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8 11:2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 临床防控措施, 为临床降低 PICC 相关性感染风险提供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400 例 乳腺癌术后化疗 PICC 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乳腺癌化疗患者 PICC 相关性感染现况,按照其是否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 32 例) 与未感染组( 368 例)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后对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 归分析, 筛选出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 感染组年龄 >40 岁、合并高血压、 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 d/ 次、导管留置时间 >6 个月、发生导管移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占比及外周血白细 胞计数( WBC )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 >40 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 d/ 次、导管留置时间 >6 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 WBC 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 OR= 2.401 、2.358 、2.264 、2.232 、2.273 、2.171 、2.098 、2.186 ,均P<0.05 ) 。结论 年龄 >40 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 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 d/ 次、导管留置时间 >6 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 WBC 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 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各项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乳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防控措施,危险因素

\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 发病率,患者会出现乳房肿块、皮肤异常、乳头溢液等典 型症状表现,临床对其治疗主要以手术联合化疗的方式进 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PICC)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仅能够避 免对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同时还能够利用大静脉血流速度 快速稀释药物,减轻药物刺激,但由于导管口位于外界, 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感染,从而增加治疗难度,提高患 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 影响化疗进程 [2-3]。因此, 了解 乳腺癌化疗患者 PICC 的相关性感染现况,并深入研究导 致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预 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现况、危险因素及防控措 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400 例乳腺癌术后化疗 PICC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是否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 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别为 32、368 例。纳入标 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5 版)》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 查确诊者;乳腺癌术后采取 PICC 静脉化疗者;感染 组患者根据《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2007 )》[5] 进行诊断,经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培养可见细菌或真菌阳性,由导管内血液中亦可培养出与外周血相 同的致病菌者;穿刺部位可见脓液排出,且在置管期间或 拔管后 48 h 内存在寒颤、低血压、发热等症状者等。排 除标准: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无法耐受化疗者;有 PICC 以外的其他感染源者;存在肿瘤远处转移者等。宜 兴市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研究。

  1.2 研究方法 统计 400 例乳腺癌术后化疗 PICC 置管患 者的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穿刺部 位、穿刺次数、化疗次数、敷料更换频率、导管留置时 间、导管有无移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等一般资料与临床相关指标。外周 血 WBC 与血清 CRP 检测方法:取所有患者置管前晨起 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液 3~5 mL,取一部分血液采用全自动 血液分析仪(北京指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413 ) 检测 WBC 水平,剩余血液放置于离心机中离心(转速: 3 000 r/min,时间: 15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 CRP 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 PICC 相关性感染现况:统计 400 例乳 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感染患者占 比。②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 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③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的指标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 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经 K-S 法检验证实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 示,采用独立 t 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ICC 相关性感染现况 400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 中,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患者有 32 例,占 8 . 00% ( 32/400 )。

  2.2 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单因素分 析 感染组年龄 >40 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 次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 d/ 次、导管留置时间 >6 个 月、发生导管移动的患者占比,以及外周血 WBC 水平均 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 1.

\
 

  2.3 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乳腺癌化疗患者是否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 析中,结果显示,年龄 >40 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 d/ 次、导管留置 时间 >6 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 WBC 水平高均为 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 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401、2.358、2.264、2.232、 2.273、2.171、2.098、2.186.均 P<0.05),见表 2.

\
 

  3 讨论

  化疗是乳腺癌术后的常用治疗手段,但化疗周期较长, 且长期输注化疗药物会对血管造成一定损伤,并存在一定 的药品渗漏风险 [6] 。PICC 能够为患者术后化疗提供中期 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方式,并可有效减轻体外高渗液体对血 管的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并减轻反复穿刺所引起的疼 痛 [7] 。而 PICC 相关性感染是长期行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 症之一,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临床报道, 其发生率可达 3% [8],因此,了 解 PICC 相关性感染的诱发因素,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及护理,对降低其感染率尤为重要。本研究中 400 例乳腺 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患者 32 例, 占比 达 8.00%,与刘春等 [9] 研究中 13.46% 的发生率比较, 有所 降低,虽然提示本单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 PICC 相关性 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可能受本研究样本量、临床医 护人员操作技术熟练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仍不可放 松警惕,要密切关注乳腺癌化疗患者术后 PICC 情况,避 免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

  本研究分别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 现,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危 险因素有年龄 >40 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 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d/ 次、导管留置时间 >6 个月、 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 WBC 水平高,分析其原因在于: 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也逐渐 增加,会导致机体血液黏滞增加、血管硬化,该类患者血 栓性疾病发生风险较高,且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机体 防御能力降低,免疫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因此感染概率更 大,故而应重视对于年龄较大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筛查, 做好控压、控糖治疗,调控患者血压、血糖水平,降低感 染风险。由于年龄是不可控因素,因此,临床实际操作中 需给予高年龄患者更多的护理关注。

