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血清胆红素、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 湛江市霞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3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 68 例)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研究组 ( 68 例) 患儿给予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 均治疗 5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 [ 总胆红素( TBiL ) 、 直接胆红素( DBiL ) 、总胆汁酸( TBA ) ]、免疫功能指标 [ 免疫球蛋白 G (IgG) 、免疫球蛋白 A (IgA) 、免疫球蛋白 M (IgM) ] 水 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 TBiL 、 DBiL 、TBA 水平均显著降低, 而血清 IgG 、IgA 、IgM 水平均显著升高, 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 TBiL 、DBiL 、TBA 水平显著低于参照 组, 血清 IgG 、IgA 、IgM 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0.05 );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采用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其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增强免疫力,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微生物制剂; 蓝光; 胆红素; 免疫功能
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皮肤、巩膜、 黏膜会出现黄染,影响新生儿正常发育,蓝光照射为其主 要治疗方法,通过蓝光照射皮肤,可吸收皮肤浅层的胆红 素,导致胆红素脂溶性结构转变为水溶性,促使胆红素从 体内代谢的胆汁、尿液中排出,进而缓解黄疸症状 [1] 。但 蓝光照射只能暂时性缓解黄疸症状,停用后易复发,故单 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可能引起腹泻、皮 疹等不良反应。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一种非致病性的 真菌微生物制剂,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消化不良、 腹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显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 粒治疗黄疸患儿,可改善肠道群菌失调,有效促进患儿胆 红素代谢,纠正胆汁排泄障碍,减轻黄疸程度,改善其临 床症状 [2-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物制剂辅助蓝 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湛江市霞山 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3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 68 例)中男患儿 35 例,女患儿 33 例;早产儿 42 例,足月儿 26 例;出生 时体质量 2 033~3 425 g,平均(2 794.84±103.46 ) g。研 究组(68 例)中男患儿 37 例,女患儿 31 例;早产儿 40 例,足月儿 28 例;出生时体质量 2 041~3 473 g,平均 ( 2 813.41±102.64) 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新生 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4] 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标准者;黄疸持续时间 >2 周者;分娩后 24 h 内出现黄疸 者等。排除标准:真菌感染、急性炎症者;围产期窒息 者;患先天性疾病者等。此次研究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照射前用黑 布遮住患儿的眼睛、生殖器、会阴部、肛门等,对光箱 消毒后采用蓝光治疗仪(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 司,型号:YP-90B)对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设置箱内温 度 28 ℃,照射波长 420~470 mm,照射温度 30 ℃,灯管 与新生儿距离 25~35 cm ,照射时间 12 h,1 次 /d(或者根 据患儿黄疸情况隔日 1 次进行蓝光照射)。研究组患儿给 予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 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 药准字 S20020037,规格: 1 g/ 袋)口服治疗,温水冲服, 1 袋 / 次,2 次 /d。两组均持续治疗 5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新生儿黄疸诊疗 原则的专家共识》 [4] 中的判定标准,其中显效:患儿治 疗 5 d 后皮肤黄染完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 平恢复正常, 即 TBiL<136 . 80 µmol/L;有效:患儿治 疗 5 d 后皮肤黄染症状明显减退,血清 TBiL 水平为 136.80~220.60 µmol/L;无效:患儿治疗 5 d 后皮肤黄染症 状无改善,且血清 TBiL>220.60 µmol/L,总有效率 =(显 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②胆红素指标。于治 疗前后,采集所有患儿静脉血 2 mL,以 3 000 r/min 的转 速,离心 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血清 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水 平。③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 白 G (IgG)、免疫球蛋白 A (IgA)、免疫球蛋白 M (IgM) 水平,血液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同②。④不良反 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热、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3.0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 且方差齐则以 (x ±s) 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 t检 验,组间比较行独立 t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 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2.2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 血清 TBiL、DBiL、TBA 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较参照组 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 儿血清 IgG、IgA、IgM 水平均显著升高,研究组较参照组 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因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体内胆红素过多,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较弱,使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出,造 成逆流入血,所以引起黄疸,若不及时治疗,患儿体内的 胆红素会随着血液进入神经组织,诱发胆红素脑病,严重 危害新生儿生命健康。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 常用方法,可以氧化分解血清胆红素,使其转变为水溶性 异构体、双毗咯化合物,再经尿液、胆汁排出体外,减少 胆红素积蓄血液中 [5] 。但是蓝光照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新生儿皮肤敏感,单用蓝光照射治疗会产生诸多不良 反应,如呕吐、发热、皮疹等,使患儿体质量下降;且蓝 光穿透力较弱,仅可转化皮肤与浅层皮肤组织的未结合胆 红素,对于深层组织的胆红素无法起效,因此整体治疗效 果欠佳 [6] ,故需在常规照射基础上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增强 疗效。