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与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 10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疾病复发情况的不同分为复发 组( 30 例)与未复发组( 70 例) 。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 筛选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发率为 3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 复发组中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踝肱指数( ABI ) 显著低于未复发组;全血 低密度脂蛋白( LDL )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 ) 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吸烟史、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 LDL 、NLR 水平均为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2.203 、 2.280 、3.108 、4.816 、3.187 、1.848,均 P<0.05 )。 结论 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以及高 LDL、NLR 水平均为影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采取督促患者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胆固醇水平,并坚持运动,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遵医嘱服药等措施,降低患者术后疾病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累及 下肢动脉,从而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发的肢体缺血症 状,临床表现为下肢冰凉、麻木等症状,并无明显特异 性,前期易与其他病症混淆,发展至后期则有可能导致下 肢疼痛、溃疡、坏疽等,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严重影 响。目前国内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根据其病情发展 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是手术治疗的 一种,能够有效扩张分离狭窄硬化的内膜,疏通闭塞血 管,恢复血液循环,从而保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研究 显示,介入治疗作为一项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 状的治疗方案,只能暂时控制病情发展,无法彻底根治疾 病,疾病一旦复发,则会再次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严重者将面临截肢 [1-2]。因此, 深入研究影响下肢动脉硬 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利于医护人 员在临床治疗该疾病时能更好地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 低疾病的复发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 10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 指南》 [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超声或 CT检查确诊者;按时进行随访复诊,且 导管未脱落者;伴有运动障碍、神经障碍及意识障碍者 等。排除标准:合并有器质性疾病者;合并有免疫功能障 碍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有重要器官衰竭者等。本 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管超声确 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情况,并根据动脉病变范围、程度 及血液循环情况确定介入手术路径,主髂动脉先用球囊 扩张病变血管后植入支架;股浅动脉病变者先进行球囊扩 张,如球囊扩张后血管狭窄 >30% 或出现动脉夹层,导致 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则根据患者情况植入支架;而对于 近关节与膝下病变者,则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病变血管进行扩张。手术成功标准:①患者术后行 CT 检查结 果显示血管腔狭窄 <30%;②膝下动脉至少疏通 1 条。满 足上述标准任意一项即为手术成功。患者术后使用低分 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 H20000706,规格: 0.4 mL ∶4 000 IU)皮下注射治 疗,4 000 IU/ 次, 每 12 h 用 1 次, 持续治疗 5 d 后改为口 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13840,规格: 75 mg/ 片) 75 mg/d+ 阿司匹林片 [ 康 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15020107,规格: 0.5 g/ 片 ]1 g/d,所有患者均持续服用 6 个月。 1.2.2 分组方法 嘱患者于术后每 6 个月入院复诊 1 次, 并门诊随访至术后 12 个月。复诊时对患者进行下肢彩色 超声检查,当下肢动脉血管狭窄 >50% 时,则说明下肢动 脉硬化闭塞症再次复发,并按照检查结果统计患者的疾病 复发情况,根据复发情况的不同分为复发组(30 例)与未 复发组(70 例)。
1.3 观察指标 ①对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 后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线 资料并进行比较,包括性别、年龄、踝肱指数(ABI )、 有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三 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 HDL)、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 率(eGFR)、植入支架数量、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 值(NLR),其中 ABI= 踝部胫前收缩压 / 肱动脉收缩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 3 mL,采用全自动 生化分析仪 [ 日立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型号: 7600] 检测全血 TG、LDL、HDL、NLR、Scr 水平,采用血糖监测 仪 ( 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型号: 7600P) 检测 FPG;并计 算 eGFR=186× ( Scr ) - 1. 154 × (年龄) -0.203 ×0.742 (女性)。②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 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组间行 χ2 检验;经 S-W 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组间行t 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单因素分 析 随访结束后,100 例患者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发 30 例,疾病复发率为 30%( 30/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复发组患者 ABI 显著低于未复发组,有吸烟史、高血压、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全 血 LDL、NLR 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P<0.05),见表 1。
