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8 11:26: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经根管治疗后, 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 以期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预后效果提供一定的参 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 112 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根管治疗术治疗, 且随访 3 年, 根据术后根尖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 91 例) 和未愈合组( 21 例) 。对两组患者一般 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从而对影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管 治疗后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愈合组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不完善、继发龋、冠渗 漏、器械折断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愈合组(均 P<0.0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不完善、 继发龋、冠渗漏、器械折断均为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OR=2.065 、1.910 、2.113 、2.100 、2.382 、1.958 ,均 P<0.05 )。 结论   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不完善、继发龋、冠渗漏、器械折 断,因此,临床可依据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显微根管治疗术;  危险因素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牙髓根尖周疾 病,其主要是以牙齿疼痛、肿胀等症状为临床表现,若患 者治疗不及时,则易诱发牙源性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 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口腔健康。近年来,显微根管 治疗术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常用的方式之 一,其主要是通过应用显微镜技术,为医师提供清晰的根 管治疗手术视野环境,更清晰地观察髓腔和根管内的形态 和结构,以便提高操作的精确性,从而将根管内感染的牙 髓组织去除干净,并进行填充,封闭根管系统,修复牙 冠,创造利于根尖周组织愈合的条件,防止根尖病变的发 生,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改善其预 后的作用 [1-2]。但根管填充方法、根管填充质量、牙髓和 根尖周状况、术后修复等因素均会影响根尖的愈合,然而 目前对接受根管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果,因病例选择、治 疗方法、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报道的治疗成功率也不 相同 [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 根管治疗后,影响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提高预后效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 112 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根管治疗术治 疗,且随访 3 年,根据术后根尖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 91 例)和未愈合组( 21 例)。其中愈合判定标准 [5] :①疼 痛、肿胀等主观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水平,牙齿无松 动,无窦道。②影像学检查显示根尖周组织无异常。纳入 标准:符合《牙体牙髓病学》 [5]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 影像学检查确诊者;伴有牙齿肿胀、疼痛等慢性根尖周炎 临床症状者;病历资料齐全者;均接受显微根管治疗术治 疗者等。排除标准:根尖周致密性骨炎者;合并其他口腔 疾病者;根管治疗同时需行根尖手术治疗者等。本研究已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显微根管治疗术治疗。 术前,拍摄 X 线根尖片,以充分了解患牙情况(牙根解 剖形态、根尖周病变范围等)。患牙通过橡皮障隔湿,在 牙科手术显微镜(苏州速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 OMS2350)下行常规髓腔预备(机用镍钛根管预备,预 备至比初尖锉至少大 3 号),探查、疏通根管,以生理性 根尖孔为止点,配合 3% 次氯酸钠浸泡冲洗髓腔,超声荡 洗,干燥根管,导入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封药,最后使 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尖,完成冠部树脂充填,术后拍 摄 X 线片。全程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操作,根据患者患 牙的情况分为 2~4 次就诊。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 3 年。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然 后分析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单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牙位、低密度影范围、是否再治疗、根 充质量(根充后即刻拍摄根尖 X 线片评价,根管充填完 善:X 线片显示根充影像致密,充填物距 X 线片根尖端 0.5~2.0 mm ,且根尖部根管内无透射影像。根管充填不完 善:根管充填长度不到位,充填物距 X 线片根尖端大于2 mm ;或根充影不致密,根充物稀疏,在根尖部根管内 仍可见 X 线透射影,根尖 1/3 处只有糊剂而无牙胶尖;根 管充填长度超出根尖,但根充影像致密。超充合并欠致 密,表现为根充长度超出根尖,而根管内充填密度不佳)、 是否继发龋、是否冠渗漏、是否器械折断。②将单因素 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慢性根 尖周炎患者行根管治疗后未愈合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从而对影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管 治疗后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危险 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 析  与愈合组比,未愈合组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 不完善、继发龋、冠渗漏、器械折断的患者占比均显著升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
 
 
  2.2     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显示,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 素为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不完善、继发龋、冠渗 漏、器械折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065、1.910、 2.113、2.100、2.382、1.958,均 P<0.05),见表 2。

