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4 11:26: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 ) 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 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 HICH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42 例 HICH 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 21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 术后均随 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3 d 神经功能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丙二醛( MDA ) 、谷胱氨 酸过氧化物酶( GSH-px )水平,以及血肿残留、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较术前,术后 1 周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 CSS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 3 d 两组患者 SOD 、GSH-px 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 显著升高,MDA 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残留率均显著降低(均 P<0.05 )。 结论 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 HICH 均有较好的疗效, 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但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 术微创效果更好,引起的应激反应更小,患者血肿残留率更低,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为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患者发病较急, 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清除血肿、降 低颅内压、避免脑神经组织受损为治疗 HICH 的首选方 案,也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1] 。传统开颅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恢复时 间较长。目前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 逐渐在临床上应用,两种手术均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对于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小 骨窗血肿清除术术中需要建立骨窗,清除血肿时易引起出血,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 术手术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仅需局部麻醉 加或者不加强化麻醉,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尤其适应于 年龄较大的患者, 手术安全性更高 [2-3]。基于此,本研究 旨在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 HICH 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HICH 患者 42 例,依照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21 例)患者中男性 14 例,女性 7 例;年龄 48~77 岁,平均(62.50±4.80 ) 岁;病程 4~23 h,平均( 13.50±3.20 ) h。观察组( 21 例)患者中男性 12 例,女性 9 例;年龄 49~76 岁,平均 ( 62.50±4.50 )岁;病程 3~22 h,平均( 12.50±3.20 ) h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 多学科诊治指南》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临 床检查确诊者;发病 24 h 内入院者;有明确高血压病史 者;首次发生脑出血者等。排除标准:具有外伤性脑出 血、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凝 血功能障碍者;具有免疫系统、感染性疾病者等。本研究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气管 插管全麻,借助 CT 三维立体定位,取邻近颅内血肿位 置,作一长度为 6 cm 的切口,将颅骨分离,进行钻孔, 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骨窗直径至 2~3 cm ,于直视下,将硬 脑膜切开,避开大血管,将软脑膜、蛛网膜剪开至血肿 处,于神经内镜辅助下,用脑膜针穿破硬脑膜,将硅胶引 流管对准血肿中心插入,使用注射器抽吸血肿,止血后 于血肿残腔内置入 12 号脑室硅橡胶引流管,持续引流残 留血液,对硬脑膜进行缝合。术后 2~4 d,行头颅 CT 检 查,确认血肿基本清除后,将引流管拔出。观察组患者行 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局部麻醉,借助 CT 三维立体定 位,明确穿刺部位、路径、深度,使用手钻经头皮、颅 骨、硬脑膜进行垂直穿刺,应用 9 号硬膜外穿刺针将硬 脑膜刺破,并用穿刺针划动将硬脑膜开口扩大,置入 10 号引流管至血肿内,在引流管尾端接 5 mL 注射器,缓慢 抽出 35%~50% 的积血,将引流管固定,接通三通阀,连 接引流导管。将 2~10 U 的尿激酶溶于 2~5 mL 0.9% 的氯 化钠溶液中,通过三通阀注入,使血凝块液化,3~4 次 /d,关闭 2~6 h 后开放引流。术后,以头颅 CT 确定血肿基本 清除后,拔除引流管。术后均随访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于手术后 1 周,根据《神 经外科》 [5] 中的相关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 [6] 改善 90% 以上;有 效:CSS 评分改善 18%~90%;无效:CSS 评分改善 18% 以 下。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围术期指标、神经 功能。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完毕时间、术中出 血量、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 1 周,采用 CSS 评分进 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分值范围为 0~45 分,分值 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③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于术前、术后 3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3 mL,以 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处理 10 min,取血清,采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 )、 谷胱氨酸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④并发症、血肿 残留发生情况。随访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颅内 感染、硬膜外水肿、脑积水)发生情况及术后颅内积血 >10 mL 的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K-S 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行 t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与对照 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 均显著缩短,出血量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 1 周, 两组患者 CSS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 术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 SOD 及对照组患者血清 GSH-px 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 MDA 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均 P<0 .05 );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3 d 血 清 MDA、GSH-px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血肿残留发生情况比较 较对照 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血肿残留率均显著降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3 讨论

