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1:2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 及对疼痛及骨密度( BMD ) 、碱性磷酸酶( ALP )、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 Ⅰ NP ) 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106 例四肢 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应用切开复位经钢板固定治疗) 、微创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 各 53 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6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骨折恢复优良率,术后 1 、3 、7 d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评分,术 前、术后 4 周 BMD 及血清 ALP 、TP Ⅰ NP 水平,术前、术后 6 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微创组患者总优良率高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 1~7 d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 术后 1~7 d 微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均P<0.05 ); 较术前, 术后 4 周两组患者 BMD 、血清 ALP 水平均显著升高, 微创组显著高于传统 组;血清 TP Ⅰ NP 水平显著降低,微创组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GQOLI-74 评分均显著升高,微创组显著高于传统组; 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均 P<0.05 )。 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能够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改善 骨密度、骨代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四肢骨折,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骨折恢复,疼痛,骨密度,骨代谢,生活质量

  四肢骨折是四肢处骨骼,由于跌倒、车祸或者高空坠 落,导致骨连接中断的状况,该病以骨骼变形、关节活动 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威胁。临床中 主要是重建局部解剖,改善四肢关节功能,在实际处理的 选择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针对四肢骨折采取的是切 开复位经钢板固定手术方式,虽然技术成熟且操作简单, 但对于机体创伤较大,可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如切开感 染、骨折恢复缓慢等,效果欠佳 [1]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 推广普及,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也逐渐被应 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中,该手术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微创 性,且术后恢复迅速;此外,该术式能够让骨折端得到弹 性固定,一方面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另一方面刺激骨再生 及骨愈合,取得良好效果 [2-3]。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经皮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疼痛及骨 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 延长肽( TP Ⅰ N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 湖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106 例四肢骨 折患者分为两组,各 53 例。传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3、20 例;年龄 19~65 岁,平均(44.96±3.62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22 例,高空坠落 21 例,运动损伤 10 例。 微创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36、17 例;年龄 20~65 岁,平 均(45.18±3.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24 例,高空 坠落 20 例,运动损伤 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临 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4] 中四肢骨折的相关标准者;经 X 线、CT 检查确诊四肢骨折,有明显的骨折发病因素者; 具备手术指征者;凝血功能正常者;具备良好的意识状 态,精神正常者等。排除标准:重要器官损伤者;伴有四 肢肿瘤疾病者;对手术治疗不耐受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 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定术式:依据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麻醉方案,成功麻醉之 后选择在骨折部位进行切开操作,逐层剥离皮肤及肌肉组 织,应用 C 型臂辅助进行骨折的复位操作,钢板置入后 拧紧螺钉,闭合切口予以逐层缝合处理,选择外包扎固定 的方式,无菌操作。

  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式。 进行手术操作前,应用石膏对骨折端进行外固定处理,或 者可以进行常规牵引操作,通过牵引处理维持骨折在稳定 状态,需注意预防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依据患者四肢骨折病情、骨折类型,可选择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方案,同 时进行 X 线片的检查, 根据健肢状况对患肢情况评价, 观 察患肢骨折,针对患肢长及旋转成角畸形进行矫正,矫正后 予以骨折复位处理。骨折端在远 / 近的位置,作一 2~3 cm 长度切口,借助骨膜剥离子,神经下骨膜外分离软组织, 构建隧道同时保留内部骨膜,骨折端闭合处理。经骨表面 将钢板置入,在 C 型臂 X 线机下,辅助对钢板位置合理 的处置,在骨折的远近端,均置入 1 枚螺钉。X 线机下, 确定骨折的复位情况,确保锁紧板正确定位,闭合切口, 清洁手术切口,包扎固定。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予以24 h 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康复训练, 通过电话和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 6 个月评估骨折恢复优良率。优: 骨折完全愈合,关节部位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无成角畸 形,旋转 <5°、短缩 <5 mm ;良:骨折基本愈合,关节的 活动度基本正常但是存在偶尔疼痛,成角畸形 <5°,5° ≤旋 转≤ 10°,5 mm ≤短缩≤ 10 mm ;差:骨折愈合不佳并且 存在关节活动显著疼痛,成角畸形 >5°,旋转 >10°,短缩 >10 mm [4]。优良率 = (优 + 良)例数 / 总例数 ×100%。② 术后 1、3、7 d 采取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5] 评价患者 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 0~10 分,其中 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的疼痛。③术前、术后 4 周 BMD 及血清 PTH、ALP 水平,其中BMD 应用 X 线测定, 采集患者空 腹静脉血 5 mL,离心( 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ALP、TP Ⅰ NP 水平。④术前、 术后 6 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 估患者生活质量。GQOLI-74 评分 [6] 包括躯体功能、心理 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 4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范围 均为 0~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⑤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固定物脱落、骨延迟愈 合、螺钉松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 数资料(骨折恢复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VAS 评分、GQOLI-74 评 分、BMD 及血清 ALP、TP Ⅰ NP 水平)均经 S-W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 ±s) 表示,相同时间点两组 间比较行 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 析, 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比较 较传统组,微创组 患者总优良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 术后 1~7 d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术后 1~7 d 微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 BMD 及血清 ALP、TP Ⅰ NP 水平比较 较 术前,术后 4 周两组患者 BMD、血清 ALP 水平均显著升 高,微创组显著高于传统组;血清 TP Ⅰ NP 水平显著降 低,微创组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 GQOLI-74 评分比较 较术前,术后 6 个 月两组患者 GQOLI-74 评分均显著升高,微创组显著高于 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传统组患者发生 3 例切口感染、4 例固定物脱落、2 例骨延迟愈合、1例螺钉松动,总发生率 18.87% ( 10/53 );微创组患者发生 1 例固 定物脱落、1 例骨延迟愈合,总发生率为 3 .77% ( 2/53 )。 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6.014.P<0.05 )。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所致骨折情 况,其典型症状是骨骼畸形,部分可见骨折移位情况,需 要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干预。常规的切开复位固定方 式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 手术切口比较大,对于周围局部组织可造成一定创伤,延 长患者的恢复时间,预后较差 [7]。