  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治疗方法,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 也会同步损害人体内正常免疫细胞,造成免疫力下降,且 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在人体内不断蓄积, 进一步削弱患者免疫系统,导致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因 此,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饮食规律,多进食高蛋 白食物,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感染风险 [10]。

  PICC 留置时间会受化疗治疗周期影响而相对较长, 此 外, 在营养物质输注及导管内血小板聚集等因素的影响下, 导管留置附近的皮肤更易滋生细菌,同时皮肤表面温度也更适合细菌的增长, 因此, 长时间不更换敷料, 则更容易导 致感染发生 [11] 。对此,护理人员可叮嘱患者实时注意敷料 情况,一旦敷料发生卷曲、浸湿、松动或污染等情况时, 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予以更换,更换敷料时严格按照无菌 操作进行, 从而避免感染发生。 PICC 的长时间留置会导致 纤维蛋白沉积,促进纤维膜形成,更利于微生物寄生,且 导管对于机体而言,也是外源刺激物的一种,可对机体产 生一定的刺激,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可进一步加大 感染风险 [12]。因此, 对于乳腺癌术后化疗 PICC 患者, 临床 应根据其病情,尽可能地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做到合理留 置。而对于必须进行长时间导管留置的患者, 可对其进行重 点护理,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并做好 护理记录,以降低感染可能;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硅胶 导管是由高抗撕硅胶原材料制作,可在人体内留置很长时 间,且与人体组织、血液相容性较好 [13] ,因此,对于需长 期留置PICC的患者, 可遵患者意愿选择适合的导管材料。

  导管移动多是由于患者置管侧肢体的活动,或者未对 导管末端固定完好,以致于导管容易随肢体动作的活动而脱 出,可导致管道外露并撕扯敷料,易使外界细菌介入,进 而引发感染。因此,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头部定 位、流通性和固定情况, 每次输液后, 封管时不要回抽血, 用 10 mL 以上的注射器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 正压封管, 避 免细菌侵入引发感染,若发生感染,应及时处理或拔管。

  化疗是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杀伤人体内癌症细胞,但同 样也会损害人体正常组织,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导 致免疫功能发生缺陷或不断降低,进而更容易发生感染, WBC 是临床检测是否发生感染的常用指标,其水平过高代 表人体处于免疫应激状态,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炎症反应又会为病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增加感染 风险 [14] 。护理人员可加强对 PICC 的相关护理培训,除合 理饮食作息来增强免疫能力外,对于免疫功能持续降低者 还可辅以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从而增强患者 的免疫能力,以降低感染风险。

\
 

  综上, 年龄 >40 岁、合并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 疗次数 >4 次、敷料更换频率 >3d/ 次、导管留置时间 >6 个 月、导管移动及外周血 WBC 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化疗 患者发生 PICC 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 各项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 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曹莉 , 廖宁 . 2017 年早期乳腺癌研究进展 [J]. 循证医学 , 2018.18(1): 6-9.

  [2] 李艳梅 , 张莹 . 肿瘤化疗过程中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 33(4): 356-359.

  [3] 孙舒君 , 刘元防 , 叶雅静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 分析 [J]. 癌症进展 , 2020. 18(7): 718-720. 747.

  [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5 版 )[J]. 中国癌症杂志 , 2015. 25(9): 692-754.

  [5]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2007)[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08. 28(6): 413-421.

  [6] 盛赠美 , 胡春宏 .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实用癌症杂志 , 2018. 33(4): 690-692.

  [7] 张星霞 , 胡艳杰 , 李卡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研究现状 [J]. 护理研究 , 2021. 35(11): 1947- 1950.

  [8] 骆小京 , 康继红 , 白志荣 , 等 .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 NICU 中的应用 [J]. 中华护理杂志 , 1999. 34(4): 232-233.

  [9] 刘春 , 青晓 , 王小清 , 等 . 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J]. 癌症进展 , 2020. 18(5): 523-525. 536.

  [10] 林群 , 吴达娟 , 胡桂芳 , 等 . 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J].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 , 2015. 25(17): 3982-3984.

  [11] 郑蜀芳 , 张然 , 蔡红卫 , 等 .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敷料的应用 [J]. 局解手术学杂志 , 2018.27(6): 456-459.

  [12] 宋凌霞 , 张咏梅 , 罗祎 , 等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 素的荟萃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5. 25(5): 1097-1099.

  [13] 任世强 , 张春旭 , 陈秉烈 , 等 . 乳腺癌患者 PICC 置管期感染相 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8. 28(19): 2992- 2995.

  [14] 周平 , 韩兴平 , 李雪红 , 等 . 乳腺癌患者术后 PICC 导管相关性 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8. 28(3): 421-4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2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