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安胃疡胶囊联合三联疗法对消化性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与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7 14:02: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安胃疡胶囊联合三联疗法对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胃肠激素及血清降钙素原( PCT )、前列腺素 E2 ( PGE2 )、 C- 反 应蛋白( CRP )水平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于兴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消化性胃溃 疡患者分为对照组( 40 例, 雷贝拉唑 +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治疗) 和研究组( 40 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安胃疡胶囊治疗) 。两组 患者均接受为期 4 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愈合率,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 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溃疡愈合率( 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 72.50% )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 GAS ) 、胃动素 ( MTL )及血清 PCT 、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PG Ⅰ)、 PGE2 水平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显 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使用安胃疡胶 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溃疡愈合率,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同时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消化性胃溃疡,安胃疡胶囊,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胃肠激素,炎症因子

  消化性胃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 生在胃黏膜上,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胃酸增多、饮食不节等,其中胃酸过多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及幽门螺旋杆菌 (Hp)引发的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其 典型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的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是 一种慢性疾病,呈反复或周期性的发作。目前临床中常 使用抗酸药物、根除 Hp 感染的药物,以及保护胃黏膜的 药物治疗 [1] 。三联疗法(雷贝拉唑 + 克拉霉素+ 阿莫西 林)为目前临床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常用方法,虽对缓解 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有明显作用,但由于治疗周 期较长,且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后易反复发 作,故应用效果欠佳 [2] 。中医认为消化性胃溃疡属于“胃 脘痛”“吞酸”范畴,主要由于忧思恼怒、肝木横逆犯胃 或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进而导致脾胃虚弱、气血失 调所致。安胃疡胶囊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成药,该药物 能够通过补中益气、解毒生肌对消化性胃溃疡进行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3-4]。本研究旨在分析安胃疡胶囊联合 三联疗法对消化性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及血清降钙素原 ( PCT)、前列腺素 E2 ( PGE2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 影响,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于兴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消化性胃 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雷贝拉唑 +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治疗)和研究组(4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安 胃疡胶囊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26、14 例; 病程 6 个月 ~6 年,平均(3.62±1.17 )年;年龄 22~50 岁,平均( 36.72±2.43 )岁;溃疡直径 4.27~17.91 mm , 平均( 13.04±0.21 ) mm ;病灶部位: 胃窦处 24 例, 胃 角处 11 例,胃底部 5 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 为 24、16 例;病程 5 个月 ~6 年,平均( 3.56±1.08 ) 年;年龄 23~52 岁,平均( 37.07±2.13 )岁;溃疡直径 4.67~18.43 mm ,平均( 12.51±0.27 ) mm ;病灶部位:胃 窦处 21 例,胃角处 13 例,胃底部 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 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疗指南》 [5] 《消化性溃疡中西 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1 年天津)》[6] 中的相关诊断标 准,且经电子胃镜检查或 X 线钡餐造影检查后确诊为消 化性胃溃疡者; 13C 或 14C 呼气实验结果提示均为 Hp 感染 者;近期未接受过相关治疗者等。排除标准:胃部合并其 他疾病者;存在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功能 不全者;研究前 1 个月服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相 关药物治疗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清淡饮食,禁烟禁酒,对照组患 者实施三联疗法,具体如下: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广 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83226 ,规格: 0.5 g/ 片),0.5 g/ 次,1 次 /d;阿莫西林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2020933.规格:0.25 g/ 粒), 0.5 g/ 次,1 次 /d;雷贝拉唑肠溶片 [ 双鹤药业(海南)有 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133326.规格: 10 mg/ 片 ], 20 mg/ 次,1 次 /d。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口服安胃疡胶 囊(新疆全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0950062. 规格: 0.2 g/ 粒),0.4 g/ 次,4 次 /d。均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溃疡愈合率。在治疗后行胃镜检查以 判断溃疡愈合的程度,溃疡愈合情况评价标准如下,愈 合:胃镜下可见瘢痕形成,未见溃疡面;好转:胃镜下 可见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 50% ;无效:胃镜下可见 溃疡面积缩小<50%。溃疡愈合率 =(愈合例数 + 好转例 数)/ 总例数 ×100%。②胃肠激素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 采集患者静脉血 5 mL,经高速离心机(长沙湘锐离心机 有限公司,型号:TG16-WS)离心( 3 000 r/min,10 min), 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胃泌素 ( GAS)、胃动素(MTL)及胃蛋白酶原Ⅰ( PG Ⅰ)水平。 ③炎症因子。血液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同②,测 定血清 PCT、PGE2、CRP 水平。④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头痛、皮疹、腹泻、呕吐)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 示,行 χ2 检验;胃肠激素指标与炎症因子为计量资料, 经 K-S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溃疡愈合率 ( 90.00%),较对照组(72.50%)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 血清 GAS、MTL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 于对照组,血清 PG Ⅰ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PCT、CRP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 组,血清 PGE2 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 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消化性胃溃疡属于慢性疾病,且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病程较长,该病是指消化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 化后发生的溃疡,通常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以雷贝拉唑 为主的三联疗法较为常见,其中雷贝拉唑能够快速抑制胃 酸分泌,为抗生素的发挥提供胃内低酸度环境,因其具有 起效快、药效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胃溃疡疾病 治疗中 [7-8]。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临床常被用于根治 Hp 感 染,虽疗效确切,但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甚至引发 双重感染,效果有待提高 [9] 。同时三联疗法可在疾病早期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效果 欠佳。

