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激励式健康教育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1 14:4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激励式健康教育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94 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激励式健 康教育, 比较两组医嘱依从率、护理前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生命质量 [ 健康调查简表(SF-36) ] 评分和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医嘱依从 率为 93.62% (44/47) ,高于对照组的 78.72% (37/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疾病知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 和遵医用药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 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等 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 14.89% (7/47), 低于 对照组的 31.91% (15/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激励式健康教育可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 融术后患者医嘱依从率、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

【关键词】   激励;健康教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术后;疾病管理;生命质量;复发率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centive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I Yam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of Puyang Oilfield General Hospital, Puyang 457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centive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lottery method,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centive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ance rate with doctors’ orders, the disease 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healthy survey (SF-36)]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doctors’ ord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62% (44/4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8.72% (37/4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disease 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 of disease knowledge, reasonable diet, adherence to exercise and compliance with medici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F-36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pain, physiological role, social function, vitality,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function and general health stat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89% (7/47), which was lower than 31.91% (15/47)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The incentive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rate, the disease 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patients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Incentive; Health educa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ostoperative; Disease 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 Recurrence rate

阵发性心房颤动即阵发性房颤,是由于多重折 返小波引起快速、不规则、间歇性的心房节律,发 病时心房会出现高达350~600次/min 的不规则冲动, 致使心房肌纤维不协调收缩、兴奋。阵发性房颤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出现心慌、眩晕、气短等 症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造成心肌纤 维化、心房扩大、心房重构等,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1] 。目前射频消融术是治疗 严重心房颤动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 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2] 。本文观察激励式健康教育在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3 月本 院行射频消融术的 94 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 象。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14 年版) 》中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 [3] ;药物控制无 效,需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依从性良好,可进行正 常交流,配合工作。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濒临死 亡,或近期行外科手术;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对本 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有射频手术史或存在禁忌证。 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 文号:20170416) 。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47 例。观察组:男 26例,女 21例;年龄 35~68 岁, 平均(47.65±6.23) 岁;病程 8 个月至 7 年,平均  (3.52±0.73) 年。对照组:男 25 例,女 22 例;年 龄 36~66 岁, 平均(48.10±6.35)岁;病程 9 个月 至 7年,平均(3.58±0.82)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射频消融术,术后予以 24 h 心电监护、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密切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用沙袋压迫穿刺处并注意 观察是否有出血现象;术后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 物为主,注意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 素的食物,术后在医疗监控下进行轻度或中度体力 活动,可选择步行、打羽毛球、广播体操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为患者讲解用 药知识、术后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励式健康教育。  (1)成立激励式健康教育小组。由 3 名护士、2 名医师、1 名护士长组成,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内 容包括激励式健康教育操作方法、临床意义、手术 注意事项、关键护理措施和护理潜在风险等。(2) 激励式访谈措施。①心理诊断。每周三、周五上午 10:00,在床旁与患者交谈,询问患者认为的影响 治疗及复发的因素、提高配合度的方法等,发现患 者存在情绪不佳、疾病知识认知程度低、护理配合 度差等问题。②激励措施。 a. 精神激励:对护理人 员和家属开展统一培训,要求其关注患者的日常进 步,主动鼓励、表扬患者,做拇指式肯定的手势, 加上赞叹、惊讶的表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 肯定,提升自信;医师可定期查房与患者交流,使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疑惑,关注其主诉, 在查房结束时实施激励性的语言,提升患者的自信心。 b. 榜样激励:选取 3~5 名已康复患者的资料, 并制成视频,内容包括治疗和护理的基本情况、预 后、复发情况、出院后日常护理措施等,可发布在 医院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等平台,或在患者 群内定期推送;组织小型座谈会,安排视频的主人 公到医院现身分享, 以发挥榜样作用。 c. 目标激励: 设置竞赛,第 1 周目标为提高疾病治疗和护理的相 关知识,第 2 周为提高遵医嘱行为,第 3 周为养成 健康的生活习惯,第 4 周为提高疾病管理能力,每 周五以问卷调查、提问的形式考核每位患者目标完 成情况,周冠军可以在物质(发放奖品)和精神方 面(获得荣誉称号)获得奖励,表现优异者可作为 榜样录制视频开展宣传。(3) 出院后。建立微信群, 指导患者进群,安排专人负责群管理,每隔 2 d 在群 里更新 1 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每 2 周在群 里进行 1 次房颤复发知识问答,叮嘱患者按时参加, 让其意识到遵医嘱用药、坚持运动、合理饮食的重要 性;此外医院护士与社区护士联动,交互反馈患者信 息,社区护士 1个月上门访视 1 次,了解患者居家护 理现状,对患者自护不到位之处给予重复健康教育, 同时指导患者写日志,完整记录康复历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医嘱依从率,于护 理 1 个月后根据患者对医嘱遵从情况评估。完全依 从:患者完全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法,遵从医嘱;部 分依从:患者偶有不遵医嘱情况;不依从:患者完 全不遵医嘱。依从率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例 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 管理能力评分。于护理前、护理 1 个月后采用科室 自制的疾病管理能力量表评估,量表 Cronbach ' sα 系数为 0.845,重测信度为 0.793,包括疾病知识、 合理饮食、坚持运动、遵医用药 4 个维度,每个维度 以 10 分计算, 评分越高表明疾病管理能力越强。(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于护理前、护理 1 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 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 神健康、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等 8 个维度,每 个维度均为 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好。  (4)比较两组复发率。于 12 个月后对患者行 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房颤远期复发情况,出现大于 30 s 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即诊断房颤复发 [4]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嘱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医嘱依从率为 93.62% (44/47) ,高于对照组的 78.72% (37/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医嘱依从率比较 [n  (%) ]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n=47) 对照组(n=47)
χ2 值 P 值
25 (53.19)
21 (44.68)
19 (40.43)
16 (34.04)
3 (6.38)
10 (21.28)
44 (93.62)
37 (78.72)
4.374
0.036