2.2 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 疗后是否复发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 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 血症,以及高 LDL、NLR 水平均为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OR= 2.203、2.280、3.108、4.816、3.187、1.848,均 P<0.05 ),见表 2。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斑块等会 使血管腔发生狭窄、闭塞,进而导致组织出现供血不足、 坏死,但该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易被临床所忽略,耽 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介入治疗主要通过扩张、重建动 脉而改善患者患肢血供,从而恢复血液循环,达到保肢目 的,但无法去除病因,且植入支架属于金属异物,易诱发 血栓形成, 术后存在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4-5]。因此, 确定下 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从而 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维持介入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发率为30%, 且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高 LDL、NLR 水平均为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刘文导等 [6] 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 因在于,烟草所含的尼古丁导致吸烟者成瘾,并促进肾上腺 素与儿茶酚胺的分泌与释放,使血管收缩、动脉痉挛,造 成血管内皮损伤,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有吸烟史 者治疗后疾病复发可能性更高,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 应帮助其制定科学的戒烟方案,并开具相应的戒烟药物, 避免由于戒断症状造成血管系统损伤,降低疾病复发的概 率 [7] ;长期高血压,尤其是收缩期血压会使机体血管壁失 去弹性,增厚变硬,进而导致血管狭窄,与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发生的相关性较高,此类患者应注意按时服药,稳定 血压水平,降低复发风险;糖尿病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 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则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 板与激素水平随之紊乱,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并形成斑块, 使血管发生堵塞,临床应嘱患者按时服用胰岛素等控制血 糖药物,维持血糖水平,避免长期高血糖致使血管再次狭 窄、堵塞,并告知患者家属进行监督 [8] 。LDL 水平升高 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异常蓄积于动脉 管壁则易损害内皮细胞的运转,进而发生免疫炎症反应,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再狭窄风险, 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 物,并坚持科学运动,从而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复发 风险 [9]。
NLR 作为反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全身性系统炎症 的重要观察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已被临床证实与机体外周 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当NLR 水平升高时, 中性 粒细胞浸润会引发粥样斑块破裂、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增 加血栓的发生风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细胞会降低 皮质醇所诱导的应激反应;当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时,则皮 质醇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合成脂肪,提高血脂水平,增 加血管二次狭窄风险,患者应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 心情愉快,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避免再次复发 [10- 11]。
综上,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以及高LDL、NLR 水平均为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 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胆固醇水平,坚持运动,合理饮食,规律作 息,保持心情愉快,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遵医嘱服药等预 防措施,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
[1] 郭上玮 .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北医药 , 2015, 37(14): 2127-2129.
[2] 陈波 , 马军 , 王海涛 , 等 . 介入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6, 16(2): 275-277.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J]. 中华医学杂志 , 2015, 95(24): 1883- 1896.
[4] 郑月宏 , 宋希涛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进展与展望 [J]. 中华外科杂志 , 2021, 59(12): 961-964.
[5] WANG K, YU J, WANG B, et al. Mir-29a regula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human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i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the lower extremities[J]. Kidney Blood Press R, 2019, 44(5):1219-1232.
[6] 刘文导 , 冯柳迁 , 孟凡喆 , 等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影响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J]. 介入放射学杂志 , 2017, 26(6): 514-517.
[7] 唐文涛 , 刘杰 , 徐章伦 . 介入联合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2,32(5): 93- 100.
[8] 朱明娜 , 张丽华 , 蒋友旭 , 等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全科 医学 , 2021, 24(20): 2568-2572.
[9] 段晓莉 , 穆研 , 赵苏云 , 等 . 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 2019, 21(3): 239-240.
[10] 王胜利 , 郝云玉 . 术前炎症状态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支 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J]. 临床外科杂志 , 2022, 30(1): 89-91.
[11] 俞志强 , 龚亦群 , 洪彪 , 等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 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5, 15(32): 6275-62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