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胃肠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胃肠息肉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 40 例胃肠息肉患者分为两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 术后住院观察 3~7 d。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指标, 术后 6 、12 h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 评分, 术前、术后 24 h 血清胃动素( MOT )、胃泌素( GAS ) 、血管活性肠肽( VIP )、 C- 反应蛋白( CRP ) 、白细胞计数( WBC ) 、降钙素原( PCT ) 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 血量降低,息肉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 6 、12 h VAS 评分降低;与术前比,术后 24 h 两组 患者血清 MOT 、GAS 水平均降低, VIP 、CRP 、WBC 、PCT 水平均升高, 但较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 MOT 、GAS 水平更高, VIP 、CRP 、 WBC 、PCT 水平更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均 P<0.05 )。 结论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具有较好 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手术引起的疼痛,且对机体造成的炎症损伤较轻,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应用安全性高。
关键词: 胃肠息肉,无痛消化内镜,高频电刀,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炎症因子
胃肠息肉的产生主要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根据 病理类型与致病因素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差异, 部分患者会有便血、腹痛、便秘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 效治疗,极易发生癌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 。既往临床 多采用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高频电刀主要通过电极 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接触肌体时加热组织,从而实 现分离与凝固机体组织的目的 [2] 。但普通内镜置入时会导 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不利 于患者的预后 [3]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痛消化内 镜技术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该技术主要以普通内 镜检查为基础,通过短效镇静剂镇静,减轻患者疼痛,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因此本 研究旨在分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 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大丰人民医 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 40 例胃肠息肉患 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20 例)患者中男性 12 例,女 性 8 例;年龄 42~73 岁,平均(57.50±5.20 )岁;息肉 直径 1. 10~2.06 cm ,平均( 1.58±0.44 ) cm 。观察组( 20 例)患者中男性 13 例,女性 7 例;年龄 41~74 岁,平 均( 57.50±5.50 )岁;息肉直径 1 . 11~2 . 08 cm ,平均( 1.56±0.34) cm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考《胃肠病临 床诊疗常规》[5] 中的相关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 标准者;息肉直径≤ 3 cm 者;术前心肺功能检查正常者; 可耐受手术者等。排除标准:合并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 者;有胃肠道出血、穿孔、感染者;凝血机制不全者;腹 部手术史者;具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 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叮嘱患者 术前 10 h 禁食。术前行清洁灌肠处理,给予 137.12 g 复 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827 ,规格:68.56 g/ 袋)口服。对照组患者行普通 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经患者口部置入消化道内镜,肠息 肉患者经肛门置入肠镜,于内镜活检孔置入高频电刀,固 定金属圈套器,使其悬于腔中,功率设置为 30 W,将息 肉提起,电凝后进行切除;切除后,观察创面是否出血, 确保无出血后,将手术器械撤出。观察组患者行无痛消化 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术前通过内镜将丙泊酚乳状注射液 (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282 ,规格:20 mL ∶0.2 g ) 1 mg/kg 体质量、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 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43314 ,规格:1 mg/ 支) 0.5~1.0 µg/kg 体质量注射于息肉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完成后,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具体操作 方法同对照组。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穿孔、出血等症 状,严禁剧烈运动。术后住院观察 3~7 d。
1.3 观察指标 ①围手术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 术中出血量、息肉切除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②疼 痛评分。分别于术后 6、12 h 进行评估,疼痛情况依据视 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 [6] 评估,总分 10 分,分数与疼 痛程度成正比。③胃肠道激素水平。于术前与术后 24 h, 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5 mL,离心( 3 000 r/min,15 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胃动 素(MOT)、胃泌素( GAS )、血管活性肠肽(VIP)水 平。④炎症因子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③,于 术前、术后 24 h,以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 C- 反应蛋白 ( 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光学检测法检测白细 胞计数(WBC)水平。⑤并发症。统计患者出血、感染、 穿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 验;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胃肠道激素、炎 症因子水平等)经 K-S 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 示,采用 t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较对照组降低,息肉切除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 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 6、12 h 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比较 术后 24 h 两组患者 血清 MOT、GAS 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 高;VIP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 24 h 两组患者 CRP、WBC、PCT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出 现感染 3 例,出血 2 例,穿孔 1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0 .00% ( 6/20 ); 观察组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 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 )。
