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抗阻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4 10:39: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抗阻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12 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基础药物(抗血管痉挛、神经保护等药物)治疗联合传 统康复训练常规治疗, 对照组( 56 例) 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阻训练治疗, 试验组( 56 例)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神 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甘氨酸 (Gly) 、γ- 氨基丁酸( GABA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 水平。 结果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 ) 分级为 1 、2 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降低, 试验组 FAC 分级为 1 级的患者占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两组 5 级患者占比显著升高, 试验组较对照组 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 BI )评分及血清 Gly 、GABA、BDNF 水平均显著升高, 且试 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显著降低, 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 P<0.05 )。 结论 应 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抗阻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有利于促进其步行、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可刺激神经递质的表 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经皮神经电刺激,抗阻训练,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神经递质

  卒中是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统称,是临床常 见的一类危重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因卒中患 者伴有不同程度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合并 有偏瘫症状。因此,重视卒中合并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为临床管理关键。目前,临床以常规治疗为主,包括基础 药物治疗联合传统康复训练,虽可有效对患者病情进行控 制,但传统康复训练为普适方案,无法为患者提供个体 化训练指导,导致肢体功能早期康复并不理想。抗阻运动可用于治疗临床中各种因素导致的痉挛疾病,通过克 服外来阻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部分动作存在一定难 度,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无法完成完整的训练动作,因此 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欠佳 [1] 。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肤向人 体输入脉冲电流,可刺激皮层兴奋,有利于增强患者肢 体功能,且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 。基于此,本研究旨 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抗阻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 康复效果,以及对肢体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12 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 两组,各 56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30、26 例; 年龄 42~78 岁,平均(60.24±6.56 )岁;病程 1~6 个月, 平均(3.21±0.84)个月;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 别为 18、38 例;病变部位:左侧 23 例,右侧 33 例。试 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32、24 例;年龄 41~79 岁,平 均( 59.87±6.61 )岁;病程 1~7 个月,平均(3.26±0.80 ) 个月;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为 20、36 例;病变 部位:左侧 21 例,右侧 3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与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3] 中的诊断标准相符合 者;具有一定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者;初次发病者;偏瘫侧 肌张力 Ashworth 评分 [4] <2 级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假性 偏瘫者;难治性癫痫者;伴有精神及认知障碍者;体内存 在金属异物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严重肺部感染者;刺 激区域疼痛敏感,不耐受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 准本研究,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接受常 规对症治疗,基础药物治疗包括血压控制、抗血管痉挛、 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神经保护等,传统康复训练包括 神经促通训练、负重训练、体位训练、控制训练及平衡训 练等。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联合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进行抗阻训练,主要训练患者四肢大肌肉群,包括上肢外 展、平推、平举,下肢深蹲、弯举、腿部推蹬等 6 个动 作,前 2 个动作借助弹力带完成,后 4 个动作借用器械 协助完成,每个动作重复 20~30 次,各动作完成后间隙 休息 2~3 min,30 min/d,1 次 /d。而后依据自我感觉疲劳程 度(RPE) [5] 初步评估患者训练情况,并根据 RPE 调整训 练强度,一般为 14~16 分,若 RPE 过大或过小,应阶段 性调整器械或弹力带阻力进行抗阻训练。在对照组患者治 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则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使 用穴位神经刺激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HANS- 100A),选穴:肩髃、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内关、外关。将仪器上两对电极片分别对准上述诸穴,调 整参数频率 50~100 Hz,脉冲宽度 50~125 ms ,根据肌 肉收缩且可耐受程度调整刺激强度,30 min/ 次,1 次 /d, 5 次 / 周。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步行功能, 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 ( FAC ) [6] 综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步行功能,0 级:患者 需要 2 人及以上辅助,不能独立步行; 1 级:患者需要 1 人持续帮助,减轻负重才能步行; 2 级:患者需要 1 人间 断协助,保持平衡才能步行; 3 级:患者可独立步行,但 不安全,需他人在旁边指导(身体无需接触); 4 级:患 者独立步行(仅限于平地),不平地面(上下坡、上下楼 梯等)需要借助他人力量; 5 级:任何地方都可独立步 行,其中 0~2 级为依赖步态,3~5 级为非依赖步态,分级 越低,提示步行能力越差。②肢体功能,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 )、Fugl-Meyer 运动 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FMA-UE 评分总分 66 分,FMA-LE 评分总分 34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 越好 [7] 。③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8] 和改良 Barthel 指数 ( BI ) [9] 评估,NIHSS 总分 42 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负相 关;BI 总分 100 分,分值与日常生活功能呈正相关。④血 清神经递质,包括甘氨酸(Gly)、γ - 氨基丁酸(GABA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集患者 5 mL 空腹 静脉血,转速 3 500 r/min,离心 10 min,取血清,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本研究计量资料数据经 S-W 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 以 (x ±s) 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 用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FAC 分级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 组 FAC 分级为 1、2 级的患者占比显著降低,5 级占比显著 升高,试验组 FAC 分级为 1 级的患者占比较对照组显著 降低,5 级的患者占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 后两组患者 FMA-UE、FMA-LE 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相较于治 疗前, 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显著降低, 且试验组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 评分显著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 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血清 Gly、GABA、BDNF 水平比较 相较于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Gly、GABA、BDNF 水平均 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 P<0.05),见表 4.

