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治疗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9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 48 例)患者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 48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格列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3 个月,且于治疗期间接受临 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92%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 ) 、糖化血红 蛋白(HbA1c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胰高血糖素( GC )水平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均显著低 于对照组;而餐后 2 h C 肽( 2 h CP )、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 EISI )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沙 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促进胰岛功能恢复,同时治疗期间 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慢性病健康管理; 血糖; 胰岛功能
2 型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 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肥胖等类型群体,主要是由于胰 岛素相对不足引发病症,若不及时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可 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卒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 生命健康。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进行降血糖治疗,其中二甲 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以稳定血糖水平,但 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其 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1] 。沙格列汀 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 -4( DPP-4)活性,提升胰高血糖素样肽( GLP- 1 )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水平,从而促使胰岛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水 平 [2] 。但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往往需要辅助必要的慢性病 健康管理措施进行干预,来更快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 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涉及专业医师对 2 型 糖尿病患者实施的连续、全面、主动的管理,能够及时处 理血糖的异常波动,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 患者病情恢复 [3]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沙格列汀联合 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胰岛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北京 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9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8 例)患者中男性 26 例,女性 22 例;年龄 33~65 岁,平 均(43.05±6.26 )岁;病程 2~8 年,平均( 5.41 ± 1.23 ) 年。观察组(48 例)患者中男性 28 例,女性 20 例;年 龄 32~67 岁,平均(44.25±5.97)岁;病程 2~7 年,平均 ( 5.12±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 非 1 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 FPG ) ≥ 7.0 mmol 者;糖化 血红蛋白(HbA1c )> 6.5% 者;无严重高血压、骨质疏松 等病症者等。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机体严重感染者;对本研究药 物有过敏反应者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口服降糖药、胰岛 素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 0.25 g/ 次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福州辰星药业有限 公司,国药准字 H20080432,规格: 0.25 g/ 片)口服治 疗,2 次 /d,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每周 增加 0.5 g/d,逐渐增加至 2 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给予沙格列汀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13189,规格: 5 mg/ 片)口服治疗,5 mg/ 次,1 次 /d。均治疗 3 个月。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接受临床药师主 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护理:①由临床药师、医师共同 参与并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为患者讲解口服降糖 药物、胰岛素注射制剂等用药方法,提前告知会可能会引 发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措施;②结合患者生活习惯为其 制定针对性运动、饮食方案,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 应及时进行电话解答并调整治疗、护理计划,结合患者的 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③每月定期随访,了解掌 握患者的用药及病情改善情况,对于未能合理用药的患者 及时了解具体原因并督促其按时按量用药,定期进行血糖 监测,注意规律饮食。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 治指南(2017 年版)》[4] 中的相关判定标准评价,治疗后 患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少)症 状明显减轻,FPG、餐后 2 h 血糖( 2 h PG)恢复至正常范 围,或降低 > 40% 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三多一少”症 状有所缓解,FPG、2 h PG 降低 20%~40% 为有效;治疗后 患者“三多一少”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FPG、2 h PG 降低 <20% 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 =(有效 + 显 效)例数 / 总例数 ×100%。②血糖: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 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 转速离心 10 min,取血清,采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 FPG 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法检测 HbA1c 水平;另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 24 h 血糖监测,记录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③胰岛 功能:血液采集同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胰高血糖素 ( GC )水平;另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餐后 2 h 静脉血液各3 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餐后 2 h C 肽(2 h CP)水平, 并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胰岛素抵抗指数 ( HOMA-IR ),EISI=[30 min 胰岛素- 空腹胰岛素(FINS )])/ ( 30 min 血糖 -FPG ),HOMA-IR=FPG×FINS/22.5。