3 讨论
胃肠息肉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胃肠黏膜上皮向外隆起的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的广泛应用,胃 肠息肉检出率越来越高,该病患者前期多无显著症状,随 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程的延长,患者症状逐渐加重,癌 变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及时手术切除 [7] 。内镜下高频电刀 治疗可清晰观察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根蒂部长度等,治 疗效果明显,但常规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会使患者产生疼 痛、不适感,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影响治疗效果与 患者预后 [8]。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通过术前麻醉药物的使 用,减轻患者置入消化内镜的不适感,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息 肉切除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 术后 6、12 h 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降低, 提示无痛消化内镜下 高频电刀治疗效果更好,可减轻对胃肠功能的损伤,加速 术后恢复,并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在 于: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治疗,在术前采用丙泊酚、舒芬 太尼麻醉可快速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使患者处于麻醉状 态,在置入内镜时不会有疼痛感,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使息肉顺利、高效切除,同时还可避 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减少出血量,减轻对患者胃 肠功能的不良影响 [9]。
MOT 为一种消化道激素, 能够对消化间期肌电活动进 行刺激,从而可增强肠胃收缩能力,加速肠胃蠕动;GAS 表达于胃、十二指肠、空肠等组织,有广泛的消化系统生 物效应,有助于促进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的合成, 加速胃肠黏膜修复;VIP 有双重的生物效用,可舒张肠道 平滑肌, 还可松弛肛门括约肌, 促使胃肠排空 [10]。本研究 结果显示, 与术前比较, 术后 24h 观察组患者血清 MOT、 GAS、VIP 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提示无痛消化内镜 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波动较小, 可有效减轻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原因主要为实施无痛 消化内镜下治疗时,麻醉后患者不会出现疼痛、不适感, 可避免因疼痛导致的情绪变化及胃肠的异常蠕动,降低机 体因手术操作产生的应激反应程度,减小手术操作对胃肠 道的损伤 [11]。
内镜下治疗会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在组织中会出 现炎症因子聚集的情况,使炎症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促 进炎症因子的释放, 从而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加剧 [12] 。CRP 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PCT 为一种降钙素的前肽物质,为多肽类激素糖蛋白,当机 体出现感染后, 在细菌毒素的刺激下, 会大量分泌 PCT; WBC 为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升高反映 患者机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等症状的严重程度 [13] 。本研 究中, 与对照组比, 术后 24h 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 CRP、WBC、PCT) 水平降低, 提示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 疗胃肠息肉使患者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较轻。应激反应会引 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诱导内皮细胞分泌细胞黏附因子、 促炎因子等炎症介质,引发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而麻醉 状态下,患者胃肠对于内镜的机械刺激敏感度降低,胃肠 道肌肉应激反应较小,因此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 所产生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14]。
综上,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具有较 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手术引起的疼痛,且对机体造 成的炎症损伤较轻,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应用安全 性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思丹 , 季双双 , 姚树坤 . 肠息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生活习惯研究进展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2020. 28(4): 319-322.
[2] 沈才飞 , 赵奎 , 王黎明 , 等 . 内镜下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2021. 38(6): 475-478.
[3] 卢翠勤 . 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J/CD]. 临床检验杂志 ( 电子版 ), 2019. 8(4): 63-64.
[4] 金廷 .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21. 16(20): 43-45.
[5] 巴图巴雅尔 , 牧骑 . 胃肠病临床诊疗常规 [M].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 129- 132.
[6]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4. 8(2): 273.
[7] 李桂芹 , 黄曙 , 周爱军 , 等 . 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探讨 [J]. 临床消化病杂志 , 2017. 29(1): 43-44.
[8] 宋亚华 , 安苗 , 秦赟 , 等 . 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 疗 , 2022. 27(5): 603-605.
[9] 王亚瑞 , 李春儒 .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胃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9. 29(15): 161- 162.
[10] 张秀丽 , 张西亮 . 内镜下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胃微小息肉患者的疗效比较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22. 35(12): 2050-2052.
[11] 姜海波 , 杨铁建 , 王俊梅 .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对胃肠息肉 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2019. 22(1): 39-41.
[12] 邹永军 , 王波 , 张晓云 , 等 .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 息肉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17. 8(24): 51-52.
[13] 何张平 , 沈洁 , 刘元辉 , 等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 临床效果探讨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21. 12(23): 100- 103.
[14] 沈璐 .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摘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临 床效果分析 [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0. 17(3): 114- 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