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心脏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0 14:02: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9 月在该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 91 例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健康教育方式不同 分为观察组 46 例、对照组 45 例。观察组予以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遵医率,干预前后成年人健 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遵医率为 91.30% (42/46), 高于对照组的 71.11%(32/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观察组 AHSMSRS 评分高于对照组.MUIS 评分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35%(2/46) ,低于对照组的 20.00%(9/45) ,护理满意度为 95.65% (44/46), 高于对照组的 77.78%(35/4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基于 ITHBC 的健康 教育可提高患者遵医率,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Application eff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 patients after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HEN Junh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Henan Provincial Chest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integration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THBC)-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after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1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who received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thi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5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ITHBC-based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The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the adult health self-management ability rating scale (AHSMSRS) score, the 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MUIS) sco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medical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30% (42/46), which was higher than 71.11% (32/45)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AHSMSR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MUI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AHSMSR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UI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5% (2/46), which was lower than 20.00% (9/4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5.65% (44/46),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78% (35/4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THBC-based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atients after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behavior, reduce their sense of uncertainty about their diseas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ermanent pacemaker; 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Self-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心脏传导功能 障碍的有效手段,可为患者提供心脏起搏支持,新 型起搏器还可以进行体外参数设置和及时调控,根 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 量 [1-2] 。但术后心脏起搏装置的维护和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其 日常自我管理能力 [3] 。常规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形 式化,缺乏针对性,患者接受度差。健康行为改变 整合理论(ITHBC)是整合了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自我调节理论、社会促进理论等多种健康教育理论 的一种综合性、全面性健康教育理论,基于 ITHBC 的护理可通过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增强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提升其健康水平 [4] 。本文观察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9 月在本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91 例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有严 重心脏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症状, 符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 整;无心脏手术史。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感染;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患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 按照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45 例和观察组
46 例。对照组男 26 例, 女 19 例; 年龄 43~65 岁, 平均(54.31±5.18) 岁; 心脏病类型: 获得性房室 传导阻滞 24 例,窦房结功能障碍 14 例,慢性双 束支或三分支阻滞 7 例;起搏器类型:单腔起搏 器 25 例,双腔起搏器 16 例,三腔起搏器 4 例;文 化程度:小学及初中 13 例,高中 19 例,大专及以 上 13 例。观察组男 25 例, 女 21 例; 年龄 42~65 岁, 平均(53.78±5.53) 岁; 心脏病类型: 获得性 房室传导阻滞 27 例,窦房结功能障碍 13 例,慢性 双束支或三分支阻滞 6 例;起搏器类型:单腔起搏 器 27 例,双腔起搏器 17 例,三腔起搏器 2 例;文 化程度:小学及初中 15 例,高中 17 例,大专及以 上 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术后向患 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告知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的日常维护方法,讲解日常饮食、运动、生活习惯 等方面注意事项,叮嘱其按时入院复诊,每个月电 话随访一次,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观察组给予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1 )健 康教育。在院内举办讲座,邀请起搏器管理专家为 患者讲解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日常维护、生活中注意 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等健康知识,并现场演示起搏器 参数设置及调控方法,现场解答患者疑问,并让以 往做过此类手术且恢复良好的患者来传授自身经验。 建立微信群,心内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可通过微信群 推送健康知识,内容包括录音、录像及文字等多种 形式,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为患者提供院外指导和 监督。(2)患者行为分析。根据患者基础心脏疾病, 分析其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行为,如饮食、作息习 惯不良,缺乏运动等;让患者出院后自测脉搏,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 15 min 后测量,了解起搏情况 及电池电量,若连续 1 周脉搏减慢 >7 次 /min,应 及时到院复查;在患者出院后每 2 周随访 1 次,统 计患者不良事件(并发症及起搏器维护不良)情况, 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3)行为转变。①不良事 件处理:a. 起搏器阈值增高,多由局部心肌纤维化 引起,建议更换电极位置;b. 电极移位,应用保护 袖带固定电极导线,并将电极置于囊袋内;c. 局部 感染血肿,应立即抽取积血,并以抗生素冲洗,闭 合死腔;d. 起搏器综合征(表现为乏力、胸闷、头 晕等症状),建议调整起搏器参数,或改成双腔起 搏。 ②运动锻炼:指导患者在术后 3 d 内避免抬高 患侧上肢,可以锻炼腕关节、肘关节功能,健侧可 正常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屈伸训练,1 周后可以锻 炼患侧上肢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及足球、网球等接 触性运动,避免使用患侧手提重物,可进行散步、 太极拳等简单有氧运动;长期卧床者,家属可用手 部小鱼际肌按摩腰骶部或垫高腰部,以缓解腰背酸 痛。 ③生活指导:远离高压电、强磁场设备,如遥 控器、微波炉、电吹风,禁止做热透治疗、磁共振 成像、牙科电钻治疗等;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高血 压、冠心病患者注意低脂、低盐饮食;保持规律作 息习惯,减少熬夜,戒烟酒。④起搏器管理:观察 起搏器切口周围血肿、感染情况,以及导线固定、 起搏反应、程控起搏参数,出现异常及时与主治医 师沟通,电池电量快耗尽前,及时来院更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干预 2 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 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内容 包括并发症、起搏器管理、生活管理、复诊 4 个部 分, 每部分 25 分, 共 100 分。 ≥ 90 分为良好遵医, 65~89 分一般遵医, <65 分为不遵医。遵医率 =(良 好遵医 + 一般遵医)例数 / 总例数 ×100%。(2)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 2 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疾 病不确定感。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 表(AHSMSRS)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 我管理认知(14~70分)、自我管理行为(14~70分)、 自我管理环境(10~50 分)3 个维度, 总分 38~19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采用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 感, 共 33 个条目, 总分 32~160 分,评分越高表明 疾病不确定感越强。(3)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 发生率。(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 2 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 士服务态度、随访紧密性、指导有效性等方面的满 意度, 共 100 分,90~100 分为十分满意, 70~89 分 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 + 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率比较  观察组遵医率为 91.30% (42/46), 高于对照组的 71.11%(32/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遵医率比较 [n (%)]
组别 良好遵医 一般遵医 不遵医 遵医率
观察组( n=46) 25(54.35) 17(36.96) 4(8.70) 42(91.30)
对照组( n=45) 20(44.44) 12(26.67) 13(28.89) 32(71.11)
χ2 值       6.106
P 值       0.014

