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1 15:37: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6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次日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同期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6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积极应对 41 例,消极应对 19 例;积极 应对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文化水平、致伤原因、颅脑损伤程度与消极应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积极应对组对生活欣赏、个人力量、新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变化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消极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 Pearson 分析结果显示,  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中对生活欣赏、个人力量、新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变化评分及总 分均呈正相关( r>0,  P<0.05)。  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正相关。
  
  【关键词】  颅脑损伤;创伤后成长;应对方式;相关性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LIU Nan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ling, Shangqiu 476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Methods: 60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ostoperative coping style was assessed by the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on the next day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level was assessed by the post 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at the same tim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level in these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Resul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41 were actively coping, and 19 were passive cop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disease type, educational level, cause of injury, and degree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between the active coping group and the passive coping group (P>0.05). The scores on life appreciation, personal strength, new possibility,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s well as mental change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the positive cop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egative coping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ears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ping style of the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ife appreciation, personal strength, new possibility,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s well as mental change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post-traumatic growth level (r>0, P<0.05). Conclusions: The coping style of the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level.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 Post-traumatic growth; Coping style; Correlation
  
  颅脑损伤多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引起, 引起头皮挫裂伤、血肿、颅骨骨折等 [1] 。其病情进 展迅速,  即使接受对症治疗后, 仍常存在运动障碍、 吞咽障碍、社会技能障碍等后遗症,可对患者造成 较大的心理困扰 [2] 。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在恢 复期间的应对方式可直接影响预后,消极的应对方 式会明显降低脑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 [3] 。创伤后成 长是个体在与负性生活事件进行抗争后主观上得到 的心理正向改变,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能够直接影 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 [4] 。本文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本院收治的 6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  符合颅脑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 [5],  并经病史、 CT 等影像学综合检查确诊;精神正常, 可配合研究; 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既往有脑 血管意外史者;严重精神系统疾病;家属对患者隐 瞒颅脑损伤情况;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长期昏迷,无法参与研究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 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 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 批号:  2017(05)号 ]。其 中男 37 例, 女 23 例;年龄 50~64 岁, 平均(55.89±3.07)岁;体质量指数(BMI)21~28 kg/m2,平均(24.22±1.72)kg/m2;疾病类型:脑挫裂伤 27 例,硬脑膜下血肿 21 例,颅内血肿 12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 16 例,高中 34 例,专科及以上 10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25 例,暴力打击 22 例,高空坠落 13 例;颅脑损伤程度:轻型 29 例,中型 18 例,重型 13 例。
  
  1.2  方 法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创 伤 后 应 对 方 式 的评估及分组:于入院次日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评 估 患 者 的 应 对 方 式 [6],该量表Cronbach'sα 为 0.876,重测效度为 0.801;量表包括消极(8 个条目)、积极(12 个条目)应对 2 个项目,共有 20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 4 级评分法,根据“不采用”至“经常采用”分别计 0~3 分,消极应对因子得分范围为 0~24 分,积极应对因子得分范围为 0~36 分,消极 / 积极因子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消极 / 积极应对方式倾向越高;将消极应对得分高的患者纳入消极应对组,反之则纳入积极应对组。
  
  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评估:同期采用汪际等编制的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所有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7],该量表 Cronbach'sα为 0.874,重测效度为 0.839;该量表主要包含精神变化(3 个条目)、个人力量(4 个条目)、新的可能性(3 个条目)、与他人关系(6 个条目)、对生活的欣赏(4 个条目)5 个维度,共 20 个条目,采用6 级评分法,从“创伤后完全没有体验到这种改变”到“创伤后这种改变非常多”依次计 0~5 分,总分0~105 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质量控制:本研究由研究者一对一地进行调查,且在调查前主动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在经患者同意后向其详尽地说明问卷填写方法,之后再进行正式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由研究者发放SCSQ、PTGI各 60份,回收有效问卷各 60份,问卷回收率 100.00%。
  
  1.3  观察指标 (1)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应对方式评估结果。(2)不同应对方式的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3)不同应对方式的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比较。(4)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应对方式的评估结果 6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积极应对 41 例,消极应对 19 例。
  
  2.2  不同应对方式的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积极应对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文化水平、致伤原因、颅脑损伤程度与消极应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3  不同应对方式的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比较  积极应对组对生活的欣赏、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变化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消极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4  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中对生活的欣赏、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变化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P<0.05)。见表 3。
\
  
  3  讨论
  
  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头 部受外力作用导致脑组织损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为头晕、昏迷等 [8] 。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多以清 除血肿、保护脑神经为主,但多数患者在病情恢复 稳定后心理压力较大,面对治疗亦是采取妥协、回 避的应对方式,加重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康复 效果 [9] 。创伤后成长是指在经历灾难、癌症或其他 具有创伤性事件,除消极心理体验外,还存在正向 变化 [10]。经过创伤后成长的患者在适应能力水平将 高于创伤前;反之,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可加重个 人负性情绪 [11]。
  
\

 
  本研究结果显示,  6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积极 应对 41 例,消极应对 19 例,积极应对组对生活欣 赏、个人力量、新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变化 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消极应对组,经 Pearson 相关性 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创 伤后成长水平中对生活的欣赏、个人力量、新的可 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变化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 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1)颅脑损伤患者不仅会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还常常担心治疗效果 不佳以及多种后续并发症,这可能会导致其在面对 疾病相关的各种突发事件时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对此建议,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接纳意外创伤的现 实,在经对症治疗后主动与家属、病友交流自身生 理、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促进认知解离和接纳;医 护人员可协助患者建立一种积极的态度,了解生命 存在的意义,鼓励患者制订切实的计划,并采取相 应的行动,  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12]。(2) 颅 脑损伤患者需长期卧床生活,致使个人的肢体功能 严重受限, 且时刻担心自身会出现压疮、颅内感染、 脑疝等多种术后并发症,担忧自身给家属增加生活 负担,而是选择逃避、妥协等方式。建议医护人员  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进行正向的情绪 排解,并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告知患者家属需 给予患者关心及陪伴,且医护人员需协助患者家属 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活动能 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 应对方式改善 [13]。(3)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 较为漫长,加重了经济负担,进而增加焦虑、不安 等负性情绪,  导致其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14]。对此建 议,应充分落实医保政策,对于经济负担较重的患 者,可通过社会募捐、红十字等社会公益活动来减 轻经济负担,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改善个人应对 方式。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 长水平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于丽瑛,毕可萍 . 早期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 32(13):63-64.
  
  [2]    钟斌,苏君,王祥宇,等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41 (2):106-109.
  
  [3]    张雪兰,顾小红,邓娟,等 . 创伤性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应对方式与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的关系研究 [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6):19-23.
  
  [4] 金奕,刘燕 . 103 例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J]. 天津护理,2012,20(3):127-128.
  
  [5] 赵继宗,周定标.《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14.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31.
  
  [7] 汪际,陈瑶,王艳波,等 . 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 [J]. 护理学杂志,2011,26(14):26-28.
  
  [8] 秦兆为,陈洪鑫,李佳能,等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482-2483.
  
  [9] 陈安丽,刘萍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232-1234.
  
  [10] 邬闻文 . 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7,36(2):138-141.
  
  [11] 孟丽娜,金奕 . 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创伤杂志,2016,32(3):283-285.
  
  [12] 蓝飞红,蒋维连,莫文静,等 . 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7):506-510.
  
  [13] 王丽萍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4):352-356.
  
  [14] 邬闻文,金奕,徐旭东 . 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护理研究,2014(15):1813-18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4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