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11:07: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7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3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 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BI)] 评分、血清炎性因子 [ 白细胞介素 -1β(IL-1β)、C 反应蛋白(CRP)] 水平,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 BI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 两组血清 IL-1β、CRP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26%,低于对 照组的 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降低 NIHSS 评分、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BI 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护理路径;炎性因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removal

  ZHOU Yu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Na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removal.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9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spective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computer random blind selection method,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 [Barthel Index (BI)], 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nterleukin- 1β (IL- 1β),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B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levels of serum IL- 1β and CR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6%, which was lower than 28.9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removal can reduce the NIHSS scores, 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BI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h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removal; Neurological deficit;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flammatory factor;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Complication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 [1]。微创血肿清除术可降低颅内压,降低致残率、致死率,但仍需给予患者高质量护理,以改善预后 [2-3]。常规护理仅遵医嘱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查、治疗等工作为纵轴,可以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4-5]。本文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  经脑部 CT 及临床体征检查,  符合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中高血压 脑出血诊断标准 [6];  临床资料完整;  符合手术指征, 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排除标准:合并颅内感染或 意识休克;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精 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 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1845624) 。根据电脑随机 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 男 16 例,  女 22 例;  年龄 45~75 岁,  平均(59.91± 5.22)岁;出血量 16~41 mL,平均(26.21±5.49)mL;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 8 例,丘脑 15 例,小脑 9 例, 脑叶 6 例。观察组男 19 例,  女 19 例;  年龄 46~78 岁,   平 均(60.23±5.41)  岁;   出 血 量 14~40 mL, 平均(25.91±6.22)mL;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 11 例,丘脑 13 例,小脑 10 例,脑叶 4 例。两组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 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后遵 医嘱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降压、止血及其他对症 治疗;口头告知家属疾病发生机制、手术流程、预 期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病情观察;指导正 确用药;  术后做好引流管固定及引流液颜色监测;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适量运动等。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1)组建临床护 理路径小组。组员包括责任医师 1 名、有 5 年以上 护理经验护士 4 名。(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①术 前至术后当天。入院时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陪 同患者到影像科进行检查,通过面对面沟通、表 情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情绪状态,明确引起其情绪 波动的原因,给予心理干预;给予健康宣教,内容 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案、预后、手术相关注意事 项,并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呼吸道护理:术前通过 吸痰器、手法排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术中监 测患者肺功能、胸部起伏状态,发现异常需及时告 知医师处理;麻醉复苏期,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 偏向一侧或后仰,托起下颌,使用口腔通气管、喉 罩、气管插管等维持通气;使用约束带固定烦躁不 安者四肢,约束带松紧度应适宜;待患者意识清醒 后,用少量温盐水湿润咽部,通过叩背或震荡排痰 机帮助患者排痰。术后遵医嘱抬高床头 30°,监 测血压、颅内压,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②术后 1~3 d。卧床期间,间隔 1~2 h 为患者更换 1 次体位,并利用针灸治疗仪、冰敷仪等仪器帮助患者镇 痛;指导家属早晚各按摩受压部位 30~40 min,使 用温盐水为患者擦拭身体,  1 次 /d;  加强口腔清洁, 指导患者使用漱口液,及时清除口腔残渣;首次排 气后,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 饮食、普食;根据患者饮食偏好,指导其进食营养 均衡、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定期按摩腹部,帮助 其排便。③术后 4 d 至出院前 1 d。通过图片、视 频、现场示范等方式,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并开 展被动四肢活动;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主动开 展翻身及平衡坐位训练,后期可逐步通过单脚飞 鸟、骨盆侧向摆、燕式平衡等训练方法恢复核心平 衡力。训练期间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做好心肺功能 监测。④出院时。嘱患者戒烟酒,忌怒忌躁,每日  测量血压,并遵医嘱服药,坚持康复锻炼,不适 随诊。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 情况 [7],  NIHSS 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肢 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及上下 肢运动等 11 项,总分 42 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  能缺损越严重;采用 Barthel 指数(BI)评估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 [8] ,包括大便、小便、修饰、如厕、 洗澡、吃饭、转移、行走、穿衣和上下楼梯等 10 项, 总分 100 分,分值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  (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 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4 mL,常规离心取血清,采用  URIT-8036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电子 集团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1β)、 C 反应蛋白(CRP)水平。(3)  比较两组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NIHSS 和 BI 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NIHSS 和 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BI 评分均高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护理 前,  两组血清 IL-1β、CRP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血清 IL-1β、 CRP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5.26%,  低于对照组的 28.95%,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见表 3。

\
\
\
 

  3  讨论

  脑出血已成为威胁高血压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 并发症之一 [9] ,血肿清除术可减轻颅脑损伤,恢复 神经功能,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存在言语、肢体 运动障碍、记忆力丧失等神经受损症状 [10]。

\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NIHSS 评 分低于对照组,  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临床护理路径中术前健康宣教、讲解科室手术成功 案例等可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造成的 应激反应影响手术进行;围术期持续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遵医嘱降颅压,可有效减轻颅内缺血缺氧所 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循 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 [11] 。已知炎性因子参与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血肿及其邻近病变组织中 IL-1β、CRP 呈高 表达。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血 清 IL-1β、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术前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能减轻手术应激,采 用振动排痰机、手法排痰等方法清除患者呼吸道分 泌物,可提高通气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术后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也有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 平 [1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术后指导家属按摩受压部 位,用温盐水擦拭患者身体等措施可预防压疮,抬 高床头、积极降颅压可预防再出血,引导患者定期 排便、多进食含纤维素食物等均有助于预防便秘的 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微创血肿清 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降低 NIHSS 评分、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BI 评分, 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骆明涛,伍聪,陶传元,等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急救诊治解读 [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3)  : 185-190.

  [2]    郭云萍,薛华,张春丽,等 . 中医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21,30(35):3966-3969.

  [3]     温兴华 .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20):  2959-2960.

  [4]    王月霞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0):64-65.

  [5]     陈会芳 . 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临床研究, 2018,26(8):192-194.

  [6]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 诊治指南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8):757-770.

  [7]    薛柏茁 . 观察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的疗效 [J]. 当代医学,2021,27(25):95-97.

  [8]    杨喜东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5):100.

  [9]     张登兴 .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1,34(4):251-253.

  [10]   赵志宏,潘建勋,张占权,等 . 比较分析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J]. 山西卫生健康 职业学院学报,2021,31(6):62-63.

  [11]   慈静,胡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1):1697-1700.

  [12]   薛雷,张梅,蒋继侠,等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8): 95-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9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