  HICH 在神经性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随着高血压病情的不断进展,导致颅内血管破裂、 坏死,引发出血,且长期高血压还会损伤颅内小动脉,导 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促使颅内薄弱处破裂,从而引起 出血 [7-8] 。HICH 患者病灶周围有血肿, 破坏脑组织细胞结 构,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压迫周围脑组织,形成脑疝,对 血脑屏障造成了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9] 。小骨窗血肿清除 术能够在直视下将血肿彻底清除,同时可有效止血,但对 机体创伤较大,且麻醉使用全麻,所引发的并发症相对较 多 [10]。而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采用局麻, 手术时间短, 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且不受年龄和脏器 功能的限制,易被患者接受。

  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通过使用颅脑引流导管,前端 带多侧孔球罐型盲端,进管时可分离脑组织及神经纤维, 受压脑组织在“膨胀”及复位期间会挤压被尿激酶液化的 血肿,导致出血从引流管的侧孔顺利排出,从而可清除血 肿,促进脑组织复位, 减少对患者的脑损伤;同时三通阀更 便于注入液化剂,防止逆流,最大程度地预防颅内感染; 另外,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中可以将大血管分布区、脑 功能区等分开,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更 快, 从而可缩短住院时间 [11]。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 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 于对照组,CS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残留率均显著 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 除术治疗 HICH 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 术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恢复快,血肿残留率 更低,且安全性较高。

  HICH 不仅会对周围脑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还会导致 缺氧、缺血等继发性损伤,且手术均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 的创伤,引起氧化应激反应 [12] 。SOD、MDA、GSH-px 为 评估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 其中 SOD 可将有害物 质和氧自由基有效清除;MDA 主要是组织或器官膜脂质、 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有机物;GSH-px 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过氧化物分解酶 [13- 14]。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 3 d, 观察组患者血清 SOD、GSH-px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血清 MD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软通道血肿清 除术治疗 HICH 可有效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损伤,有助于 患者的恢复。分析原因在于,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为微 创手术,无需开颅,可避免过多暴露脑组织,减轻对机体 的刺激与损伤,且对脑组织创伤及刺激更小;同时手术在 局部麻醉下实施,能够避免受全身麻醉药物所导致的心脑 血管系统异常,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另外,该手术能准确 将穿刺针置于血肿中心,可避免损伤周围的脑组织,而且 可以快速清除血肿, 解除血肿压迫, 促进患者的恢复 [15]。

  综上,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 疗 HICH 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微 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术后血肿残留率更低,且手术引起的 应激反应更小,并发症更少,应用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推 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XU S H, DU B, SHAN A J, et al.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postoperative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Medicine, 2020. 99(51):e23544.

  [2] 龙晓东 , 刘之彝 , 杨与敏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 ET、AVP 水平的影响 [J]. 脑与神 经疾病杂志 , 2019. 27(3): 169- 173.

  [3] 黎开宇 , 钟晖东 , 李其杰 , 等 . 软通道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 , 2016. 24(4): 60-63.

  [4]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等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 学科诊治指南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20. 36(8): 757-770.

  [5] 赵继宗 , 北京医师协会 . 神经外科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4: 100.

  [6] 周伟 , 张荣 , 周桂英 , 等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6.38(10): 1210- 1212.

  [7] 刘彬 . 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J].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19. 39(1): 98- 103.

  [8] 葛新 , 陈晓雷 , 孙吉庆 , 等 .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 42(10): 605-608.

  [9] 曾冉 , 王飞红 , 袁邦清 , 等 .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比较 [J]. 广东医学 , 2016. 37(3): 393-396.

  [10] 陈洋洋, 孙晓阳.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42(2): 181-184. [11] 石海平 , 罗可 , 黄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HICH 患者的效果观察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 2020. 48(3): 275-278.

  [12] 刘宇 . 微创穿刺引流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 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J]. 临床误诊误治 , 2018. 31(6): 64-67.

  [13] 朱子煜 , 孙文迪 , 陈丹 . 软通道技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对 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 2019. 47(4): 417-420. 424.

  [14] 姜京超 , 吕玉玲 , 彭龙锋 , 等 . 高压氧联合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 杂志 , 2017. 24(1): 72-76.

  [15] 杨春红 , 安岭 , 张松 , 等 .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 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0. 24(17): 66-68. 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1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