\

 

  3 讨论

  卒中患者的皮质脊髓纤维束退化可导致运动神经元出 现紊乱,且合并偏瘫症状后,因患侧肢体支配神经元难以 运作, 可诱发运动功能障碍, 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 抗阻训练以躯干、骨盆为中心,通过借助不同阻力值的弹 力带及器械进行肢体肌肉向心或离心收缩运动,可有效改善肢体肌肉痉挛,提高骼肌的力量与质量,以促进患者肌 肉功能的恢复, 但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有待提高 [10]。

\

 

  经皮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无创、安全、易操作的治疗方 案,可促进局部器官组织血液流通,改善微循环,提升肩 部、手部及足部肌群力量, 恢复肌肉肌力, 改善运功功能、 步行能力;同时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频率交替刺激内关、 足三里等穴位,可发挥镇静、安神,调节血气的作用;刺 激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位,可发挥镇痛、增加 肢体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激活脑中 内源性阿片多肽能神经元,发挥神经调控的作用,有效调 节高级中枢神经紊乱和疼痛中枢敏化现象,有利于改善神 经功能,同时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1- 12] 。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步行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经皮 神经电刺激联合抗组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患 者步行能力和肢体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促使病情转归。

  Gly 属于神经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GABA 是神经 突触前前抑制的神经递质,当卒中后偏瘫患者病情发作时, 会可损伤脊髓前角 α、γ 运动神经元, 降低高级中枢控制能 力,使血清 Gly、GABA 水平异常降低,加重患者病情; BDNF 为一种脑内合成蛋白质,以中枢神经系统多见,可 增强突触的可塑性,当患者卒中发生后,神经元与星形胶 质细胞受损严重, 导致 BDNF 分泌不足, 影响神经递质水 平 [13] 。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对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进行调 节, 选择性激发传入感觉粗纤维神经, 增强 α、γ 运动神经 元抑制效应,进而刺激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神经缺损症 状 [14- 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 Gly、 GABA、BDNF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抗阻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促进其神 经递质表达。

  综上,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抗阻训练治疗卒中后 偏瘫患者,有利于促进其步行、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日常 生活能力,且可刺激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坤 , 王丽 , 李惠玲 , 等 . 抗阻与牵拉训练改善慢性脑卒中患者活动功能的效果研究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7. 23(9): 1220- 1224.

  [2] 马贤聪 , 鲍晓 , 杨泉 , 等 . 抗阻运动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18.38(4): 805-811.

  [3] 孙明 , 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0: 403-404.

  [4] 宋凡 , 张峰 , 朱玉连 , 等 . 等速测试指标与改良 Ashworth 法用于评定肌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2008. 23(7): 615-617.

  [5] 杨红燕 , 陈圆圆 , 陈燕琴 , 等 . 脑卒中患者肢体沉重感与肌力、卒中后疲劳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19. 35(5): 336- 340.

  [6] 邓永萍 , 王文威 , 肖桂扬 , 等 . 足底脱敏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 志 , 2011. 33(8): 602-605.

  [7] 韩德雄 , 庄礼兴 , 张莺 . 用 Fugl-Meyer 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 [J]. 针刺研究 , 2011. 36(3): 209-214.

  [8] 路雅宁 , 乔丽云 . NIHSS 评分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估中的价值 [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 2015. 19(3): 331-333.

  [9] 王赛华 , 施加加 , 孙莹 , 等 . 简体版改良 Barthel 指数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J]. 中国康复 , 2020. 35(4): 179- 182.

  [10] 何家乐 , 王璐 , 黄丽萍 , 等 . 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力量恢复的作用 [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 2020.41(3): 254-259. 263.

  [11] 张胜利 . 抗阻运动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影响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19. 40(12): 1499- 1500.

  [12] 欧海宁 , 周凯欣 , 黄彬 , 等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5.13(7): 881-883.

  [13] 冯雅娟 , 贾晓沛 , 骆莉 , 等 . 蜡疗合通窍活血中药治疗脑卒中后 痉挛性瘫痪疗效及对 Gly、GABA 水平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 , 2018. 27(7): 695-698.

  [14] 郇赛 , 王佩佩 , 杨暖 , 等 .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头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NSE、ET- 1 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 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19. 25(5): 384-387.

  [15] 许雪梅 , 赵元琛 , 熊建华 , 等 . 血栓通联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 偏瘫疗效及NGF、BNDF 的影响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9. 37(6): 1443- 1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9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