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发生部位及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糖尿病患者非创伤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糖尿病无骨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骨折危险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中以髋部骨折人数最多,占到32.5%,其次为脊柱、肱骨/前臂、小腿/股骨,占比为17.5%、15.0%、15.0%,两组各种风险因子比较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骨折既往病史均为糖尿病非创伤性骨折发生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以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而既往骨折病史、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疾病发生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非创伤性骨折;部位;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于宏伟.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和危险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90.
0引言
糖尿病作为现阶段常见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疾病后期合并并发症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最为常见一类为非创伤性骨折,作为一种自发性骨折,引起该病主要因素为身体重心不稳所造成损伤[1]。
多数糖尿病患者受到创伤后,病情加重状况下对骨折及其外伤等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伤口经久不愈,后期引发压疮等并发症,延长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关研究表明[2],当糖尿病合并创伤性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会影响到患者正常康复。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合并创伤性骨折发生部位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以下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糖尿病患者非创伤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糖尿病无骨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4-72岁,平均(64.2±2.4)岁。
观察组中男55-74岁,平均(65.8±2.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骨折评估:由骨科及受训放射科医师读片审阅,确定骨折位置。排除创伤性骨折及恶性肿瘤或因其他疾病所引起病理性骨折。骨折部位主要分为髋部、小腿/股骨、脚踝/脚、肱骨/前臂、脊柱、肋骨和锁骨。
骨密度测定: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并对患者髋部位置进行测量,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粗隆及其腰椎(L2-L4)的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数值应当由骨密度仪器储存。
1.3统计学处理。文章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8.0,(±s)表达计量资料,t检验用于计数资料表达,并以百分比表示,χ2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不同部位骨折发生情况。观察组中以髋部骨折人数最多,占到32.5%,其次为脊柱、肱骨/前臂、小腿/股骨,占比为17.5%、15.0%、15.0%
2.2两组各种风险因子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各种风险因子比较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骨折既往病史均为糖尿病非创伤性骨折发生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引起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因素增加主要病理机制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其中最为重要因素之一为机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当雌激素水平缺乏时,提示骨吸收增强,会造成骨丢失[3]。
而随着年龄、病程时间、糖化血红蛋白均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发生。本文研究提示,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最为常见部位为肱骨近端、前臂远端以及脚部骨折,结果存在差异与研究对象年龄、样本量差异不同而异。
本文研究表明,引起糖尿病非创伤性骨折发生主要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骨折既往病史。针对上述因素因预防跌倒,尤其为存在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家中浴室、地面地板需进行防滑处理,及时去除地面水渍,维持地面干燥,同时安装安全扶手,必要时协助家属淋浴。而既往骨折病史患者会相应延长髋部骨折风险,延长糖尿病病程时间,作为引发糖尿病患者脆性骨折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发生主要因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既往骨折病史相关,因此,早期预防、积极控制病情进展,能有效预防非创伤性骨折发生。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病例、研究范围局限,仍需进一步扩发范围、研究时间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陈玉凤,郭献山,王林栋,等.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和危险因素[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1):138-141.
[2]张春,吕战虎,王卉,等.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创伤性骨折的发病位置及影响因素[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2):2356-2358.
[3]阎劲松,袁丹,李东升,等.糖尿病患者发生非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2):246-2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