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优化作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20 14:38: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研究对脑梗死住院病患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 88 位脑梗死患者,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及康复护理,对比术后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康复护理下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61.05±4.72)分与(4.31±0.89)分;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 4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锻炼病患神经功能及躯体功能,有益于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康复护理;恢复状况

本文引用格式:王璐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优化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253+256.

0引言

脑梗死常见于老年人群,多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临床特征为神经功能受损并伴有躯体功能障碍, 在发病后存在较高后遗症几率且恢复期长,致残、致死率均不低 [1]。康复护理力求从饮食、锻炼、心理等方面展开强化干预,以提升肌肉控制力量及神经功能为目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2]。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研究了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病患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病患共 8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 24:20;年龄在 49-73 岁,平均(61.94±2.34) 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 23:21;年龄在 50-73 岁,平均(62.07±2.40)岁。两组均经我院 CT 及MRI 确诊为脑梗死, 剔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出血性疾病者,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包含保持病房空气流通、避免患者术后剧烈身体活动、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饮食准备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强调日常口腔及皮肤护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患肢活动:通常脑梗死病患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常存在部分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偏瘫情况,对于轻度偏瘫状况,首先应活动上肢之后为下肢,关节较大则先活动较小关节,逐渐加大活动程度。以被动运动为主,指导患者家属展开手腕、肩部以及各个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若患者能够对肢体轻度控制,则应鼓励患者做日常力所能及之事。

1.2.2语言训练:脑梗死术后早期应强调语言功能的训练,鼓励患者在病房内自行做出撅嘴、咬牙、鼓腮之类的面部肌肉运动以及舌尖锻炼,有利于其语言功能的尽快恢复。若患者已经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应鼓励其从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逐渐过度为词汇的练习、句子的练习,强调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好转。

1.2.3肢体按摩:强调对患者肢体的间隔性按摩操作。由于病患在住院期间多数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因此必须强调褥疮的预防。每隔一至两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并按摩、推揉全身肌肉, 缓解肌肉痉挛程度,避免长期卧床下肌肉萎缩或血液循环障碍。

1.2.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以对患者的鼓励为主,由于脑梗死病患常存在生活能力下滑以及肢体不受控现象,容易出现焦虑、急躁之类的负性情绪。为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告知其病情恢复的显著成效,并鼓励患者继续配合各项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4]
1.3.1采用 MBI 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能力,为 Barthel 指数,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佳;采用 NIHSS 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分数越高表示缺损程度越严重。

1.3.2采用 GQOLI-74 量表评估病患生活质量,分为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 4 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n(%)]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 P < 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
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分数改善程度明显更大(P < 0.05), 详见表 1。

\

2.2生活质量。
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各项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 2。

\

3讨论

由于神经系统受损,脑梗死病患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肢体不受控、机体力量不足、生活能力下滑之类的情况, 直接影响到其心理及躯体的双重健康程度。部分患者由于心理负性情绪还会出现社会功能下滑现象,不利于其术后对各项康复操作的配合性。

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目的在于让脑梗死患者术后尽快提升神经功能,强化生活自理能力,以此来改善其生活质量。康复护理的实施必须具有针对性,以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为切入点,强调在患者病情稳定期的各方面综合干预。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展开了患肢活动、语言训练、肢体按摩、心理护理四方面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起到了显著改善效果,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心态的改善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术后护理中具有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熊艳 , 江育英 , 何淑琴 , 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上海医药,2016,37(20):57-59.
[2]钟碧青. 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神经功能优化中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2246-2247.
[3]陕海丽, 王妮娜, 支楠, 等.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23):143-144.
[4]陈惠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20):137-138.
[5]王安安, 李文娟. 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治疗进展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4):2900-2902.
[6]蔡卫红. 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02):137-138.
[7]孙彧. 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34):151-152.
[8]陈惠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20):137-138.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优化作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0/2018112002393778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