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该 院收治的 60 例 ACI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 (BI) ] 评分、凝血功能指标 [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 ] 水平,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29/30), 高于对照组的 73.33%(2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FI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I 评分及 PT、TT、APT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1/30), 低于对照组的 26.67%(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ACI 患者可 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尿激酶溶栓治疗,且不良反应更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神经功能缺损,凝血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反应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ONG Tan, KUANG Liqiang
(1s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Shangg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Yichun 3364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ACI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optio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efficacy,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arthel Index (BI)] scor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prothrombin time (PT), thrombin time (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ibrinogen (FIB)],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29/3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22/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and the FIB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BI score and the PT, TT and APTT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3% (1/30), which was lower than 26.67% (8/30)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l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I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mprove the level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of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lteplase; Urokinase; Neurological deficit; Coagulation function;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verse reaction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导致脑供血中断,进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神经缺损症状,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1-2]。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是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3]。尿激酶作为第一代溶栓药物,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促进血栓溶解,但用药后部分患者存在出血现象,影响患者预后。阿替普酶属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对血栓发挥定向溶解作用,且不会引起全身纤溶亢进[4]。本文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ACI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 ACI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 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中 ACI 诊断标准 [5] ,经头颅 CT 检查确诊; 符合溶栓治疗指征;发病至溶栓时间 <4.5 h。排除 标准:合并颅内出血;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精 神异常;合并急性心血管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或急 性感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近 1 个月内接受抗凝 药物治疗;近 3 个月内存在颅脑外伤史、脑部手术 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12 例; 年 龄 51~89 岁, 平 均 (65.08±3.52) 岁; 发 病至溶栓时间 1~4.5 h, 平均(2.14±0.05)h; 梗 死部位:基底核 14 例,额叶 7 例,颞叶 7 例,丘 脑 2 例;体质量指数 18~25 kg/m2 ,平均(22.04± 1.23)kg/m2 ;合并症:糖尿病 10 例,高血压 7 例。 对照组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 46~85 岁, 平均 (60.58±3.48) 岁;发病至溶栓时间 1~4.5 h, 平 均(2.09±0.11)h; 梗死部位: 基底核 12 例, 额 叶 8 例,颞叶 6 例,丘脑 4 例;体质量指数 19~ 25 kg/m2 ,平均(22.08±1.25)kg/m2 ;合并症:糖 尿病 9 例,高血压 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头颅 CT、 凝血常规 等检查,并予以降颅压、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 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注射用 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42021792, 10 万 U)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尿激 酶 50~100 万 U 与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均匀 混合,30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
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 BoehringerIngelheim Pharma GmbH& Co. KG, 注册证号SJ20160054,50mg)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阿替普酶 0.9mg/kg 与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均匀混合,取总剂量的 10% 静脉 推注,剩余 90% 于 1h 内静脉泵注完毕。
治疗期间,两组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及出血情 况,且于溶栓治疗 24 h 后复查头颅 CT。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忽视、构音障碍、 语言、感觉、肢体共济失调、上肢运动、下肢运动、 面瘫、视野、凝视、意识水平,总分 42 分,评分 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轻。(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偏瘫等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NIHSS 评分减分率 46%~89%; 有效: 临床症状有所减轻,NIHSS 评分减分率 18%~45%; 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NIHSS 评分 减分率 <18%。 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 Barthel 指数 (BI) 进行评 估,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越强。(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 5 mL,枸橼酸钠抗凝后,以 3000 r/min,离心半径 15 cm,离心 10 min,留取上 层清液,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酶时间(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5)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 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29/30) ,高于对照组的 73.33%(22/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 治疗前后 日 常生 活 活 动能力评分 比 较 治疗前,两组 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0.05) ;治疗后,两组 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 PT、TT、APTT 及 FIB 水平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PT、TT、 APTT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 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ACI 的发生与脑血管狭窄和堵塞有关,具有较 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6-7] 。临床治疗 ACI 的有效措 施是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其中尿激酶和阿替 普酶是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尿激酶可作用于纤溶 系统,降解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 原,发挥溶栓作用 [8-9] ;同时还能提高血管中腺苷 二磷酸(ADP)酶活性,抑制 ADP 诱导产生的血 小板聚集现象, 防止血栓形成 [10]。但其特异性不强, 易引起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阿替普酶与纤维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发 挥局部溶栓效果,可特异性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 促进纤维蛋白转化、降解,进而溶解血栓 [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 组,治疗总有效率、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 阿替普酶在 ACI 患者中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分 析原因为阿替普酶可促进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 合,促进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增强纤溶酶原作用,提升溶栓效果;能够有效疏 通患者脑血管,有利于重建缺血区循环及增加灌注 量,加速脑部神经细胞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状 况,进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 [13-14]。
已知 ACI 患者常继发凝血功能障碍,凝血系统 失衡可加速患者病情进展,血清 PT、TT、APTT、 FIB 是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5-16] 。本研究结果 同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 PT、TT、APTT 水平均高 于对照组,FIB 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 组,提示阿替普酶对 ACI 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 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更好。分析原因为阿替普酶 促进血栓溶解及降解凝血因子的能力更强,能够有 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凝血指标水平恢复正常, 而且对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具有较强的定向亲和力, 而对其他部位的纤溶酶原亲和力较低,因此较少引 发出血反应 [17-18]。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ACI 患者可提高 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尿激酶溶栓治 疗,且不良反应更少。
参考文献
[1] 杨棠,吴波 .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进展 [J]. 临床内科杂志,2020,37 (6): 394-396.
[2] 郑鹏宇,江顺福,白文婷,等 .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药学研究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8 ( 34 ): 54-56.
[3] 农圣芳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处方药,2021, 19 ( 5 ): 111-113.
[4] 陈兆耀,夏鑫,姚蓓蓓,等 . 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溶栓后 24 h 内使用通脑饮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J]. 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8 (13): 2147-2149.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 杂志,2018,51(9):666-682.
[6] 陈艳,李仕文,赵珊珊 . 静脉溶栓治疗轻型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0,33 ( 5 ):328-333.
[7] 蔡俊秀,辛岳,吴秀美,等 .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杂志, 2020,22 ( 2 ): 222-224.
[8] 李继红,李琼 . 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实用老年医学,2020,34 ( 3 ): 295-298.
[9] 季秀丽,杨武军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5( 1 ):63-64.
[10] Erdman MJ,Davidson KE,Haller JT,et al. Effect of AlteplaseAdministration on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 Neurohospitalist ,2020 ,10 ( 3 ) :176-180.
[11] 王健,王民,于晓敏 . 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学报,2021,33( 1 ):18-20.
[12] 安海霞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 20 ( 11 ): 1858-1860.
[13] 张小玲,李万红,柯进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 ( 17 ):33-34.
[14] 张洪亮,魏新侠,姜广亚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医药前沿, 2020,10 ( 15 ): 59-60.
[15] 孟伟建,卢蕾,高倩,等 .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 ( 9 ):56-59.
[16] 董泽,冯文,杨鹏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 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4 ( 34 ): 30-31.
[17] 林杰忠,谢桂庭,刘锦光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 Meta 分析 [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1 (7): 60-63.
[18] Ospel JM ,Menon BK ,Demchuk AM ,et al.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Medium Vessel Occlusion With and Without Intravenous Alteplase Treatment[J]. Stroke,2020, 51 ( 11 ): 3232-32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