④不良 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呕吐、低血糖、恶心、头痛等发生 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 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 FPG、 HbA1c、MAGE 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CP、EISI 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观察组较对 照组显著升高;HOMA-IR、GC 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 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 表 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发病初期症状较为隐匿,仅表现为身体轻度 乏力、易口渴等临床症状,较难判断起病时间,但随着病 情发展,患者血糖会持续上升,体质量也会日渐减轻,严 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以降低 血糖水平,达到治疗效果。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能够 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提升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可 调节血糖浓度,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 呕吐不良反应, 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且预后欠佳 [5]。
FPG 作为检测糖尿病的常用指标, 其水平变化可反映 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 β 细胞功能;HbA1c 主要由葡萄糖 与血红蛋白经非酶反应结合而形成,临床上可用于评估患 者近 3个月的血糖水平;MAGE 是一项评估血糖波动状态的重要指标,随着病情进展,血糖波动显著,其水平随之 升高 [6] 。上述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 显著升高, FPG、HbA1c、MAGE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沙格列汀治疗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可 有效调节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提高治疗效果,且安 全性良好。其原因在于,沙格列汀可对胰岛细胞进行双向 调控,延迟胃排空,进而能够改善机体血糖波动状态;此 外,沙格列汀能够对肝脏的糖异生功能产生阻碍,加快外 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大量摄取,进而能够维持患者机体的血 糖平衡状态,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有协同互补的作用,具 有较高的耐受性,同时可降低各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 沙格列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 DPP-4 抑制 剂,在降血糖过程中仅作用于血糖升高期间,当机体血糖 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并趋于稳定时,其不再对胰岛素的释放 起到刺激作用,不易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7],因此具有良好 的安全性。再加上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干预, 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和生活指导,能够降低因糖尿 病而引发的多项并发症,从而有利于稳定患者血糖水平,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8]。
2 h CP 能够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2 型糖尿病 患者由于长期控糖效果不佳,导致自身胰岛功能减退,胰 岛素分泌不足,使 2h CP 水平降低,患者病情加重; EISI 可反映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而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 致使糖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导致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 使 EISI水平降低,加重胰岛负担;GC 是由胰岛 α 细胞分 泌的一种升血糖激素,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 导致 GC 水平升高, 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 患者病情加重;研究 显示, 2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发作可诱发机体胰岛素在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过程发生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状态,使 HOMA-IR 升高, 造成恶性循环 [9]。沙格列汀可增加胰岛 β 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和早期胰岛素的分泌,有效抑 制肝糖原的输出,促进胰岛 β 细胞的再生,改善机体的胰 岛素抵抗情况;同时 DPP-4 抑制剂可双向调节 α 、β 细胞 功能, 抑制 GC 的释放, 提升治疗效果 [10]。在此基础上联 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够通过规律饮食纠 正内分泌紊乱状态,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浓度,减轻胰岛素 抵抗与胰岛 β 细胞的负荷, 进而改善胰岛功能 [11]。上述研 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2 h CP、EISI 水平较对照组均显 著升高,HOMA-IR、GC 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表明 沙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保护其胰岛功能,控制病情进展,疗 效显著。
综上,沙格列汀联合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应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 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浓度, 促进胰岛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 研究。
参考文献
[1] 谈晓娅 , 童强 .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功能及血清 miR- 126 表达的影响 [J]. 中国药房 ,2018, 29(4): 505-508.
[2] 雷娜 , 高会军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2019, 37(1): 100-101, 117.
[3] 李全志, 甄健存, 潘鹏玉, 等 . 临床药师主导慢病管理对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J]. 临床药物治疗 杂志 , 2015, 13(6): 29-33.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 2018, 10(1): 4-67.
[5] 陈丽娟 , 叶桂云 , 闵翼 , 等 . 二甲双胍治疗对 SLC47A1 基因多态性 2 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影响的研究 [J]. 中国糖尿 病杂志 , 2022, 30(3): 180- 184.
[6] 修君 .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 FPG、2 h PG、HbA1c 水平的影响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21, 15(2): 210-212.
[7] 尹笃钦 , 王艳丽 , 袁泉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J]. 吉林医学 , 2020,41(3): 634-635.
[8] 杨明华 , 朱志涛 , 查飞 . 临床药师参与的慢性病管理方面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22, 45(1): 158- 159.
[9] 惠媛 , 尹冬 , 闵冬雨 . 沙格列汀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HOMA 表达、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2021, 38(5): 619-623.
[10] 刘曙艳 , 周雪红 , 李勇峰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 2 型 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 [J]. 中 南医学科学杂志 , 2019, 47(5): 496-498, 541.
[11] 潘威 , 李明哲 . 临床药师参与 2 型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指导效果 分析 [J]. 四川医学 , 2016, 37(10): 1087- 10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