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该院收治的 130 例行 PICC 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统计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根据是否发生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并对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130 例 PICC 置管患儿中,32 例发生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 发生率为 24.62%(32/130); 感染组胎龄 <34 周、出生体质量 <2.0 kg、 穿刺次数≥ 2 次、置管时间≥ 2 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胎龄 <34 周、出生体质量 <2.0 kg、穿刺次数≥ 2 次、置管时间≥ 2 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 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 胎龄 <34 周、出生体质量 <2.0 kg、穿刺次数≥ 2 次、置管时间≥ 2 周、发生堵管、 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感染,影响因素,胎龄,出生体质量,穿刺次数,置管时间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neonates with PICC
LIU Ge, FENG Jie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of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neonate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0 neonates with PICC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April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occurr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and non-infection group.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the neonates with PICC. Results: The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occurred in 32 cases with an incidence of 4.62% (32/130). The proportions of gestational age <34 weeks, birth weight <2.0 kg, puncture times ≥ 2 times, indwelling time ≥ 2 weeks, catheter obstruction and other invasive operations in the infect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uninfecte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stational age <34 weeks, birth weight <2.0 kg, puncture times ≥ 2 times, indwelling time ≥ 2 weeks, catheter obstruction and other invasive procedure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the neonates with PICC (OR>1. P<0.05). Conclusions: Gestational age <34 weeks, birth weight <2.0 kg, puncture times ≥ 2 times, indwelling time ≥ 2 weeks, catheter obstruction and other invasive procedures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the neonates with PICC.
【Keyword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Neonate; Inf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Puncture time; Indwelling time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技 术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能避免输液治疗过 程中的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 [1] ,降低静脉炎发 生风险 [2] 。但 PICC 置管期间易发生感染,影响患 儿预后 [3] 。本文探讨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 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 130 例行 PICC 置管的新生儿的临 床资料。纳入标准:接受 PICC 治疗且置管操作由本院护士完成; 治疗前无感染情况; 临床资料完整; 出生时间 2~26 d;首次接受 PICC 置管。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畸形;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期间发生 其他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生存时间在1周以 内;凝血功能异常或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长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30 例 患儿中, 男 72 例, 女 58 例; 孕周 28~40 周, 平均 (34.87±1.22) 周; 出生体质量 1.35~4.0 kg, 平均 (2.15±0.41)kg。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 PICC 置管。收集患儿一 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穿刺时间 (平均每次穿刺所用的时间)、穿刺次数、置管时间、 有无发生堵管、有无其他侵入性操作(除 PICC 置管外的侵入性操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 PICC 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性 感染 [4] 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 PICC 导管相关性 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穿刺时间、穿刺次数、 置管时间、是否发生堵管和有无其他侵入性操作 等) ,并对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的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130 例 PICC 置 管患儿中, 32 例发生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率为 24.62%(32/130)。
2.2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单因 素分析 感染组胎龄 <34 周、出生体质量 <2.0 kg、穿刺次数≥2 次、置管时间 ≥ 2 周、发生堵管、有 其他侵入性操作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 ;两组性别、穿刺时间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多因 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胎龄 <34 周、出 生体质量 <2.0 kg、穿刺次数≥2 次、置管时间 ≥ 2 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 PICC 置管新 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0.05)。见表 2、表 3.
3 讨论
PICC 技术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5-6] ,但 会增加感染发生风险 [7-8]。分析新生儿 PICC 导管相 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 对预防感染发生有重要意义 [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130 例 PICC 置管患儿中, 32 例发生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 发生率为 24.62% (32/130);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胎龄 <34 周、 出生体质量 <2.0 kg、穿刺次数≥ 2 次、置管时间≥ 2 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发 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 (1)新生儿胎龄越小,宫内发育越不完善,出生 时体质量越轻,生理免疫功能低下,无法抵御外界 病菌入侵,故感染风险更高 [12-13]。(2)反复穿刺 会对置管部位血管、皮下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增加 接触感染源的机会,增高感染率,而一次性穿刺成 功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儿痛苦。(3) PICC 导管置入 24~48 h 后其周围可形成一层纤维膜,为 病原菌繁殖、迁移提供有利环境,随着导管留置时 间延长,其易发生脱落,病原菌可入侵诱发感染, 增加 PICC 导管感染发生风险。(4) 发生堵管的新 生儿受创程度加重, 使得感染风险增加 [14-15]。(5) PICC 置管属侵入性操作,易损伤血管内壁和皮下 组织,增加细菌侵入机会,更易发生 PICC 导管相 关性感染。基于上述原因建议临床加强对胎龄小、 体质量轻患儿的管理;对 PICC 置管人员加强置管 操作培训,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16-18] ;护理人员在 置管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变化,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或 病情明显好转时,需及时报告医师,尽可能缩短置 管时间,以降低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导 管情况,防止出现堵管,对于出现堵管的患儿应及 时处理;置管期间尽可能减少其他侵入性操作,避 免增加其他损伤。
综上所述, 胎龄 <34 周、出生体质量 <2.0 kg、 穿刺次数≥ 2 次、置管时间≥ 2 周、发生堵管、有 其他侵入性操作是 PICC 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 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庄秀娟,霍开明,徐莉,等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 药性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7):1097-1099.
[2] 陈阮,周军,姚欢 . 新生儿下肢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18) : 3473-3475.
[3] 刘佳,和茵,刘鑫 .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173-176.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J]. 中华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6) : 413.
[5] 黄碧茵,谭宝莹,许小慧,等 . 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医院感染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 31(5):73-80.
[6] 唐彬秩,陈昌辉,陈虹,等 . 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减少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J]. 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2021.52(3):497-502.
[7] 罗力静,莫喜萍,覃美凤 . 低体重早产儿经不同静脉穿刺行PICC 置管对透明敷贴更换频率及穿刺口感染的影响 [J]. 广西 医学,2019.41(20):2670-2672.
[8] 姜敏,盖建芳,张丽芬,等 . 降低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分析与防范 [J]. 中国药物与临 床,2020.20(6):1050-1052.
[9] 寿月华,王笑娟,徐芳娟 . 化疗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30(16) : 2470-2473.
[10] 潘恋俊,张素丽,刘爱霞 . 肿瘤化疗居家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J]. 浙江医学, 2019. 41(6):610-613.
[11] 黄朝梅, 邵巧仪, 何力, 等 . 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J]. 广东医学,2014.35(13):2105-2108.
[12] 贺尹俊 . 导致接受 PICC 置管的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4):94-95.
[13] 闵贝贝,韩永红,胡明 .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 [J]. 广西医学, 2018. 40(16):1900-1903.
[14] 林真珠,熊小云,何少玲,等 . 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8):3371-3376.
[15] 肖珮,赵青,黄妙霞 . 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析 [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3) : 2180-2182.
[16] 卞一丁,蒋思远,冀涌,等 . 2015 至 2018 年中国 25 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横断 面调查 [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14(4):241-246.
[17] 曹秀珠,赵林芳,曾旭芬,等 . PICC 置管史对穿刺过程和导管留置效果的影响 [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2):1844-1850.
[18] 陈婉媚,朱丽贞 . PICC 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护理研究,2013.27(26):2910-29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