\

 
  近年来,临床中针对骨折治疗的研究进一步深入,针 对骨折的手术也朝着微创的方向不断进展。微创经皮锁定 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经软组织操作可降低损伤,能够增强患 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且不会影响患者骨折端附近正常血 运,进而避免损伤患者软组织与局部滑膜,减轻疼痛,对 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显著作用 [8] ;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定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创伤应激反应较为强烈,患者术后 3 d 仍多主诉疼痛严重, 导致无法开展早期康复锻炼, 延长卧床时间,不利于术后康复。本研究中,术后 1~7 d 两组 患者 VAS 评分均呈降低趋势, 且术后 1~7 d 微创组均显著 低于传统组,提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能够 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

  相关研究证实, BMD 主要反映骨骼的质量强度, 是预 测骨折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水平降低通常指骨强度 降低, 骨质钙离子丢失, 增加骨折风险;ALP 主要分布于 细胞膜的结合转运蛋白,促进细胞成熟、钙化,其水平能 够反映成骨细胞的分化水平, 当 ALP 活性降低时, 骨形成 减弱,更易造成骨折;TP Ⅰ NP 是骨转化过程中的代谢产 物,能够反映四肢骨折患者Ⅰ型胶原合成速率,成骨细胞 合成减少时,血清 TP Ⅰ NP 水平降低 [9- 10] 。上述试验中, 较传统组,术后 4 周微创组患者 BMD、血清 ALP 水平均 显著升高;血清 TP Ⅰ NP 水平显著降低, 提示微创经皮锁 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能够改善四肢骨折患者骨密度和骨 代谢指标。分析原因是,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手术切口较长,且主要采用机械力学固定, 对骨折部位血运破坏较为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骨折部位的 愈合;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的切口于骨折 远端开放,建立软组织隧道于深筋膜层与滑膜中间,减少 骨膜被损伤的风险,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血供;同时, 该术式固定方式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固定更加稳定,可 促进骨折恢复,改善相关骨代谢指标 [11]。

  此外,本研究中,较传统组,术后 6 个月微创组患 者 GQOLI-74 评分显著升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 低,表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能够提高四肢 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究其 原因,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放置钢板时医源性损 伤可能加剧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易导致骨折愈合 不良,增加血肿与感染的风险;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属于比较全面且整体性高的一种手术方式,能够提 升固定治疗的稳定性,同时降低骨折移位的风险,减轻术 后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该术式能够尽可 能避免对骨质血运的压迫和破坏,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 件,减少术后并发症 [12- 13]。

  综上,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 折效果良好,内固定稳定且血运保留良好,利于术后骨折 愈合,同时对减轻患者疼痛,骨密度、骨代谢的改善,以 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志强 , 李兴华 .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导刊 , 2016. 18(4): 345-346.

  [2] 史超 , 刘彦博 , 张莎 , 等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0. 24(13): 37-40.

  [3] 吴皓 , 卢小斌 , 李杨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 2017. 2(34): 77-78.

  [4]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 75.

  [5] 孙兵 , 车晓明 .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6] 袁萌 , 郑向英 .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20.49(14): 1930- 1933.

  [7] 庾明 . 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 [J]. 海南医学 , 2014. 25(10): 1441- 1444.

  [8] 刘晓军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19.48(5): 593-595.

  [9] 常韬 , 宋晶晶 , 祁同宁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对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 48(11): 1346- 1348.

  [10] 党华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 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0. 24(20): 33-36.

  [11] 李玉斌 , 薛凯 . 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氧化 应激水平、骨代谢的影响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1. 23(3): 437- 440.

  [12] 刘辉均 , 丁茂乾 , 任诗松 . 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创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对生活质量 的影响 [J]. 临床外科杂志 , 2020. 28(1): 78-81.

  [13] 张辉 , 盖伟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 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19. 36(4): 613-6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2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