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PS)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107 例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54 例和对照组 53 例。 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 CR 假体,观察组采用 PS 假体,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 6、12 个月膝关节 功能(AK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疼痛评分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6、12 个月,两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 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12 个月, 两组 ROM 均高于术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 假体与 CR 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 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采用 PS 型假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 CR 型假体。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膝关节功能
Comparison of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prosthesis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reserving prosthesi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CAO Yangbin, REN Yi*, HE Yebin
(Qiannan Prefecture Clinical Orthopedics Research Center of Qiannan Prefectur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iannan Prefecture 558003 Guizhou,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prosthesis (PS)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reserving (CR) prosthesi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107 patients with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1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spectiv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Both groups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R prosthesi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 prosthesis. The levels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the knee function (AKS) score, the range of motion (ROM) and the pain scor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6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surger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6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knee scores and the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6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ROM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PS prosthesis and CR prosthesis for th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is comparable, but the PS prosthesis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joint mobility. Therefore, the PS prosthesis is superior to the CR type prosthesis.
【Keywords】 Knee osteoarthriti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prosthesis;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reserving prosthesis; Knee function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 常用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 关节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1-2]。但全膝关节置 换术临床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假体的选择 是手术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3-4]。后交叉韧带保留 型(CR)假体和后稳定型膝关节(PS)假体是目 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两种假体 [5]。CR 假体保留 了后交叉韧带,其有效的股骨后滚加上更平坦的胫 骨关节面,可加大假体的屈曲活动范围,改善膝关 节置换术后的本体感觉 [6]。PS 假体通过立柱结构发 挥膝关节后滚运动,可纠正更严重的膝关节畸形, 减少假体的磨损,关节屈伸间隙更易实现 [7]。本文 比较 PS 假体与 CR 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 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本 院收治的 107 例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 究。纳入标准:经 X 线检查确诊, 符合《骨关节炎 诊疗指南(2018 年版) 》中相关诊断标准 [8] ;首次 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肢力线内翻程度 <25°; 耐受手术及麻醉。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损伤;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重度骨质 疏松;合并下肢其它关节病变或下肢功能障碍;有 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难以配合研究。患者及其家属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观察组 54 例和对照组 53 例。观察组:男 25 例, 女 29 例; 年龄 63~80 岁, 平均(69.13±4.92) 岁; 病程 3~10 年, 平均(6.13±0.92) 年。对照组: 男23例,女30例;年龄63~80岁,平均(69.09±5.00) 岁; 病程 3~10 年, 平均(6.09±0.89) 年。两组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 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德国 LINK 公司生产的 CR 假体,观察组采用德国 LINK 公司生产的 PS 假体。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取仰卧位并行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充 气并计时。取膝前正中切口,切口长 14~16 cm。
对照组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关节腔 并切除增生滑膜、内外侧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保 留后交叉韧带。先定位胫骨平台截骨,胫骨截骨采 取髓外定位,胫骨平台截骨时后交叉韧带止点前方 植入 1 枚直径 2 mm 克氏针保护后交叉韧带止点,利用 Space 分别测量屈伸间隙,将平台外侧高点作 为参照,后倾 5°,截骨厚度为 10 mm,测量胫骨 平台假体型号,再行股骨髁截骨,测量股骨假体型 号,股骨截骨采取髓内定位,依次行股骨远端、前 后髁和前后斜面截骨,3°外旋,6°外翻;根据软 组织张力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行软组织松解或截 骨,若需追加截骨应严格遵循尽量少截骨的标准。 安装股骨假体试模并评估软组织平衡及髌股轨迹, 应用骨水泥固定胫骨和股骨假体,置入半月板后松 解止血带,冲洗切口,逐层缝合。