\

 

  中医认为, 消化性胃溃疡日久, 症状反复, 病情缠绵, 久病必虚, 故瘀、虚为该病病因病机, 治疗应以健脾益气、 活血化瘀为主。因胃溃疡在中医的证候不同,应立足于辨 证治疗。安胃疡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为甘草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从甘草中提取,具有益胃补脾、止痛 理气等功效,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口服后能够中和胃酸,缓 解因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恶心、反酸等症状 [10]。本研究结 果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 对照组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 GAS、MTL 水平均显 著下降,血清 PG Ⅰ水平显著上升,提示安胃疡胶囊联合 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胃溃疡,能够显著提高溃疡愈合率, 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安胃疡胶囊生物活性比 较强,该药物进入胃部后不易受胃酸的腐蚀影响,能在溃 疡面和胃酸之间形成一道保护膜,避免胃酸对溃疡面进行 持续性的腐蚀作用,并且能够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 释放内源性 PGE2.达到保护胃黏膜、加强胃肠道黏膜血流 量及抑制胃酸的作用 [11]。

  消化性胃溃疡疾病发展进程中炎症因子起到了关键作 用,机体受到 Hp 感染时,会诱导炎症因子的释放,血清 PCT、CRP 水平异常升高 [12- 13];而 PGE2 能够促进胃黏膜上 皮细胞再生, 从而促进溃疡愈合[14]。上述结果中, 治疗后研 究组患者血清 PCT、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血清 PGE2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安胃疡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 胃溃疡,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药理学研 究表明,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 主要抗炎机制与减少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生成与释放、抑制 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 PGE2 合成的关键酶有关 [15] ;同时, 安胃疡胶囊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力, 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利于抑制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促 进溃疡面愈合 [16]。

  综上,安胃疡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胃溃疡, 可提高溃疡愈合率,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同时有 效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源 , 田莉 , 金成 , 等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 22(2): 226-228.

  [2] 吴文海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对比研究 [J]. 解放军医药杂 志 , 2014. 26(2): 69-71. 74.

  [3] 周娥 . 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 2016. 31(8): 1197- 1200.

  [4] 杨剑 , 吴万桂 . 安胃疡胶囊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8. 27(20): 2253-2255.

  [5] 中华医学会 . 临床疾病诊疗指南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46-347.

  [6] 张万岱 , 李军祥 , 陈治水 , 等 .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1 年天津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2. 32(6): 733-737.

  [7] LIN M S, ZHANG S Y, ZHANG M Y,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Kangfuxin in combination with rab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edicine, 2020. 99(48): e23103.

  [8] 殷慧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疗效观察 [J]. 陕西医学杂志 , 2013. 42(4): 497-498.

  [9] 谢龙国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14. 35(19): 2890-2891.

  [10] 王伟 , 刘林宏 . 安胃疡胶囊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J]. 人民军医 , 2017. 60(2): 168- 169.

  [11] 杨忠兰 , 吴云峰 , 田茂超 . 安胃疡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 溃疡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泌素与胃动素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 学杂志 , 2016. 26(2): 80-83.

  [12] 苏红领 , 袁曦婵 , 胡艳艳 . 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消化性 溃疡的临床研究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 2019. 24(12): 1420- 1422.

  [13] 姚凡保 , 黄仕尧 , 唐志凌 , 等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 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 , 2017. 27(19): 4423-4426.

  [14] 曹世红 , 曾忠荣 . 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胃 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J]. 药物评价研究 , 2019. 42(4): 730- 733.

  [15] 王晓艳 , 李伟霞 , 张辉 , 等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甘草黄酮类成分 药效作用研究 [J]. 中医学报 , 2020. 35(1): 155- 163.

  [16] 张亚芹 , 沙玉彪 , 贾春霞 , 等 . 安胃疡胶囊联合雷贝拉唑对消化性胃溃疡患者胃肠道菌群分布与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湖 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 24(2): 6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5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