μg ) 3~5 μg,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丙 泊酚(湖北佳康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282.规 格: 20 mL ∶200 mg ) 1~2 mg/kg,待患者进入到麻醉状态 之后插入内镜,在操作过程当中注意动作轻柔,以此避 免对患者的消化道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待病灶部位明确之后,采用高频电对病灶进行完整地切除,并在创 面给予常规止血。黏膜切除术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治疗,方法:内镜的置入及操作方法与高频电切术组一 致,在明确息肉病灶之后,在病灶基底部选择 1~2 个注 射点,使用注射针进入到息肉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并在 每个注射点内注射 1.5~2 mL 的 0.3% 靛胭脂注射液(南 徽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20520.规 格: 10 mL ∶40 mg)。待病灶完全隆起之后将注射针拔 除,用圈套器将病灶套住,收紧之后给予通电,以此彻 底地将病灶切除,其中,对病灶体积过大者采用分次分 块的方式切除。对创面较小的患者,则通过在创面表面 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2021301.规格: 1 mL ∶ 2 mg)达到止血 目的;对创面较大的患者,通过使用钛夹缝合达到止血 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通过在治疗 后利用内镜判断息肉完全脱离原病灶,无残留)、围术期 指标、手术前后胃蛋白酶原及 C 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同 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①围术期指标包括了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率(采用内镜术中出血分级进行判断,统计 出血分级为 C 级患者所占比例)、手术后开始进流食时间(以患者术后能否正常排气作为进流食的指征)及住院时间 (以患者能够正常进食进水,下床活动,经过检查判断各项 生命体征指标稳定为出院指征)。②分别在手术前以及手 术后的 24 h 抽取患者的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 5 mL,将 收集的静脉血放入至离心机(济南欧莱博技术有限公司, 型号为:BH- 16MR)中做离心处理,离心速度 3 000 r/min, 共离心 10 min,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C 反 应蛋白测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购买自上海齐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手术 前后取患者的胃液标本,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进行测 量。③对围术期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不良反应类型 包括出血、穿孔、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整理。计数资料用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 料以 (x ±s) 表示,采取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围术期指标对比 黏膜 切除术组患者与高频电切术组相比息肉完整切除率较高、 术中出血率均较低、手术后开始进流食时间较短,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 C 反应蛋白 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 原Ⅱ水平均较高,C 反应蛋白水平较高,但黏膜切除术组 患者术后与高频电切术术后相比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 原Ⅱ水平均较高,C 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3.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胃肠道无蒂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一 般情况下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表现, 绝大多数的患者经 过消化内镜检查时发现, 若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非常容 易导致继发性的糜烂、出血等一系列表现, 甚至导致恶化, 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7]。目 前, 内镜下息肉的治疗方式较多, 疗效各异, 既往临床工作 中所使用的高频电切术在治疗胃肠道无蒂息肉时不仅可获 得清晰的操作视野, 也易于将息肉切除, 获得了非常大的应 用优势,不过其实际临床效果仍然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8]。 有报道指出, 部分患者在实施高频电切术治疗时存在着一定 的不完全切除率, 且手术切除操作的难度较大, 存在一定的 围术期出血以及穿孔等并发症风险 [9-10] 。因此,寻找一种安 全性更高的手术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新 型的操作技术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在治疗时通过在息 肉的基底部位注射合适剂量的靛胭脂与肾上腺素混合物将 息肉抬举, 之后采用圈套器将息肉进行套切, 与常规高频电 切除术操作方法相比可保证将病变的黏膜组织全部清除, 且 黏膜肌层也不容易受到损伤与影响, 以此保证获得良好息肉 切除率的同时,也确保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11-12]。
在本次研究中,江苏盛泽医院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无蒂息肉进行观察,结果可 见,黏膜切除术组与高频电切术组相比息肉完整切除率较 高、术中出血率均较低、手术后开始进流食时间较短。上 述结果说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操作期间通过在术前于息 肉的基底部注射药物溶液以促进息肉膨胀,由此增加黏膜 下层的厚度,在其基础上与圈套器配合后,明显降低了对 消化道黏膜造成的损伤,完整地将病变组织切除,降低术 中出血风险发生的同时,整体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在观 察不良反应时也证实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胃肠道无 蒂息肉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13- 14] 。同时本次研究增加了对 胃蛋白酶原及 C 蛋白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黏膜切除 术组术后与高频电切术术后相比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 原Ⅱ水平均较高,C 反应蛋白水平较低,结果可见,内镜 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无蒂息肉可通过改善胃黏膜的情 况,使得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同时该手术操作方法也避 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损伤相对较小,对胃肠道所 产生的不良刺激较轻,炎症反应较少,C 反应蛋白水平升 高程度也相对较低,综合预后表现更好 [15]。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无蒂息肉与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相比具有较高的息肉完整切除率,围术 期指标表现较好,有效修复了胃黏膜的情况,升高胃蛋白 酶原的水平,炎症反应较低,且治疗期间不会增加过度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钟劢文 , 何丽萍 , 何惠平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2018. 20(4): 79-81.
[2] 王小东 , 邢军 , 麻继锋 , 等 .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回顾性研究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 25(1): 73-75.
[3] 刘利平 , 王莹 , 曹鹏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疗效分析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 2018. 23(3): 374-377.
[4] 黄炳保 . 无痛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应用疗效及安全性 [J/CD].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 2019.3(17): 28-30.
[5] 王凯 , 韩怡 . 血清胃泌素 - 17、胃蛋白酶原与胃息肉相关性研究 [J]. 临床军医杂志 , 2021. 49(3): 270-272.
[6] 刘飞燕 , 毕青美 , 张红梅 , 等 . 内镜下胃隆起病变切除术后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J]. 中国医药 , 2020.15(1): 87-91.
[7] 李耀东 , 邓家征 , 邓宏 , 等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及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随机对照研究 [J]. 心理医生 , 2016.22(22): 3-4.
[8] 竺添雨 , 孔弘伟 , 殷清华 , 等 .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与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的治疗效果对比及分析 [J]. 当代 医学 , 2020. 26(10): 22-24.
[9] KAWAMURA T, SAKAI H, OGAWA T, et al . Feasibility of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Lesions: A Single Center Study in Japan[J]. Gastroenterology Res, 2018. 11(4):274-279.
[10] 孙建明 , 高元平 , 郝卫刚 , 等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 肉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J]. 现代消化及 介入诊疗 , 2019. 24(10): 1146- 1149.
[11] 魏晟 , 董丽凤 , 胡艳婕 , 等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与预后的影响 [J]. 临床误诊 误治 , 2020. 33(7): 79-83.
[12] 田晓锋 , 刘林霞 , 马洁云 , 等 . 内镜下黏膜切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扁平息肉的效果分析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16.20(23): 91-92.
[13] 陈治熙 , 郑丽梅 , 蔡方宙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 9(3): 210-212.
[14] 王欣 .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疗效对比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19. 25(9): 94-95.
[15] KOCHHAR G, STEELE S, SANAKA M, et al . 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Flat Colonic Polyp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J]. Inflamm Bowel Dis, 2018. 24(5): 14- 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