2.2  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 前,两组疾病知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和遵医用 药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疾病知识、合理饮食、 坚持运动和遵医用药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x±s )  
组别 组别 疾病知识 合理饮食 坚持运动 遵医用药
  观察组(n=47) 4.98±0.98 5.92±1.01 5.05±1.02 5.06±0.98
护理前 对照组(n=47) t 值 4.95±1.01
0.146
5.96±1.03
0.190
5.02±1.05
0.140
5.03±0.99
0.148
  P 值 0.442 0.425 0.444 0.441
  观察组(n=47) 8.56±0.72* 9.03±0.71* 8.25±0.85* 9.12±0.54*
护理后 对照组(n=47) t 值 7.03±0.81*
9.679
7.55±0.86*
9.098
6.65±0.81*
9.342
7.37±0.65*
14.197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 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 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等 SF-36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 后,两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 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等 SF-36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护理前后 SF-36 评分比较(分, x±s )
 
维度 时间 观察组(n=47) 对照组(n=47) t 值 P 值
生理机能 护理前 75.23±12.31 74.37±13.25 0.326 0.373
护理后 86.26±11.24* 81.39±12.27* 2.006 0.024
躯体疼痛 护理前 52.36±14.15 51.77±14.41 0.200 0.421
护理后 74.85±13.12* 68.46±13.87* 2.295 0.012
生理职能 护理前 65.78±10.16 65.13±10.71 0.302 0.382
护理后 78.25±12.76* 72.33±12.41* 2.280 0.012
社会功能 护理前 59.25±15.49 60.30±15.13 0.332 0.370
护理后 71.12±13.32* 66.15±14.25* 1.747 0.042
精力 护理前 53.13±14.31 52.98±14.78 0.050 0.480
护理后 76.79±11.26* 71.65±11.82* 2.159 0.017
精神健康 护理前 56.35±13.96 55.86±14.12 0.169 0.433
护理后 69.11±11.79* 62.97±12.21* 2.480 0.007
情感职能 护理前 53.96±14.56 54.17±14.37 0.070 0.472
护理后 68.16±15.66* 61.75±16.72* 1.918 0.029
一般健康状况 护理前 64.49±13.27 64.79±13.52 0.109 0.457
护理后 76.23±11.25* 71.16±12.29* 2.086 0.020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 7 例,复发率为 14.89% (7/47) ;对照组复发 15 例,复发率为 31.91% (15/47)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62.427,P=0.011)。

3  讨论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有心悸、胸闷 等症状,表现为心率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发病 机制较为复杂,与异常心电传导有关 [5] ,患者常伴 有冠心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等器质性心脏病,具 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 [6] 。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 管经动脉或静脉送至心腔特定部位, 释放射频电流, 使局部心内膜、心内膜下的心肌凝固坏死,以阻断 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和起源点;且其向心腔内导 入的射频电流较小,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具有高 效性、高实用性、低风险等特点,是目前治疗阵发 性房颤的有效手段 [7]。

\

激励式健康教育属一种心理支持技术,目的在 于激发患者的正向心理动机,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 动性,发挥其潜在能力,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8] 。本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嘱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分 析原因为激励式健康教育首先确定患者存在的主要 问题,此后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了常规激励填 鸭式的护理,包括精神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 励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激励中给予患者鼓励、表 扬、肯定,可帮助其树立坚强的信念,同时耐心 地解答患者疑惑,纠正其错误认知,提高其对疾 病的认知;榜样激励中选取康复案例录制视频资 料,能够让患者学习疾病不同阶段的抗病经验,增 强自信心;目标激励有助于增强患者成功康复体 验,每周设定不同的目标并以问卷调查、提问的形 式考核,并给予奖励能够让患者看到自身的进步, 强化主动性。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 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 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9] 。分析 原因为激励式健康教育能够激发患者学习兴趣,同时于出院后建立微信群,更新疾病知识并定期进行 疾病复发知识的问答,能够强化患者记忆,规避导 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再配合写日志让患者感受自身 的进步和变化,起到内在激励的作用,加之社区护 士上门访视针对性指导,能够督促患者合理饮食、 坚持运动、遵医用药及配合心功能康复训练,从而 改善心功能及疾病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激励式 健康教育可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医嘱 依从率、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 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少辉,董平栓,来利红,等 . 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 I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9 (10): 1236-1239.
[2]  陈晓杰,陈英伟,董建增,等 . 有氧运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康复, 2019,34 (2): 82-86.
[3]  颜红兵,杨艳敏 . 美国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14 年版) [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75-79.
[4]  都渝 . 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近远期复发及心房结构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35 (1): 19-21.
[5]  周燕翔,曹省,陈金玲,等 . 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同步性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 预测价值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26 (11): 958- 963.
[6]  吴桂萍,车晓文,张变花 . 稳心颗粒对阵发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9): 1591-1592.
[7]  罗跃云,吴勋艳,姚海英,等 . 房颤射频消融 + 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J]. 实用临 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5 (47): 66.
[8]  陈梅,郁娅,祖维 . 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影响 [J]. 心理月刊, 2022,17 (2): 151-153.
[9]  高宇,张金燕,刘冰,等 .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及康复情况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14 (11): 98-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06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