\
 
  3    讨论
 
  根尖周围组织因创伤、药物刺激、细菌感染等因素而 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发生慢性根尖周炎。显微根管治 疗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方法,其在显微镜辅助下 操作,清除根管内大部分感染物,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 阻止疾病恶化,避免拔出患牙 [6] 。临床上,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管治疗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较多,但不同研究 的治疗手段、评价标准及随访时间有所不同,导致其研究 结论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认为,1 年以内的疗效只 能作初步观察,2~3 年或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获得可靠、 科学的结果,结论更有价值 [7] 。因此,本研究随访 3 年, 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反映了根管治疗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 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本研究中,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性 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不完善、继发龋、冠渗漏、器械折断。分 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与前牙相比,后牙根管系统复杂,除 具有直、粗、易根充的根管外,还有弯曲根管、极细小根 管、 C 型根管等复杂根管,根管清理、根尖封闭要求难度 更高,根管内感染物清除不彻底,导致再次感染,使得后 牙治愈率低于前牙 [8] 。因此,医师应提高手术技巧和熟练 度,在为后牙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 应首先根据患者主诉、 病史及 X 线牙片以了解根管情况, 治疗过程中细心、耐心 地清除感染物,最大程度控制感染,以尽可能减少根管遗 漏,治疗后为患者佩戴保护措施,如牙冠、嵌体等,指导 患者注意加强口腔清理,以减少感染,进而促进患者根管 愈合。首次治疗后若细菌未清除彻底,在低氧张力、营养 缺乏的环境下,残留的细菌代谢缓慢,将形成微生态结构 的生物膜,耐用性增强,生物膜存在于根管壁上,可抵抗 根管冲洗液的作用,不易被清除,是根管治疗后的重要感 染源,因此再次治疗患牙的愈合率会降低 [9] 。因此,在首 次进行根管治疗时,应尽量完全清除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若患者有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等症状,应酌情予以其抗生 素进行抗感染,缓解口腔局部炎症反应,避免进一步诱发 根尖疾病,减少再治疗事件的发生。
 
  根充质量可影响根尖愈合率,根管填充质量不完善主 要包括根管填充不密合、欠填、超填, 如根管填充不密合, 残留感染物质将仍然以存活的状态存在于填充物与根管壁 间或在填充物内不断繁殖,感染根管系统,导致患者预后 不佳;而操作过程中操作长度不准确可导致欠填,由于根 管内无防御功能,尖周组织液与渗出液回渗至未填充根管 时,可造成渗出物分解、微生物繁殖,从而导致根管继发 性感染;超填导致感染物质退出根尖孔,引发根尖周炎炎 症,使得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严重等,从而影响牙根 愈合 [10- 11] 。因此,医师在根管填充时,应结合电测仪和 X 线牙片确定根管长度,并按照准确的长度进行操作,以避 免出现填充质量不完善的情况,从而提高根管愈合率,改 善患者预后。
 
  继发龋会导致口腔内微生物与根管内填充物接触,微 生物与代谢产物可直接通过填充后的微小孔隙进入根尖周 组织,导致继发性感染 [12] 。临床建议患者定期检查,尽 早发现继发龋并就医治疗,以避免治疗失败。冠渗漏会造 成根管与溶解根管糊剂的唾液和细菌产生接触,生成大量 的病原菌可通过渗入根管系统污染已填充的根管,并进入 根尖周组织中, 导致根管治疗失败 [13]。因此填充后的患牙 应尽早实行永久性冠修复,避免冠渗漏。根管填充的器械 精细易损,反复使用易导致金属疲劳,工作端出现裂痕和 变形,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折断,折断的器械在取出时较为 困难,且易破坏根管壁,导致治疗失败 [14] 。因此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预备根管,操作时应耐心、细心, 勿动作粗暴,用力过大、过急,以减少器械折断的发生 风险。
 
  综上,影响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危险 因素为后牙牙位、再治疗、根充质量不完善、继发龋、冠 渗漏、器械折断,因此,临床可依据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 较少、难以涵盖全部影响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 心、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晓斌 , 柏永刚 , 王立媛 , 等 . 显微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 3 年疗效评价 [J]. 北京口腔医学 , 2021, 29(5): 291-295.
 
  [2]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 牙体牙髓病诊疗中牙科显微镜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020,55(5): 333-336.
 
  [3]   贾舸 , 于淼 , 尚新华 , 等 . 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 5 年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上海口腔医学 , 2021, 30(2): 124- 128.
 
  [4]   侯铁靖 , 邵永新 . 牙周因素对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效果的影响 [J]. 天津医药 , 2018, 46(10): 1075- 1078, 1146.
 
  [5]    樊明文 . 牙体牙髓病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 56-58. [6]    田萍兰 .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 96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0, 20(6): 933-935.
 
  [7]    GOLDBERG F, CANTARINI C, ALFIE D,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ntentional canal overfilling and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primary root canal treatments and nonsurgical retreatments: a retrospective radiographic assessment[J]. Int Endod J, 2020, 53(1):19-26.
 
  [8]    彭春余 .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J]. 当代医学 , 2021, 27(34): 97-99.
 
  [9]    陈梅 .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再治疗探讨 [J/CD].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 2016, 3(4): 110- 111.
 
  [10] 李林光 , 吴幸晨 . 220 例牙髓病或根尖周患者根管治疗的根管预 备和充填质量分析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2020, 35(2): 313-316.
 
  [11] MOTIWALA M A, HABIB S, GHAFOOR R, et al. Comparison of antimicrobial efficacy of Calcipex and Metapex in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study protocol[J]. BMJ Open, 2021, 11(7): 48947.
 
  [12]  陈凯达 , 薛明 .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及再治疗诊治策略 [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 2019, 12(4): 201-207.
 
  [13]  黄琛琛 . 根管治疗后冠部不同修复方式形成微渗漏的研究进 展 [J]. 安徽医学 , 2018, 39(5): 628-631.
 
  [14]  钱海虹 , 刘玲 . 根管治疗中器械折断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J]. 现 代口腔医学杂志 , 2015, 29(2): 114- 116, 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2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