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会有较明显的精神症状,但是在躯体症状方面却常无明显表现,同时患者本人对于病情也通常无法准确叙述, 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诊断,有必要建立精神疾病检验项目危急值的参照标准。本研究对该标准的制定方法和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危急值;检验项目;临床应用
作者:王亚玲 . 精神疾病患者的检验项目危急值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4):124,126.
0引言
精神疾病患者的检验项目危急值的制定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而在进行精神病患者检验项目危急值制定的时候,要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其他各种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各综合医院制定的相关标准。如果各检验项目结果达到危急值标准,检验师应立即对患者标本进行复检,如果仍为危急值,应当立即将该结果向临床医生进行反馈,而临床医生则应根据检验结果以及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本文对精神疾病患者检验项目危急值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临床特点
临床实践证实,制定检验项目危急值并将其运用于临床之中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病情严重患者及时展开有效救治, 从而取得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 [1]。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较容易掌握,但是躯体症状却常常不明显,且患者常不能准确描述自身病情。因此,有必要进行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检验项目危急值的制定。
2精神疾病患者检验项目危急值标准制定方法
精神疾病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认知、意志、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一系列反常表现, 这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2]。对于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看法是生物学因素(基因遗传、环境伤害等)、心理因素(如出现矛盾、危机、创伤、精神紧张等)、社会因素(如战争、遭受重大疾病等)等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病 [3]。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一些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碳酸锂等)能够显著影响到临床检验指标。为此,本院特制定精神疾病患者具体危急值标准如下:
2.1白细胞的危急值
该项目危急值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对药物因素引起的白细胞指标变化以及药物所产生的持续影响作用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 [4]。例如,氯氮平对于精神病患者白细胞的影响,既可使其降低,也可使其升高。在临床观察以及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精神疾病患者白细胞危急值的低值应低于 1.5×109, 高值应大于 50×109 较为合适,这样既不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又能防治不良事件的发生。
2.2血小板危急值
在制定精神疾病患者血小板危急值时,要充分考虑其因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而引起的血小板降低。例如,利培酮会引起血小板降低。通过进行临床观察,结合实际应用,我们认为精神疾病患者血小板危急值的低值应低于 20×109 较为合适,这样不会对正常治疗产生影响,又能防治不良事件的发生。
2.3血糖的危急值
随着研究深入,诸多研究显示相比于健康人群,精神疾病患者患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因此,在制定精神疾病患者血糖危急值标准时一定要结合其实际血糖情况 [5]。一般认为, 将此类患者的血糖危急值下限定为小于 2.6mmol/L,上限定为大于 22.2mmol/L 较为合适。
2.4血钾的危急值
精神疾病患者的很多表现都是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如出现目光呆滞、神情淡漠等,而这些症状类似于血钾异常所产生的症状。本院精神疾病患者血钾危急值的低值定为小于 2.8mmol/L,高值定为大于 6.5mmol/L,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超出以上范围就需立即复检,如果复检结果仍为危急值则应立即报告给医生。
2.5血镁的危急值
长期大量饮酒的精神疾病患者镁由消化道丢失,如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长期丢失胃肠液者,会使镁大量丢失而出现低镁危急值,在本院从开展镁检测以来未发现镁过于超高者。特制定本院精神疾病患者血镁危急值的低值小于
0.5mmol/L,高值大于 3.0mmol/L。若其血镁值超出此范围就需立即复检,如果仍超出此范围需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
2.6血锂的危急值
目前,在躁郁症治疗中使用的药物仍然首选碳酸锂。但是在用药过程中,有效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其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 0.8-1.5mmol/L, 而如果超出 1.5mmol/L,则会使患者发生药物中毒的风险大大升高。因此,在使用碳酸锂进行精神疾病治疗的时候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锂浓度,防止浓度过高增加用药风险性 [6]。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用药经验,本院把血锂危急值定为大于 1.5mmol/L。
2.7其他检验项目危急值
根据精神疾病的特点,本院将其他精神疾病检验项目 危 急 值 标 准 制 定 如 下 :Ca<1.6mmol/L 或 >3.5mmol/ L ;Na<115m mol/L 或 >l60m mol/L ; CI<75mm ol/L 或 >1 25mmo l / L ;BUN>3 6mmo l / L ;C RE A>6 50 umo l / L ;UA>720umol/L ;HGB<50g/L 或 >200gL ;PT<5S 或>40S;APTT>100S;FIB<1.0g/L 或 >8.0g/L 等。
3讨论
3.1 精神疾病患者危急值标准的临床应用
危急值报告制度现如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因此应当加强对临床标本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尤其应当重视对于制定危急值检验项目的检验质量。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较为特殊,其通常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但是躯体症状却难以准确掌握,且患者常无法准确进行病情的描述。这就为临床医生综合全面了解患者的各方面病情造成了较大困难,从而增加了误诊概率并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医疗机构建立精神疾病检验项目危急值标准十分必要。在检验结果中一旦出现检验项目危急值,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应当立即复检进行确认。确认结果仍为危急值,则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并与临床医生沟通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的符合情况,对于检验结果和症状不符的,重现采集标本进行检验,对于二者相符合的,可指导医生及时对患者展开有效治疗。
3.2建立精神疾病患者危急值标准的意义
3.2.1医学检验危急值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的诊疗效果以及对管理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7]。在加强检验师与临床医生、护士工作关联性的同时增强了检验师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可促使检验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检验师在与临床医生、护士进行沟通后, 对于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和医患关系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让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临床医生与护士对检验师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3.2.2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 [8],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检验项目危急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检验项目危急值制定的时候,应当对精神疾病的复杂性、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所处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对于不同部门的患者, 如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急诊患者等, 使用危急值项目和相应的危急值应当有所侧重。而检验方法的不同也应当制定相应的危急值标准。
总之,制定精神疾病患者检验项目危急值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临床工作中,检验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各项危急值标准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使本医疗机构对精神疾病的诊治能力以及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