2.2  两 组 干 预 前 后 AHSMSRS 和 MUI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 AHSMSRS、MUI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两组 AHSM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MUI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干预前后 AHSMSRS 和 MUIS 评分比较(分, x ±s )
 
组别
干预前
AHSMSRS 评分   MUIS 评分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n=46 147.61±8.31 160.17±10.35* 126.74±8.20   103.82±7.94*
对照组( n=45 148.79±8.68 153.59±9.42* 124.69±7.75   109.75±8.21*
t 值   0.663 3.170 1.225   3.503
P 值   0.255 0.001 0.112   0.000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 发生率为 4.35%(2/46) ,低于对照组的 20.00% (9/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
 
组别 起搏器阈值增高 电极移位 囊袋感染血肿 发生率
观察组( n=46) 0 1 2.17 1( 2.17 2 (4.35)
对照组( n=45) 2(4.44) 3 6.67 4( 8.89 9 (20.00)
χ2 值                   5.244
P 值                   0.02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65%(44/46), 高于对照组的 77.78%(3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组别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n=46) 31( 67.39 13( 28.26 2( 4.35) 44 (95.65
对照组( n=45) 23( 51.11 12( 26.67 10( 22.22) 35 (77.78
χ2 值                   6.348  
P 值                   0.012  

3  讨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提高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加强院外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合理调整参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5]。有研究报道, 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6]。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率、干预后AHSMSR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UIS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 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分析原因在于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的形式更丰富,通过现场演示、远程干预等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相关知识和维护技能的掌握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疾病不确定感 [7] 。本研究结果 同时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基于 ITHBC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心脏起搏器维护知识,纠正不良饮食 和作息习惯,坚持运动锻炼,改善体质,提高心功 能 [8] 。护理人员可通过微信交流和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心脏起搏器使用现状和管理水平,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并予以对症处理,从而促进疾病良好转归,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9]。

综上所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基于 ITHBC 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遵医率,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自 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於娟,孙立平,蒋芳勇,等 .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低 位间隔部起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3): 68- 74.
[2] 李娜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6): 1369-1375.
[3] 陈少琳,黄炜霞,邓惠敏 . 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 (6): 707-710.
[4] 汤娜,蒋晓红,黄媛 .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26(7): 62-64.
[5] 李英,冒云霞,黄荔荔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 志, 2019,25(22): 111-113.
[6] 杨雪晴,徐璐茜,祁雪玲,等 .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锻炼中的应用 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36(34): 2674-2679.
[7]    马翠,解红文 .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对孕妇体重管理的影响 [J]. 广西医学, 2020,42(4): 505-508.
[8] 张惠 . 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J]. 中国医刊,2019,54(9):955-958.  
[9]   舒芳,于平平,胡俊宁,等 . 基于时机理论的时效管理在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26(8):40-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3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