观察组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关节腔 并切除增生滑膜、内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和后 交叉韧带。先行股骨远端截骨,进行髓内定位,股 骨远端 5°~7°外翻截骨, 前后髁 3°外旋截骨、前 后斜及髁间成形,再进行胫骨平台截骨,保持 5° 后倾,测量屈伸间隙及行软组织平衡,测量胫骨平 台大小,安装股骨、胫骨假体试模,检查假体匹配 良好,扩大胫骨髓腔,置入胫骨、股骨假体,应用 骨水泥固定, 置入半月板后松解止血带, 冲洗切口, 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2)比 较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于术前及 术后 6、12 个月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提出的膝关节 AKS 评分评估,包括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部分,膝 评分又分为疼痛、活动度和稳定性,功能评分包括 行走能力和上下楼梯能力,每部分均为 100 分,分 数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 [9]。(3) 比较两 组术前及术后 6、12 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 和 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分值为 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 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 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术后 6、12 个月,两组膝评分和功能 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2.3 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比 较 术前,两组 ROM、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6、12 个月, 两组 ROM 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6、12 个月, 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 常用方法, 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0]。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包含多个 环节,其中假体选择和置入作为手术的重要环节是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11]。目前,临床中应用最 广泛的假体类型为 CR 型和 PS 型,其主要区别在于 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中最粗 大的韧带,具有限制胫骨过度后移、膝关节过度 伸展、旋转和伸展时侧位活动等功能,但保留后 交叉韧带进行手术时难以松解后交叉韧带,操作 难度较大 [12-13] 。此外,多数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 由于组织结构病变,后交叉韧带的组织学结构也 会发生改变,利用该结构可能会影响长期疗效 [1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15]。分析原因为 PS 型假体操作相对简单,因此手术时间较短,而 CR 型假体需要保护后交叉韧带止点,部分病例还 需要松解后交叉韧带,操作较为困难,所需手术时 间相对较长 [16]。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术后 6、12 个月,两 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ROM 高于对照组;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分析原因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对残损的骨 质部位进行修复,置入假体可为膝关节提供支撑, 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而两种假体置入手术操作相 当, 因此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S 型假体 通过假体设计的连接来代替后交叉韧带功能,能够 使股骨和假体产生后滚,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PS 型假体适用于膝关节严重屈曲痉挛或关节僵硬强 直,后交叉韧带存在病变者;CR 型假体主要适用 于后交叉韧带结构和功能完整患者。PS 型假体需 要髁间成形和切除后交叉韧带,而 CR 假体不需髁 间成形,保留更多骨量,同时保留后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更好,故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假体。
综上所述,PS 假体与 CR 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采用PS 型假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 CR 型假体。
参考文献
[1] 林家钟,王荣茂,林翔,等 . 高形合度衬垫型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短期疗效评价 [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9(2):94-98.
[2] 侯广原,张继学,张志军,等 . 矢状位假体位置与 CR 型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J]. 安徽医学, 2020, 41(1) :63-65.
[3] 王大城,巫洪波,郭汉明 . 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2017, 28(18):2969-2973.
[4] 石亚雄 . 超形合度型假体与后方稳定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短期效果对比 [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9) :680-684.
[5] 廖新根,唐智明,吴梨华,等 . 保留和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关节炎近期疗效前瞻对照研究 [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9):2672-2677.
[6] 马俊,黄泽宇,沈彬,等 . 矢状位假体位置对 PS 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J]. 四川医学, 2017, 38(6) :605-609.
[7] 傅煊健,陈扬,利春叶 . 后稳定型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TKA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2):178-180.
[8]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9] 王光辉,王磊,马银贵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 H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4):2-5.
[10] 王慧慧,茹嘉,段广斌,等 .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后交 叉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早期效果研究 [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1,12(5):51-55.
[11] 高晨鑫,孙松涛,解骏,等 . 后稳定型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膝关节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分 析 [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2):68-70.
[12]杨金江,鲁英,郭艾,等 .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 16(5):489-492.
[13] 王勇, 白希壮,张攀,等 内轴型与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负重位全长 X 线片对比研究 [J]. 临床骨科杂志, 2019,22(6):5.
[14] 张明,周殿阁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度屈曲不稳定的影响因素 [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16(5):64-66
[15] 谭美云, 范忠伟, 吴天昊, 等 . 后稳定型假体结合 Wihteside与 Ranawat 软组织松解在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31):4926-4930.
[16] 肖国庆,刘选泽,严钰皓,等 .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9):1362-13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