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一种微生物制剂,由多种维 生素、枯草杆菌、蓝生菌屎肠球菌等成分组成,其进入患 儿肠道内会大量繁殖,使氧化性物质得以分解,促进肠道 蠕动;同时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后可以增加患儿机 体肠道内益生菌数量,帮助患儿改善肠道内微环境,改善 肠道内 pH 值, 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使肠内胆红素被还原, 继而促使胆红素排出体外[7]。此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是一种活性益生菌,所含的成分包括各种维生素、肠道益 生菌,不会增加过多的不良反应,其用药安全性良好 [8] 。 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 升高,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参照组降低,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微生物制剂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 疸,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TBiL、DBiL、TBA 是反映黄疸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的 主要指标, TBiL 是间接与直接胆红素的总和, 胆红素主要 在肝脏中代谢,若肝细胞对血液中未结合的胆红素摄取、结 合和排泄的功能发生障碍,可导致胆红素积聚在血液中, 引发患儿发生黄疸;DBiL 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经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与醛酸结合而成的间接胆红素,若肝 细胞处理后胆红素未从胆道排出体外,则导致血清DBiL 水 平升高;TBA 是胆固醇在肠- 肝循环和肝脏分解中的代谢 产物,若肝脏功能障碍,胆固醇得不到充分吸收与代谢, 造成总胆汁酸积蓄血液中, 提高血清 TBA 表达水平 [9]。当 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会导致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运 输至肝脏,使肝脏的负担增加,甚至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 红素的摄取与吸收能力,导致血液中大量非结合胆红素水 平提升,红细胞大量破坏,也进一步造成肝细胞缺血、缺 氧, 降低肝脏功能 [10]。本研究中,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 TBiL、DBiL、TBA 水平较参照组显著降低,提示微生物制剂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改善患儿胆红素指 标。分析原因在于, 蓝光照射的 LED 灯箱光谱波长可以促 进总体胆红素的吸收,将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 性异构体, 改变胆红素的结构与性质, 促进其排泄 [11] ;枯 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浓缩粪链球菌、枯草杆 菌及多种维生素,帮助患儿机体建立正常菌群,抑制致病 菌,并激活小肠代谢酶活性,加快肠道发育,将胆红素转 化为粪胆原与尿胆原排出体外;同时,其还可削弱葡萄糖 醛酸苷酶活性,提高肝酶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促进其排泄 [12]。因此, 蓝光联合微生物制剂治疗可以发挥 协同增效的作用, 显著降低患儿 TBiL、DBiL、TBA 水平。
新生儿黄疸受肠道微生物比例失调、非结合胆红素破 坏红细胞的影响,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导 致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水平降低 [13] 。本研究结果 显示,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 IgG、IgA、IgM 水平较参照 组显著升高,表明微生物制剂联合蓝光治疗还可以增强新 生儿黄疸患儿的免疫功能。其主要原因为,蓝光可以促进 患儿体内胆汁酸与胆红素代谢,刺激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分 泌,以减轻肝功能损伤,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免疫功能,提 升免疫能力 [14];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具有生物屏障作 用,可通过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 化,维持肠道生态平衡,减轻肠道过敏反应,减少肠道黏 膜重吸收胆红素,避免基础胆红素水平升高损伤肝脏而引 发肝脏代谢异常,从而保障肝脏分泌免疫因子功能正常, 提高了患儿免疫力 [15]。
综上,采用微生物制剂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其 临床疗效较理想,可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水平,还可提 高免疫力,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娟 , 李朝友 , 吴银弟 , 等 .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黄疸疗效及对新生儿肝功能、胆红素、脑功能的影响 [J]. 陕西中医 , 2021,42(8): 1092- 1095.
[2] 赵景岩 , 赵晶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40 例临床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15, 8(11): 65.
[3] 王威 , 谢春山 . 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26(10): 154- 156.
[4]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 学组 . 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J]. 中华儿科杂志 , 2010,48(9): 685-686.
[5] 康静 , 王斐 . 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J].实用药物与临床 , 2021, 24(11): 1020- 1024.
[6] 王秋云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18, 18(5): 778-780.
[7] 江进平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基层医药 , 2017, 24(21): 3303-3306.
[8] 付爱学 , 汤飞飞 , 冯露莹 . 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生化指标的影响效果观察 [J]. 中国农村卫生 , 2019, 11(7): 64-65.
[9] 李晓静 , 宫雅杰 , 储王燕 , 等 . 四磨汤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1,18(11): 96-99, 104.
[10] 李永红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新生病理 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20, 41(23): 2915-2917.
[11] 任春霖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TBiL、IBIL 水平的影响 [J]. 华夏医学 , 2020, 33(2): 76-79.
[12] 柴梦 , 张萍 , 王苗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学指标、肠道菌群及生长发育的 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 2022, 7(12): 110- 113.
[13] 廖凌武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 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及转氨酶的影响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20, 13(27): 94-96.
[14] 许玲雪 , 王曦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新生儿黄疸患儿 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21,36(23): 5474-5477.
[15] 薛国昌 , 任明星 , 沈琳娜 , 等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球蛋白 E 和白细胞介素 17 水平的影 响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016, 31(10): 776-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